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字汇总和注释之欧阳语创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ōu ㄔㄡˉ
◎ 病愈。
◎ 损害,减损。
悛
quān ㄑㄩㄢˉ
◎悔改:~心。
~改。
~革(悔改)。
~容(悔改的表情)。
怙恶不~(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过而不~,亡之本也。
籴
(糴)
dí ㄉㄧˊ
◎ 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米。
遏~(阻止灾区来买粮食)。
粜
(糶)
tiào ㄊㄧㄠˋ
◎ 卖粮食:~米。
~谷。
~粮。
兗
(兖)
yǎn ㄧㄢˇ
〈名〉
◎ 同“沇”。
水名。
也作“渷”。
◎ 地名。
1.古州名,我國古代九州之一。
漢武帝置十三郡刺史。
轄區約當今山東省西南部,明代為兗州府。
2.縣名。
在山東省中部偏南,津浦鐵路經此。
◎ 括,箭的末端。
◎ 姓。
槌
ch uí ㄔㄨㄟˊ
◎ 敲打用具:~儿。
棒~。
鼓~子。
◎ 古同“捶”,敲打。
◎ 古代架蚕箔的木柱。
枹
bāo
〈名〉
枹树。
有的地区叫小橡树[glandbearing oak;Japanese silkworm oak]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略呈倒卵形,边缘有粗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
种子可用来提取淀粉,树皮可以制栲胶fú
〈名〉
(1) (形声。
从木,包声。
本义:鼓槌) 同本义[drumstick]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枹端(鼓锤的头);枹鼓(鼓锤和鼓)
挟
(挾)
xié ㄒㄧㄝˊ
◎ 用胳膊夹着:~持。
~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 )~。
~制。
~势(仗势)。
◎ 心里怀着(怨恨等):~恨。
~怨。
~嫌。
挟,俾持也。
——《说文》
挟其枪。
刈耨鑮。
——《国语·齐语》
右掖曰挟。
——《管子·小匡》注
挟经秉枹。
——《国语·吴语》
挟制[coerce]
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
——《三国志平话》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三国志·诸葛亮传》挟天子以征四方。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柙
xiá ㄒㄧㄚˊ
◎ 关闭猛兽的笼槛,亦指押解犯人的囚笼或囚车。
◎ 古同“匣”,收藏东西的器具。
柙,槛也,以藏虎兕。
——《说文》
虎兕出于柙。
——《论语·季氏》
兕sì
〈名〉
(象形。
本义:雌性犀牛) 同本义[male rhinoceros]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
——《说文》
唐叔射兕于徒林。
——《国语·晋语》
兕甲寿二百年。
——《考工记·函人》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颛
zhuān ㄓㄨㄢˉ
◎ 愚昧:~蒙(愚昧无知)。
◎ 善良:~民(善良的百姓)。
◎ 〔~顼xū〕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 同“专”。
蘧
qú ㄑㄩˊ
◎ 惊喜的样子:~然。
~~。
◎ 古同“蕖”,芙蕖,荷花。
◎ 〔~麦〕即“瞿麦”。
◎ 〔~庐〕古代称旅舍。
◎ 姓。
怍zuò
〈动〉
(1) 惭愧[be ashamed]
怍,惭也。
从心,作省声。
——《说文》。
按,乍声。
容无怍。
——《礼记·曲礼》
孝子临尸而不怍。
——《礼记·祭义》
灵公心怍焉。
——《公羊传·宣公六年》
自憎惭怍。
——《聊斋志异·促织》
(2) 面色改变[change complexion]
颜色毋怍。
——《管子·弟子职》。
注:“谓变其容貌。
”
将即席,容毋怍。
——《礼记·曲礼》
稗
bài ㄅㄞˋ
◎ 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
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 喻微小的,琐碎的:~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
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野史”)。
~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膂lǚ
〈名〉
(1) (形声。
从肉,旅声。
本义:脊梁骨) 同本义[backbone]膂,篆文吕从肉,从旅。
——《说文》
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书·君牙》
