2017年全国1卷理综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试题解析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命题要点】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深化拓展】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功能,要求学生熟悉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联系具体的细胞间信息交流,可正确解题。

细胞膜的功能是:系统(细胞)的边界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细胞间直接联系的相互接触,如卵细胞与精子间及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间的相互识别,通过体液运输的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或肌细胞或腺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各种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细胞内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还有相应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等。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完整性,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所需物质,而不需物质不选择性吸收,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有机物,若细胞膜完整,则无法进入,而破坏后则可以进入,A正确;氨基酸不含有肽键,而双缩脲试剂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过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还原性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命题要点】课本基础实验染色的试剂及其用途
考查本基础实验染色的试剂及其用途,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实验,掌握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双缩脲试剂作用、细胞分裂图像的观察和还原性糖鉴定过程。

对于课本实验应进行分类总结,如观察类实验、验证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及颜色反应、显微镜观察等分类总结等,相互作出
相应的对比即可,这是基础知识的总结。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答案】C
【命题要点】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功能及相互关系的实验
【深化拓展】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正确分析曲线,单独使用CTK、ABA和共同使用CTK+ABA与对照组比较及相互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关键。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而后再注射少量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是过敏反应,而不胰岛
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使小鼠骨骼肌
活动加强而不是减弱,B错误,发生过敏反应,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C正确;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

【命题要点】过敏反应
【深化拓展】对于过敏反应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

机体才会发生过敏反应是解题关键。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学-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命题要点】种群数量S型增长模型
【深化拓展】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要求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是解题关键,如能把种群数量看成是时间问题就更容易了。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
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
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B.F
1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答案】B
【命题要点】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
【深化拓展】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知识,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及与伴性遗传联系,正确写出各种个体的基因型或可能的基因型是解题的关键。

对于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应把基因分开一对一对计算,再重新组合即可计算查出就相应的问题。

29.(10分)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

(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1)实验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解析】(1)由于DNA和RNA元素组成相同,但其有各自的特有碱基,DNA特有碱基为T,RNA特有碱基为U,分别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碱基T、U培养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碱基T和U,再利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碱基T或U。

(2)甲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碱基U、1H的碱基T培养宿主细胞,使其宿主细胞含有3H 的碱基U。

再用病毒去侵染含3H碱基U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碱基U;乙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碱基T、1H的碱基U培养宿主细胞,使其宿主细胞含有32P的碱基T。

再用病毒去侵染含3H碱基T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碱基T;若A驵子代病毒具有放射性,B组不出现放射性,则说明其遗传物质是DNA,反之A组不含有放射性,B组含有放射性,则其遗传物质是RNA。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命题要点】同位素标记法,病毒的种类,DNA和RNA的区别,病毒的培养
【深化拓展】本题考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区分病毒的种类、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和
RNA的区别和病毒的培养等知识点,要求学生遵循课本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掌握DNA 与RNA在碱基上区别,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必须在含有宿主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是解题的关键。

30.(9分)植物的CO
2补偿点是指由于CO
2
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
2
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
2
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
2
、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
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
2
的量,使密闭小室中
CO
2
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
2使密闭小室中O
2
增加,而O
2
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
2
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解析】(1)从题干信息可知,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速率大于
呼吸速率,使密闭小室内的CO
2浓度下降,使两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甲种植物的CO
2
补偿点
大于乙种植物的CO
2补偿点,所以甲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
2
浓度大
于乙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
2
浓度,所以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

(2)甲种植物密闭在无氧环境中,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当有二氧化碳时,甲植物在照光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氧气,可用于甲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释放二氧化碳,从而使光合作用加快,产生更多的氧气,使有氧呼吸加快。

【命题要点】影响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因素
【深化拓展】本题考查影响CO
2
浓度对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和氧气对有氧呼吸因素,要求学生能正确把握题干中信息,二氧化碳补偿点的理解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植物无氧呼吸产物及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是解题关键。

本题如绘图看更一目了然。

如图
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晶体渗透压不变,从而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出形成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增多出现的组织水肿。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而血浆渗透压不变,水以自由扩散或渗透形式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和胶体的渗透压均下降。

(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命题要点】内环境稳态
【深化拓展】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异常情况分析及内环境作用等知识。

