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Al:27 S:32 Pb:207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 .Ge (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 .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人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海带提碘 B .氯碱工业 C .氨碱法制碱(侯氏制碱法) D .海水提溴 3.下列措施中,可以改变反应活化能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
B .使用催化剂
C .升高温度
D .增大压强 4.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 .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C .在铁上电镀铜时用铜作阴极
D .电解稀硫酸时用铜作阳极,阳极产生氧气 5.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平衡常数也一定改变
B .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C .若一个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则反应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D .已知2NO2
N2O4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则
12
1K K =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介质中负极的反应式是:O2+2H2O+4e- = 4OH-
B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阴极反应为:2H ++2e -===H2↑ C.醋酸溶液与水垢后的CaCO3反应:
23222CaCO H Ca H O CO +++=++↑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 -2 e- = Fe2+
7.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 .用装置乙分离CCl4层和水层
C .用装置丙分离CCl4和液溴
D .用仪器丁长期贮存液溴 8.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H=(b-a)KJ ·mol-1
B .每生成2个AB 分子吸收(a-b)KJ 热量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 .断裂1mol A-A 键和1mol B-B 键,放出a KJ 能量 9.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10.如图是一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负极反应为:Fe2+-e-= Fe3+ B.当有6.02×1023电子转移时,Fe 电极减少56g C.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盐桥中K+
移向FeCl3溶液
1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s)+4C0(g) Ni(C0)4(g),△H<0利用
该反应可以将粗锞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Ni 的量可提高C0的转化率,Ni 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 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0再次达到平衡时,C0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
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
衡状态
12.已知:2CO(g)+O2(g)===2CO2(g) △H=-566 kJ/mol
2Na2O2(s )+2CO2(g )===2Na2CO3(s )+O2(g )△H=-452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B .2Na2O2(s )+2CO2(s )=2Na2CO3(s )+O2(g ) △H >-452kJ/mol
C .CO 的燃烧热为283kJ/mol
D .CO (g )与Na2O2(s )反应放出509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
为6.02×1023 13. 已知:2H2O2(l) === 2H2O(l) + O2(g) ∆H = −98 kJ·mol −1。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
能量
反应过2CO2(g) 2CO(g)+O2(
FeCl2
FeCl3
H2O2分解反应过程为:i .H2O2(l) + I -(aq) ==== H2O(l) + IO -(aq) ∆H1 ii .H2O2(l) + IO -(aq) ==== H2O(l) + O2(g) + I -(aq) ∆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1 + ∆H2 = ∆H
B .I -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 .欲分解2 mol H2O2(l),至少需要提供98 kJ 的热量
D .若生成1 mol O2,则反应ii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14.《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美两国华人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项突破“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Al-3e-=====Al3+
B .电池充电时,电池正极(石墨)上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池充电时,电路中每转移0.3 mol 电子,理论上生成2.7g Al
D .离子液体是一种能导电的物质,电池充电时,离子液体中EMI+向石墨电极移动
15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 BaO2(s) ⇌ 2 BaO(s) + 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压强不变 B .BaO 量不变 C .平衡常数减小 D .固体总质量不变 16.在100℃时,将0.40 mol NO2气体充入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NO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上述反应在120℃时进行,则反应至80 s 时,n(N2O4) < 0.08 mol
B .59 s 时,c(NO2)一定大于0.12 mol·L-1
C .若仅将起始时充入NO2的量增至0.80 mol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5/9
D .0~20 s (NO2) = 0.005 mol·L-1.s-1 17.已知反应:C(s)+2H2(g)
CH4(g)。

在VL 的容器中投入amol 碳(足量),同时通入
2amol H2,控制条件使其发生上述反应,测得碳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l2Cl7
AlCl4
A.上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4MPa、1200K时,图中X点v(H2)正>v(H2)逆
C.Y点H2的转化率为50%
D.工业上维持6MPa、1000K而不采用10MPa、1000K,主要是因为前者碳的转化率高
18.已知:
2
4
2CrO 2H
-+
+2
272
Cr O H O
-+。

25℃
时,调节初始浓度为1.0 mol•L-1 的Na2CrO4溶液的pH,
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
2
27
Cr O-)和c(H+),获得如右图所示
的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pH越小,c(
2
27
Cr O-)越大
B.A点CrO 2
4
-
的平衡转化率为50%
C.A点CrO 2
4
-
转化为
2
27
Cr O-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
D.平衡时,若溶液中c(
2
27
Cr O-)=c(2
4
CrO-),则c(H+) > 2.0×10-7 mol·L-1
c(Cr2O72
c(H+)/(×10-7mol·L
A
1.0
2.0
3.0
4.0
5.
0.
5
0.
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有5个大题,共46分。

请用黑色中性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仔细阅读试卷上面的有关要求。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10分)工业上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制H2SO4的过程如下:
(1)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为: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则2 mol FeS2参加反应转
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

(2)已知吸收塔中吸收32 g SO3气体生成液态硫酸时放出52.12 kJ 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制硫酸的尾气中含有SO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下图所示工艺流程处理含SO2的尾气。