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
——《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注引贾逵《国语》注:“膂,脊也。
”
(2) 按:“膂”是后起字,为别于姓吕的“吕”和黄钟大吕的“吕”。
又如:膂烈(刚强)
膂力lǚlì
[physical strength] 体力;力气
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后汉书·董卓传》
膂力出众
硁
硜kēng
<象>
(1) 刚劲有力的击石声[sound of striking stones]
石声硁。
——《史记·乐书》
(2) 又如:硁吰(声音响亮有力);硁訇(大声)
(3) 〈形〉坚定的样子[firm]。
如:硁守(固执;保守);硁硁之节(浅见固执的节操);硁硁之态(浅见固执的样子)
硁硁kēngkēng
[shallow and stubborn] 形容一个人见识浅薄又非常固执的样子
不知老大王克守臣节,硁硁不贰,虽在羑里,定无怨言。
——《封神演义》
鬻
yù ㄩˋ
◎ 卖:~歌。
~画。
~文为生。
卖儿~女。
◎ 〔淫~〕水流溪谷之间。
◎ 古同“育”,养育。
愬
sù ㄙㄨˋ
◎ 同“诉”。
shuò ㄕㄨㄛˋ
◎ 恐惧的样子。
谮zèn
〈动〉
(1) (形声。
从言,赞( zǎn)声。
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同本义[calumniate;slander]
谮,谗也。
——《玉篇》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诗·小雅·巷伯》
夫人谮公于齐侯。
——《公羊传·庄公元年》。
注:“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谗。
”
浸润之谮。
——《论语·颜渊》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
——《韩非子·奸劫弑臣》
[牛金星]因谮其( 李岩)欲反。
——《明史》
(2) 又如:遭谮(遭到诽谤谗害);谮语(谗言;说别人的坏话);谮人(诬谗他人);谮害(进谗言伤害)
圉yǔ
〈动〉
(1) 同本义[arrest;stop]
圉,囹圉,所以拘罪人也。
——《说文》
圉,禁也。
——《尔雅》
不圉我哉!——《周书·宝典》。
注:“圉,禁也。
”
终莫之圉。
——《太玄·卷三疆》。
注:“圉,止也。
”
守圉之国,用盐独甚。
——《管子·轻重甲》
其来不可圉。
——《庄子》
(2) 养马[keep horses]
不有行者,谁扞牧圉?——《左传》
(3) 通“御”( yù)。
抵挡,防御[defense]
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
——《墨子·明鬼下》
其来不可圉。
——《庄子·缮性》
瘖者可使守圉。
——《淮南子·主术》
〈名〉
(1) 监狱[jail]
小圉不下十数。
——银雀山汉墓竹简《尉缭子》
(2) 又如:圉空(圄空,牢空着)
(3) 养马的地方[horse stable]
(4) 养马的人[groom]
马有圉,牛有牧。
——《左传·昭公七年》
(5) 又如:圉人(《周礼》官名。
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称养马的人);圉牧(饲养牛马的人)
(6) 边境[border]
孔棘我圉。
——《诗·大雅·桑柔》
亦聊以固吾圉也。
——《左传》
【 漢典网】
煨
wēi ㄨㄟˉ
◎ 在带火的灰里烧熟东西:~白薯。
◎ 用微火慢慢地煮:~牛肉。
珏
jué ㄐㄩㄝˊ
◎ 合在一起的两块玉。
钰
(鈺)
yù ㄩˋ
◎ 宝物,珍宝。
◎ 坚硬的金属。
昱
yù ㄩˋ
◎ 日光,光明:~~(明亮的样子,亦作“煜煜”)。
◎ 照耀:“日以~乎昼,月以~乎夜”。
禳
ráng ㄖㄤˊ
◎ 祈祷消除灾殃:~解。
~灾。
雩
yú ㄩˊ
◎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
~禳(出雨消灾)。
瞽
gǔ ㄍㄨˇ
◎ 盲人,瞎子:“离娄微睇兮,~以为无明。
”
◎ 瞎:~者。
◎ 古代乐师。
◎ 不达事理;没有见识;“弃老取少谓之~。
”
簸箕
Bòjī
傩
nuó ㄋㄨㄛˊ
◎ 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
◎ 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舞。
~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戴木面具,多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动作表现请神驱邪、祈福及简单的战斗故事)。
~神(传说中驱除瘟疫的神灵)。
杇同圬
圬
wū ㄨˉ
◎ 泥瓦工人用的抹(mǒ ㄇㄛˇ)子。
◎ 抹(mǒ)墙。
韫
yùn ㄩㄣˋ
◎ 收藏,蕴藏,包含:~椟。
~蠢(愚蠢)。
石~玉而山辉。
碚
bèi ㄅㄟˋ
◎ 〔北~〕地名,在中国重庆市。
侗
dòngㄉㄨㄥˋ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族。
