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解说词在电视记录片中一直处于一个很特殊的地位。

原因在于,它是以文字媒体的形式进入声画影像,这使得它既不同于标准的文字媒介,又要考虑到配合画面,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完美地展现电视纪录片的魅力。

【关键词】:纪录片;电视语言;解说词;画面
作为一种电视语言,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过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我国新闻纪录片的影响,电视纪录片对解说词的运用曾一度走入误区,让整个解说词挂帅,涵盖全片的情况比比皆是。

有时甚至先写好解说词,然后再开始拍片子。

我国的电视界对于如何利用好解说词这一电视媒介特有的传播通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解说词”这一称谓的诞生,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关于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一种理念--即纪录片应该是”画面加解说”。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纪录片被简单地分成了”声”、”画”两个部分。

画面和解说是纪录片传达信息的两个通道。

这造成了在纪录片创作之初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即先有解说词,而后按照解说词的需要进行拍摄,不看图像也知道要讲些什么内容。

在当时,解说词在纪录片中处于一个绝对主导的地位。

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电视界也开始吸收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制作理念。

我们开始从国外引进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摄录一体的ENG设备,这使得同期声、画面和解说词在纪录片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样,解说词和画面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到了如今,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水平也日趋成熟,解说词也显现出自己无可替代的表达优势。

一、弥补画面语言有时表达不清楚的缺憾,以便观众能更好的理解片中的内容
尽管我们可以用蒙太奇以及一些后期剪辑制作手段,使画面语言更好的展示片中的内容,可是有时仅仅靠画面语言还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解说词的帮助了。

著名的电视撰稿人陈汉元说:”许多片子题材很重大,意义很深刻,假如把解说拿掉,那就很痛苦了,留下的可能是一片苍白。


纪录片《舟舟的世界》讲的是一个弱智孩子天生热爱音乐指挥,并且具有超乎一般正常人所有的音乐天赋。

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乐队排练的午休时候,舟舟突然离开了自己在乐队之外的”固定位置”,走上真正的指挥座椅上去坐坐。

镜头的时间很长,解说词却只有一句:”对于现有的位置,周周有时不是很满意,他有时需要换个地方坐坐。

”然后,一行字幕提示:”指挥的座椅”。

这时如果没有解说词,仅仅凭画面和字幕,观众很难理解周周的意图,观众甚至可能会想是
不是周周贪玩还是他想干点别的什么。

可是加上解说词后,感觉就大不一样,观众立即就能明白周周的用意。

一个异常热爱音乐的残疾孩子形象立即被塑造了出来,并且观众也会被周周热爱音乐之心,深深感动。

二、衬托片中的主题,使片子更具感染力
好的解说词不仅具有帮助观众理解的功能,还会给片子增色不少。

例如在最近红遍大江南北的纪录片《故宫》,里面的解说词写得气势恢弘,绚丽夺目,和片子所要介绍的对象--故宫的风格非常吻合,使整部片子更具魅力。

整部片子共分12集。

在第一集〈肇建紫禁城〉中开篇就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恢弘气势:”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

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

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

这一年为永乐元年。

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

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

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

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
一切尘埃落定。

紫禁城又完好如初,一道圣旨又昭告了天下。

北京紫禁城,最终成为中国明清两代统治天下的最高政治中心;一座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从此傲然于世;成为我们人类历史上迄今能看到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最终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紫禁城在重新建好后,又将面对数百年中的一次又一次灾难和重建,它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故宫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

凝聚了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题材,即使其他环节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解说词写得小气而不华美,也是很难彰现其厚重的内涵。

这12集《故宫》的解说词从各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讲述宫闱内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

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感悟众多精英人物的命运,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见证故宫百年大修的整个历史过程。

可以说解说词为整部片子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深度,揭示画面的哲理
纪录片能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在于是否有深度。

有深度的作品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肤浅的作品则像一阵风,风过无痕。

仅仅由一些事实简单堆砌的片子,是没有艺术生命的,也不可能打动观众的。

观众在欣赏一个故事,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希望能看到作者有见地的思考和观点,从而给自己以启迪。

根据艺术媒介决定论的思想,艺术媒介决定了某类艺术的可能性,也决定了某类艺术的不可能性。

例如音乐艺术,音乐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乐音”,即是人类从物质现实世界的声音总谱中提炼、抽象出了7声音阶,利用这7声音阶的实质,排列组合关系来呈现对世界得艺术掌握。

这7声音阶相对于复杂纷繁的现实声音来说,是大大简化而精练的,它不再具备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不再可能传达”这里有一座房子”的具体信息。

”运动的乐音”作为音乐艺术的表现媒介,它具备了激发接受主体抽象情绪的可能性,例如欢乐、忧伤、激昂等等。

同时,它也决定了音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去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内心活动,当然更不可能在规定情境中对具体人物的性格完成或毁灭的历史进行具体阐释。

[1]
同样的道理,电视纪录片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

它的重要特征是生动、具体、直观,并且是直接诉诸视觉感官的。

因此,在表现深度方面先天就次于文字媒介。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借助于解说词这种文字媒介了。

例如纪录片《回家》讲述的是四川宝兴县峰拥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对人工饲养了两年的大熊猫”高高”的放生大自然的经过。

几经曲折,高高在人们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森林。

(画面)高高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处。

(解说词)大熊猫高高走了,它的朋友也和它告别了。

它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

其实,它们仍然生活在一起,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座大山里,它们共同拥有了一个家,一个唯一的家。

这几句解说词揭示了整个片子的真正用意:”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家园。

我们要善待动物。

”这使得整部片子就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