①溶液A 吸收SO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B 转化为溶液C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设计实验检验溶液C 中含有少量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
用氟硼酸(HBF4,属于强酸)代替硫酸作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使铅蓄电池在低温下工
作时的性能更优良,反应方程式为Pb+PbO2+4HBF4
放电
充电
2Pb(BF4)2+2H2O ,其中
Pb(BF4)2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用该铅蓄电池分别电解AgNO3溶液和Na2SO3溶液,装置如下图,a 、b 、c 、d 电极材料均为石墨,通电时a 电极质量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
(1)d 电极为该装置的_______极,工作时,该池内d 电极上无气体产生,写出该池内电解反
Fe2(SO4)3溶液
含SO2尾气
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铅蓄电池放电时X 极附近pH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取一常规铅蓄电池(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与该铅蓄电池同时放电,当电路中均通过 1 mol 电子时,分别取下Y 电极称重,两电极质量相差____________g 。

(4)上述铅蓄电池可以用NO2、O2和熔融的NaNO3
组成的燃料电池代替,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 电极上生成N2O5,其电极反应式为 。

若电池反应生成1molN2O5,则理论上需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L 。

21.(10分)
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持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1)为了减轻污染,一些城市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 、NO 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

已知:①()()()
222N g O g NO g += 1
180.5H k J m o l -∆=+⋅;
②()()()222C s O g CO g += 1
221.0H k J m o l -∆=-⋅;

()()()
22C s O g CO g += 1393.5H k J m o l -∆=-⋅。

则汽车尾气转化反应
()()()()
22222NO g CO g N g CO g +=+的H ∆=
kJ ·mol -
1。

(2)将0.20mol NO和0.10molCO 充入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CO 在3~9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12min 时
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为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加压
c.加催化剂
d.降低温度
②该反应在第24min 时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K =
(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

(3)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各种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322NH g NO g NO g ++
催化剂 加热
()()
2223N g H O g + 0H ∆<。

在恒温恒容
的密闭容器中,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
22V NO V N =正逆
b.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 NO ,同时生成2mol N2
c.NO 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d.平衡常数不变
e.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22.(12分)
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1)反应I :C(s) + H2O(g) CO(g) + H2(g) ΔH = +135 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

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

(2)反应II :CO(g) + H2O(g) CO2(g) + H2(g) ΔH = −41 kJ·mol-1。

下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 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 物质的量之比)与CO 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 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

② 若煤气化反应I 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 和水气变换反应II 后,得到CO 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 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 “T1”“T2”或“T3”)。

(3)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

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反应IV:CO(g) + 3H2(g) CH4(g) + H2O(g) ∆H =−207 kJ·mol−1中的相

化学试题答案 1~5 DCBBD 6~10 BBCCD 11~15 CDCCA 16~18 ADD
每空2分,方程式漏条件扣1分,不配平不得分,热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不得分。

19.(10分) (1)22 (2)
()()()
3224SO g H O l H SO l += 1
130.3H k J m o l
-∆=-⋅ (3)①3222242224Fe SO H O Fe SO H ++-+
++=++

23224442Fe O H Fe H O
+++++=+
③方法一:取溶液C 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退去,则说明溶液C
中含有Fe2+.(操作1分,现象1分,操作错得0分) 方法二:取溶液C 少许于试管中,加入
()36K Fe CN ⎡⎤⎣⎦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说明溶液
C 中含有Fe2+。

(操作1分,现象1分,操作错得0分)
20.(14分,每空2分) (1)阳 SO32-+H2O====通电
SO42-+H2↑ (2)增大 PbO2+4H ++2e -===Pb2++2H2O (3) 151.5
(4)NO2+NO3――e -=N2O5 11.2 21.(10分,每空2分) (1)-746.5
(2)9①3.3×10-311
mol L mol --⋅⋅ d ②3.4
(3)ce 22.(12分)
(1)氧气与碳发生燃烧反应放热,(1分)温度升高C(s) + H2O(g) CO(g) + H2(g)的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的转化率(1分) (2)① T1 < T2 < T3 ② T3 (3)① CO2
② K2CO3 + H2S === KHS + KHCO3
(4)1067

化学试题答案 1~5 DCBBD 6~10 BBCCD 11~15 CDCCA 16~18 ADD
每空2分,方程式漏条件扣1分,不配平不得分,热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不得分。

19.(10分) (1)22 (2)
()()()
3224SO g H O l H SO l += 1
130.3H k J m o l
-∆=-⋅ (3)①3222242224Fe SO H O Fe SO H ++-+
++=++

23224442Fe O H Fe H O
+++++=+
③方法一:取溶液C 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退去,则说明溶液C
中含有Fe2+.(操作1分,现象1分,操作错得0分) 方法二:取溶液C 少许于试管中,加入
()36K Fe CN ⎡⎤⎣⎦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说明溶液
C 中含有Fe2+。

(操作1分,现象1分,操作错得0分)
20.(14分,每空2分) (1)阳 SO32-+H2O====通电
SO42-+H2↑ (2)增大 PbO2+4H ++2e -===Pb2++2H2O (3) 151.5
(4)NO2+NO3――e -=N2O5 11.2 21.(10分,每空2分) (1)-746.5
(2)10①3.3×10-311
mol L mol --⋅⋅ d ②3.4
(3)ce 22.(12分)
(1)氧气与碳发生燃烧反应放热,(1分)温度升高C(s) + H2O(g) CO(g) + H2(g)的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的转化率(1分) (2)① T1 < T2 < T3 ② T3 (3)① CO2
② K2CO3 + H2S === KHS + KHCO3
(4)1067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