~剧。
◎ 诚实的样子。
tóng ㄊㄨㄥˊ
◎ 幼稚,无知。
绌
chù ㄔㄨˋ
◎ 不足,不够:支~(款项不够分配)。
左支右~。
相形见~(相比之下显得不足)。
◎ 古同“黜”,罢免,革除。
亶
dǎn ㄉㄢˇ
◎ 实在,诚然,信然。
袛
dī ㄉㄧˉ
◎ 〔~裯(dāo)〕短衣。
祇
qí ㄑㄧˊ
◎ 地神。
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如:“神祇”。
◎ 安心。
《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
◎ 大。
《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
裯
chóu
(1) 短衣[jacket;underwear]
裯,衣袂袛裯也。
——《说文》
汗襦自关而西或谓之袛裯。
——《方言》四
被荷裯晏晏兮。
——《楚辞·九辩》
惟有布衾敝袛裯。
——《后汉书·羊续传》
(2) 单被。
泛指衾被[thin quilt]。
如:裯衽(被褥)
(3) 床帐[bed-curtain]
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诗·召南·小星》
籀
zhòu
◎ 〔~文〕古代的一种字体。
中国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
亦称“大篆”。
◎ 阅读:~读(读书)。
~绎(阅读并理出文章的脉络)。
柰
nài
◎ 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亦称“花红”、“沙果”。
◎ 古同“奈”,怎样,如何。
昃
zè
太阳偏西:~食宵衣(旧时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的套话,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
旰~(天晚,喻勤于政事)。
塍
chéng ㄔㄥˊ
◎ 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埒
liè ㄌㄧㄝˋ
◎ 矮墙,场地四周的土围墙。
◎ 等同:“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天子。
”
◎ 田塍。
◎ 涯际;界限:“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之野。
”◎ 山上的水流。
◎ 古度量名。
棱
léng ㄌㄥˊ
◎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角。
瓦~。
~椎(多面体的一种)。
三~镜。
模~两可。
◎ 神灵之威,威势:威~。
箕
jī ㄐㄧˉ
◎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bò):~帚。
◎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 )~。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俎
zǔ ㄗㄨˇ
◎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 姓。
佝
gōu ㄍㄡˉ
◎ 〔~偻lóu〕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导致的骨骼发育不良。
俗称“小儿软骨病”。
筮
shì ㄕˋ
◎ 古代用蓍草占卦:“龟为卜,策为~”。
~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
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
偈
jì ㄐㄧˋ
◎ 〔~陀〕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
简作“偈”。
jié ㄐㄧㄝˊ
◎ 勇武。
◎ 跑得快:~~(a.急驰的样子;b.用力的样子)。
屧
xiè ㄒㄧㄝˋ
◎古代鞋的木底:“泌少贫,昼日斫~,夜读书随月光。
”◎ 木底鞋:响~廊。
◎ 泛指鞋:“画~重高墙。
”
◎ 行走:“又尝步~白杨郊野间。
”
赍
jī ㄐㄧˉ
◎ 怀抱着,带着:~恨。
~持(拿着)。
~志而没(mò)(志未遂而死去)。
◎ 把东西送给别人:~发(资助)。
~赏。
~盗粮(把粮食送给盗贼,喻帮助敌人做坏事)。
◎ 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行者~,居者送”。
赉
lài
◎ 赐予,给予:~赏。
~赐。
愆
qiān ㄑㄧㄢˉ
◎ 罪过,过失:~忒。
~尤。
罪~。
◎ 耽误:~期。
~滞。
◎ 过:~伏(天气冷暖失调,多指大旱或酷暑,有变化无常的意思)。
翕
xīㄒㄧˉ
◎ 合,聚,和顺:~动。
~张(一合一开)。
“兄弟既~,和乐且湛。
◎ 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
蕲
◎ 香草,一说药草。
◎ 古同“祈”,祈求。