32.(12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
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则说明M/m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
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答案】(1)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1(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357
【解析】(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可知,通过列表可知Nn×Nn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
子代基因型1/4NN2/4Nn1/4nn 子代雄性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
子代雌性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
(2)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由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伴X遗传结果后代表现型均为黑毛∶白毛=3∶1,若为常染色体上遗传,通常各种表现型中雌性:雄性均为1:1;若是伴X染色体上遗传,则X M X M×X m Y,子一代X M X m和X M Y,子二代中1/4X M X M、1/4X M X m、1/4X M Y、1/4X m Y。

(3)位于常染色体上雌雄基因型相同为AA、Aa、aa,共3种;位于X染色体上雌性为X A X A、X A X a、X a X a,雄性为X A Y、X a Y共5咱;位于X、Y同源区段上,雌性为X A X A、X A X a、X a X a,雄性
为X A Y、X A Y a 、X a Y A 、X a Y a ,共7种。

【命题要点】分离定律的从性遗传,伴性遗传
【深化拓展】本题对于羊的从性遗传、伴性遗传及位于XY 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羊的雌雄个体基因型对应表现型,伴性遗传特点各种表现型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

主要是写出相应的基因型,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理论上推测出子代的表现型的基因型是解题的关键。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 2和NH 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 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填“尿素”“NH 4NO 3”或“尿素+NH 4NO 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 2PO 4和Na 2HPO 4,其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
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 2来合成有机物
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 4NO 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
用NH 4NO 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 稳定
【解析】(1)细菌分解尿素是由于细菌体内合成脲酶的结果,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而不是生产者,只能生产者才能利用CO 2作为碳源合成有机物。

葡萄糖通常既作为碳源,也
可作为能源,作为碳源可转变成其它有机物。

(2)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通常只能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对于“NH 4NO 3”或“尿素+NH 4NO 3”均含有无机N 源。

(3)KH 2PO 4和Na 2HPO 4为微生物培养可提供无机盐,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 值
的相对稳定
【命题要点】微生物分离,培养,培养基中物质作用
【深化拓展】掌考查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培养基中物质的作用,要求学生掌握
微生物分离须用微生物特定需要的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培养中必须有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等。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

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载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

【答案】(1)基因A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其初始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蛋白A(2)噬菌体噬菌体的宿主是细菌,而不是家蚕(3)繁殖快、容易培养(4)蛋白A的抗体
(5)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通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注入抗体看是否出现杂交带,若出现则表达。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命题要点】原核基因与真核基因区别,运载体,受体细胞,目的基因检测,基因工程基础理论
【深化拓展】考查原核基因与真核基因区别及表达、运载体的选择、受体细胞选择、目的基因检测和基因工程基础理论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真核核基因中的内含子不表达、外显子表达,病毒的专一宿主细胞类型,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及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等知识。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答案】A 【深化拓展】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羊绒衫和棉衬衣的区别。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答案】B【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深化拓展】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升华与蒸
馏的区别,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例如碘的升华等。

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C 6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 和p 两种
B.b、d、p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 中只有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解析】A.b 是苯,其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 和p 两种,A 错误;B.d 分子中氢原子分为2类,根据定一移一可知d 的二氯代物是6种,B 错误;C.b、p 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C 错误;D.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d、p 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 正确。

答案选D。

【深化拓展】明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二氯取代物和共平面判断。

二取
代或多取代产物数目的判断一般采用定一移一或定二移一法,即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注意不要重复。

关于共平面判断应注意从乙烯、苯和甲烷等结构分析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解答是要注意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这一特点。

10.实验室用H 2还原WO 3制备金属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 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
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
4溶液、浓H
2
SO
4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深化拓展】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深化拓展】该题难度较大,明确电化学原理是以及金属的防腐蚀原理解答的关键,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的理解是难点,注意题干信息的挖掘,即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性质不活泼,不会被损耗。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氨可作制冷剂,所以W是氮;钠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所以Y是钠;硫代硫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硫单质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所以X、Z 分别是氧、硫。

A.非金属性X强于W,所以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A 正确;B.Y、X的简单离子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微粒,B 正确;C.硫化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使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D.S、O属于ⅥA,S、Na属于第三周期,D正确。

答案选C。

【深化拓展】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角度去判断,例如制冷剂、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等,然后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进行解答,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中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

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