◎ 〔~春〕地名,在中国湖北省。
简称“蕲”,如“~艾”、“~蛇”(均为蕲春出产的药材),“~竹”。
◎ 姓。
噀
xùnㄒㄩㄣˋ
◎ 含在口中而喷出:~水。
晡
būㄅㄨˉ
◎ 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鲞
xiǎngㄒㄧㄤˇ
◎ 剖开晾干的鱼:~鱼。
白~。
鳗~。
◎ 泛指成片的腌腊食品:茄~。
笋~。
牛肉~。
莳
shìㄕˋ
◎ 移植:~田。
◎ 栽种:~花。
shíㄕˊ
◎ 〔~萝〕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可做香料,亦称“小茴香”。
芾
fèiㄈㄟˋ
◎ 小树干及小树叶:蔽~(形容树木枝叶小而密)。
其它字义
fúㄈㄨˊ
◎ 草木茂盛。
跣
xiǎnㄒㄧㄢˇ
◎ 光着脚,不穿鞋袜:~足。
~跗(露出脚背)。
簋
guǐㄍㄨㄟˇ
◎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舄xì
(1) 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 [clog]舄,履也。
——《广雅》
赤舄几几。
——《诗·豳风·狼跋》
舄,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也。
——晋· 崔豹《古今注》屦人掌王及王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
——《周礼·天官》儋dan1:海南一个县
絺
chī
◎ 细葛布。
◎ 细葛布做的衣服。
◎ 古邑名,中国春秋时的周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南。
◎ 姓。
zhǐ
◎ 刺绣。
◎ 喻修饰文词。
薤xiè
◎ 〔~露〕古代挽歌名。
◎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鳞茎和嫩叶可食。
蘧qú
◎ 惊喜的样子:~然。
~~。
◎ 古同“蕖”,芙蕖,荷花。
◎ 〔~麦〕即“瞿麦”。
◎ 〔~庐〕古代称旅舍。
◎ 姓。
蹙(cu4):皱眉忧愁的样子。
瘗(yi4):掩埋,埋葬。
禳(rang2):禳灾,向神祈求免除灾祸。
馁(nei3)
◎ 饥饿:冻~。
◎ 没有勇气:气~。
自~。
~怯。
◎ 鱼腐烂:“鱼~而肉败”。
贽(zhi4):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贽见(拿着礼物求见)。
贽敬。
屣(xi3):鞋子
茆máo
(1) 同“茅”
覆之以茆。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另见mǎo
基本词义
◎ 茆mǎo
〈名〉
(1) 莼菜[water shield]。
睡莲科。
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薄采其茆。
——《诗·鲁颂·泮水》
(2) 〈方〉∶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陵[loess hills]
豸
zhì
◎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
◎ 〔獬~〕见“獬”。
◎ 解决。
攒
Zan3仄:攒钱
Cuan2平:聚集。
人头攒动,攒簇(cu)
沮
沮3:沮丧
沮4:沮洳,低湿处
滃
Weng4:云气状
亭午:正午
翳
Yi4:遮蔽。
白云翳日
弇
Yan3
弇,盖也。
——《说文》
弇日为蔽云。
——《尔雅·释天》
升于弇山。
——《穆天子传》。
注:“弇兹山日入所也。
”
弇陋:见识浅陋
氐
dī
(1)
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居住在今西北一带,东晋时建立过前秦(在今黄河流域)、后凉(在今西北)
自彼氐羌。
――《诗·商颂·殷武》
(2)
星名[a star name],二十八宿之一。
氐宿,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三宿。
有星四颗。
也称“天根”
夯
rammer;tamper;ram;pound;
hāng
〈名〉
(会意。
从大,从力。
表示劳动时需要出大气力。
本义:劳动中使劲时发出的呼声。
引申筑实地基的工具)同引申义[ramming tool;rammer;punner]。
如:用夯筑堤
夯
hāng
〈动〉
(1)
用重物把地或其他粒状材料砸密实[ram]。
如:把土夯实;夯硪(砸压)
(2)
[方]∶用力猛击[pun]。
如:举起拳头向下夯
(3)
用力扛东西[shoulder]
夯,大用力以肩举物。
――《字汇》
自家闺阁中物,不肯放下,反累及他人担夯,无乃大劳乎!――明·净善集《禅林宝训》
(4)
捞取[fish for;gain]。
如:夯市(纵兵大闹街市)
(5)
充胀,胀满[swell]
有口难言,气夯破胸脯。
――元·王实甫《西厢记》
邗
〈名〉
(1)
水名,即邗沟,又名邗江、邗溟沟[Han canal]。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江淮间开凿的一条古运河名
(2)
邗江[Hanjiang county],县名,在江苏
邗
hánㄏㄢˊ
〔~江〕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邛
qióng
〈名〉
(1)
故地名。
邛城[Qiong city]
邛,邛地在济阴县。
从邑,工声。
按汉书外戚侯表,邛城属济阴,此地字盖城字之误。
…在今山东东昌府。
――《说文通训定声》(2)
中国古州名[Qiong prefecture]。
汉置临邛县,南朝梁改置邛州。
唐初治所在今邛崃东南的依政,显庆中移治临邛(今邛崃)。
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3)
山名。
即邛崃山[Qionglai mountain]。
在四川省荥经县西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诗·小雅·巧言》
仝
〈形〉
“同”的古字。
相同;一样[same]
仝,同古文,出《道书》。
――《广韵》
tóngㄊㄨㄥˊ
(1)
同“同”。
(2)
姓氏。
阢
wù
(1)
上面覆盖着土的石山[earth-capped rock mountain]
阢,石山戴土也。
――《说文》
(2)
危急不安的样子[unstable]
阢陧
wùniè
[unstable] 杌陧
邦之阢陧。
――《书·秦誓》
阢
wùㄨˋ
石山上戴土。
〔~陧(niè)〕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亦作“杌臬”,“兀臬”。
郑码:YGR,U:9622,GBK:DAE3
笔画数:5,部首:阝,笔顺编号:52135
卮
(1)
巵
zhī
(2)
古代一种盛酒器。
圆形。
容量四升[a container for h olding wine]
赐之卮酒。
――《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奉卮酒为寿。
(4)
又
与半卮酒。
(5)
又
卮酒安足辞。
(6)
又如:举厄(举起酒器)
卮
zhī
(1)
支离的[incoherent]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寓言》
(2)
又如:卮言(支离而无统绪或随人妄言,既无主见,也无立场的、随和人意的言论);卮辞(随和人意,无主见之词)
卮
zhīㄓˉ
(1)
古代盛酒的器皿:~言(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定见。
后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辞,如《诸子~~》)
(2)
古同“栀”,栀子。
郑码:PDAY,U:536E,GBK:D8B4
笔画数:5,部首:厄,笔顺编号:33155
阪
bǎn
(1)
(形声,从阜,反声。
本义:山坡)
(2)
同本义[slope]
阪,坡者曰阪。
一曰泽障,一曰山胁。
从阜,反声。
字亦作坂。
――《说文》
阪有桑。
――《诗·秦风·车邻》
瞻彼阪田。
――《诗·小雅·正月》
阪险原隰。
――《吕氏春秋·孟春》。
注:“阪险,倾危也。
”
为阪生。
――《易·说卦虞本》。
注:“陵阪也。
”
阪尹。
――《书·立政》。
郑注:“其长居险,故言阪尹。
”
(3)
又如:阪田(山坡上瘠薄的田地)
(4)
山腰小道[path half way up the mountain]
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郭。
――唐·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
阪上走丸
bǎnshàng-zǒuwán
[on the crest of the wave;ride the crest of fortune] 阪:同“坂”。
斜坡;丸:弹丸。
在斜坡上滚弹丸。
比喻形势发展迅速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汉书·蒯通传》
阪
bǎnㄅㄢˇ
(1)
同“坂”。
(2)
崎岖硗薄的地方:~田。
郑码:YPXS,U:962A,GBK:DAE6
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523354
伧1
(1)
傖
cāng
(2)
(形声。
从人,仓声。
本义:粗俗) 同本义[vulgarian;rough]
原来这子房也是个伧头。
――元·尚仲贤《气英布》
(3)
又如:伧荒(人物鄙陋、未受教育,地域荒远、交通不便);伧头(粗俗、鄙陋之人);伧夫(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的人。
也作“伧父”);伧重(粗重而鄙野)
另见chen
伧俗
cāngsú
[vulgar] 粗俗
范博文向来的议论――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倏地又兜上了吴荪甫的记忆。
――茅盾《子夜》
伧2
(1)
傖
chen
(2)
――“寒伧”,即“寒碜”:
(3)
丑陋;难看[ugly;hideous]
(4)
丢脸,不体面[lose face]
(5)
讥笑,揭人短[find fault with sb.]
另见cāng
伧1
(傖)
cāngㄘㄤˉ
古代讥人粗俗,鄙贱:~俗,~荒。
~夫。
郑码:NOYY,U:4F27,GBK:D8F7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3455
伧2
(傖)
chen ㄔㄣ
〔寒~〕见“寒”。
郑码:NOYY,U:4F27,GBK:D8F7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3455
舛
chuǎn
(1)
(会意。
小篆字形,是两只方向相反的脚,合起来表示相违背的意思。
本义:相违背,颠倒)
(2)
同本义[run counter]
舛,对卧也。
――《说文》段注:“谓人与人相对而休也,相背,犹相对也。
”
本末舛逆。
――贾谊《治安策》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
――《汉书·扬雄传》
(3)
又如:舛驰(异道而驰;交互);舛令(违命);舛午(抵触;违背) (4)
交互;交错[crisscross]。
如:舛互(交错);舛驰(交互)
舛
chuǎn
(1)
错乱[error;be deranged;in confusion]
此臣所谓舛也。
――《汉书·贾谊传》
(2)
如:舛讹(差错;错误);舛差(差误;差错);舛误(差错;错误) (3)
不幸[mishap]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王勃《滕王阁序》
舛错
chuǎncuò
(1)
[mistake]∶差错
情舛错以曼忧。
――《楚辞·惜贤》
文字舛错
(2)
[unexpected things]∶意想不到的事件;出乎意料的变故真的有什么舛错,大家都不好交待
(3)
[uneven]∶参差错杂
舛错不齐
舛
chuǎnㄔㄨㄢˇ
(1)
错误,错乱:~错(a.错误;b.意外的事;c.参差不齐,交错)。
~驳。
命途多~。
(2)
违背:~迕。
伦常乖~。
郑码:RSMB,U:821B,GBK:E2B6
笔画数:6,部首:夕,笔顺编号:354152
汆
quick-boil;
汆
cuān
(1)
一种烹调方法。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quick-boil]。
如:鲫鱼汆汤;汆丸子
(2)
引申为把东西丢到水里或人钻入水中[dip]
所以才几天就搁下来了,眼睁睁汆了它妈一大堆钱进去。
――沙汀《淘金记》
汆
cuānㄘㄨㄢˉ
(1)
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稍微一煮:~丸子。
~萝卜。
(2)
方言,烧水用的金属器具,能很快地把水煮开:~子。
水~儿。
郑码:ODAK,U:6C46,GBK:D9E0
笔画数:6,部首:水,笔顺编号:342534
quick-boil;
忖
cǔn
(1)
(形声。
从心,寸声。
本义:思量,揣度)
(2)
同本义[ponder;speculate]
忖,测度也。
――《珠丛》
予忖度之。
――《诗·小雅·巧言》
(3)
又如:忖思(思量);忖势(分析研究,衡量情势);忖夺(犹忖度)
(4)
除[divide]
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如法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
――《汉书》
忖度
cǔnduó
[conjecture;speculate] 推测;估计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小雅·巧言》
胸中忖度
忖量
cǔnliàng
(1)
[think over]∶思量
心中忖量
(2)
[guess]∶揣测
我一边走,一边忖度着他那番话的意思
忖思
cǔnsī
[ponder;consider] 思忖
忖
cǔnㄘㄨㄣˇ
揣度(duó),思量:~度(duó)。
~量(liàng)。
思~。
自~。
郑码:UDS,U:5FD6,GBK:E2E2
笔画数:6,部首:忄,笔顺编号:442124
伛
(1)
傴
yǔ
(2)
(形声。
从人,区声。
本义:背曲) 同本义[hunchbacked]
伛,曲也。
――《广雅》
苦水所,多尩与伛人。
――《吕氏春秋·尽数》
良雌伛伏,体方就成。
――《论衡·论死》
伛偻提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伛兜面孔(指面孔凹凸不平);伛伏(曲背俯伏);伛步(弯腰曲
身行走);伛伸(驼背);伛背(驼背);伛伛(背曲的样子)
伛
(1)
傴
yǔ
(2)
弯腰[bend over](表示恭敬)
形容鬼看见,忙伛去将他一把拿住,思量拉他上船。
――《何典》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
――《左传》
(3)
通“妪”(yù)。
爱抚;抚育[show tender care for;foster]以下伛拊人之民。
――《庄子·人间世》
伛伏其子。
――《新论·贪爱》
(4)
又如:伛拊(怜爱抚养);伛翼(鸟以翼覆盖掩护)
伛偻
yǔlǚ
[with one's back bent] 腰背弯曲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
――《淮南子·精神训》
伛
(傴)
yǔㄩˇ
驼背:~人。
~傻(a.驼背;b.曲身,表示恭敬)。
郑码:NHOS,U:4F1B,GBK:D8F1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1345
玎
dīng
(1)
玉类器物撞击时发出的声音[sound of jingling jade]
玎,玉声也。
――《说文》
(2)
又如:玎玎;玎琅;玎当;玎当响(比喻很有名声)
玎珰
dīngdāng
[tinkle] 形容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
环珮玎珰斜挂。
――《水浒传》
玎玲
dīnglíng
[clink] 形容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玎
dīngㄉㄧㄥˉ
〔~玲〕象声词,多形容玉石撞击声。
〔~当〕象声词,形容金属、磁器等撞击声。
亦作“丁当”、“叮当”。
郑码:CAI,U:738E,GBK:E7E0
笔画数:6,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2
聿
yù
(1)
(指事。
从聿一一者,牍也。
秦以后皆作筆。
本义:毛笔。
笔的本
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brush]
聿,所以书也。
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说文》(2)
又如:舌聿(即“口笔”。
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聿
yù
(1)
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then,and then,used in introducing phrase or sentence,(possibly related 亦already also)]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诗·大雅·文王》
聿,循也。
――《后汉书·傅毅传》注
(2)
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
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
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聿
yù
(1)
轻快[brisk]
武骑聿皇。
――《汉书·扬雄传上》
(2)
又如: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聿
yùㄩˋ
(1)
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
(2)
古代称笔,用笔写文章。
〔~皇〕轻疾的样子,如“武骑~~”。
郑码:XBBD,U:807F,GBK:EDB2
笔画数:6,部首:聿,笔顺编号:511112
圪
gē
〈名〉
(1)
土丘,土岗[mound]。
如:圪台,圪垛(小山;土丘);圪拉(即坷拉,土块);圪壈(小土岗)
(2)
[象声词]――如:圪登登(牙打颤的声音);圪吵(争吵,议论);
圪
gē
[方]――与名词结合,多表示叉形、针状、碎粒状或丝状的东西。
如:槐树圪杈(槐树枝杈);一圪星儿土(一粒土);萝卜圪丝(萝卜丝儿)
圪
gē
与动词结合,多表示动作的继续。
如:小虫从土里圪拱出来了
圪垯,圪塔
gēdɑ,gēdɑ
(1)
[lump;pimple]∶疙瘩
(2)
[mound;knoll]∶小土包。
多用作地名
刘顺清连长领导下了一个生产小组到王家屹塔去开荒。
――翟强《鞋不见了》
圪节
gējie
(1)
[skeleton;knot]
(2)
竹子、稻、麦、高粱等茎上分枝长叶的地方
(3)
两个圪节间的一段
(4)
泛指长条形分节的东西的一段
圪针
gēzh en
[thorn] [方]∶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
蔷薇圪针
圪
gēㄍㄜˉ
〔~垯〕a.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泥~~”;b.小土丘,多用于地名(“垯”均读轻声)。
郑码:BMYD,U:572A,GBK:DBD9
笔画数:6,部首:土,笔顺编号:121315
圩1
wéi
(1)
(形声。
从土,于声。
本义: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
(2)
同本义[dyke]。
长江中游地区称为垸,统称“圩垸”
圩,圩岸。
――《字汇》
(3)
又如:圩丁(修筑圩田的人);圩户(耕种圩田的农户);圩防(堤坊,堤堰);圩长(主管圩田堤防事务的人);圩埂(围人的堤堰);圩墙(用土石筑成的围绕村镇的墙)
(4)
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也作“围子” [embankment]。
如:土圩子;树圩子
(5)
凹,中央低而四周高[depression]。
如:圩邪(低洼的地方);圩顶(头顶凹陷。
指人的头部中央低而四旁高)
圩
wéi
筑圩防水[build a dyke]
近水居民,又从而圩之田之,而向日受水之区,十去其七八矣。
――《湖广水利论》
另见xū
圩堤
wéidī
[embankment on the low-lying land] 在低洼地区修筑的堤坝,用于防止洪水淹袭
圩田
wéitián
[low-lying paddy fields surrounded with dykes] 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
圩垸
wéiyuàn
[protective embankments in lakeside areas] 靠近湖泊的地区为防止湖水侵袭而筑的堤称“圩”,圩内的小圩子称“垸”,合称“圩垸”
圩子
wéizi
[vallate;protective embankments surrounding low-lying fields] 四周具有高起的围岸的低洼地
圩2
xū
湘、赣、闽、粤等地区的农村集市(古书中作“虚”) [country fair]。
如:赶圩(赶集);圩埠(市集码头)
另见wéi
圩场
xūcháng
[fair] [方]∶也作:“墟场”。
乡下的集市
圩日
xūrì
[market day][方]∶集市开市的日子。
也叫“圩期”圩市
xūshì
[fair][方]∶集市
圩镇
xūzhèn
[market town][方]∶农村集市较大的镇
圩1
wéiㄨㄟˊ
(1)
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垸。
~子。
筑~。
(2)
有圩围住的地区:~田。
盐~。
(3)
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亦称“围子”):土~子。
郑码:BAD,U:5729,GBK:DBD7
笔画数:6,部首:土,笔顺编号:121112
圩2
xūㄒㄩˉ
中国湘、赣、闽、粤等地区称集市:赶~。
~日。
郑码:BAD,U:5729,GBK:DBD7
笔画数:6,部首:土,笔顺编号:121112
牝
female;
牝
pìn
〈名〉
(1)
(形声。
从牛,匕(bǐ)声。
依甲骨文,“匕”为雌性动物的标志。
本义:雌性的禽兽)
(2)
同本义[female bird or animal]
牝,畜母也。
――《说文》
利牝马之贞。
――《易·坤》
畜牝牛,吉。
――《易·离》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书·牧誓》
(3)
又如:牝朝(唐人称武后当政为牝朝);牝牡(雌雄两性)
(4)
泛指阴性的事物[negative]
谿谷为牝。
――《大戴礼记·本命》
肾者,牝藏也。
――《素问·水热穴论》
牝常以静胜牡。
――《老子》
(5)
锁孔[lock hole]
键,牡;闭,牝也。
――《礼记》。
翱
牝鸡司晨
pìnjī-sīchén
[a woman usurping man's power] 牝:雌。
司:掌管。
母鸡代公鸡司晨。
比喻妇人专权
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新唐书·文德长孙皇后传》
牝牡骊黄
pìnmǔ-líhuáng
[superficiality] 本指挑选好马不必拘于毛色性别,后来用“牝牡骊黄”比喻非本质的表面现象
叔度独略其牝牡骊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
――宋·陈亮《祭潘叔度文》
牝
pìnㄆㄧㄣˋ
(1)
雌性的鸟或兽,与“牡”相对:~牛。
~马。
~鸡。
(2)
锁孔。
(3)
溪谷:“丘陵为牡,溪谷为~”。
郑码:MBRR,U:725D,GBK:EAF2
笔画数:6,部首:牜,笔顺编号:312135
female;
牡;
缶
fǒu
〈名〉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
下面是“缶”的本体。
“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
“缶”又是秦乐器,“杵”
可以敲击成曲。
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
盛酒浆的瓦器。
大腹小口,有盖。
也有铜制的[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象形。
――《说文》
盎谓之缶。
――《尔雅》
贰用缶。
――《易·坎》
以二缶钟惑。
――《庄子·天地》。
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
――《易·比》。
郑注:“汲器。
”
坎其击缶。
――《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
――《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
――《礼记·礼器》
(3)
汲水的瓦器[earthware for sucking water]
具绠缶,备水器。
――《左传·襄公九年》
(4)
[考古]∶一种陶瓷乐器[fou,a clay musical instrument]
不鼓缶而歌。
――《易·离》
缶
fǒu
〈量〉
(1)
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
一说三十二斗[fou]
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
――《小尔雅》
(2)
又如:缶米(一缶的米。
即十六斗米)
缶
fǒuㄈㄡˇ
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郑码:MAEZ,U:7F36,GBK:F3BE
笔画数:6,部首:缶,笔顺编号:311252
旮
gā
旮旮旯旯儿
gāgɑ-lálár
[all corners] [方]∶房屋、庭院、街道的所有角落及曲折隐蔽之处
找遍了旮旮旯旯儿也没有找到丢失的东西
旮旯
gālá
(1)
[corner;nook] [方]∶角落。
如:墙旮旯
(2)
[out-of-the-way place]∶狭窄、偏僻、隐蔽靠边的地方
从山旮旯来的孩子
(3)
又如:背旮旯
旮旯儿
gālár
(1)
[方]
(2)
[nook]∶角落,相交的两墙形成的内角
每一个旮旯儿都打扫干净了
(3)
[out-of-the-way place]∶偏僻狭窄的地方
解扣松裙,在炕旮旯里换上。
――《儿女英雄传》
炕旮旯儿
旮
gāㄍㄚˉ
〔~旯〕a.角落,如“墙~~”、“门~~”;b.喻偏僻的地方,如“山~~”、“背(bèi)~~”。
郑码:QYK,U:65EE,GBK:EAB8
笔画数:6,部首:日,笔顺编号:352511
亘
extend;
亘
(1)
亙
gèn
(2)
连绵不断,伸展开去[extend;stretch]
亘,通也。
――《广韵》
旌旗亘千里。
――《北史·隨本纪》
广数十亩,楼宇连亘。
――《聊斋志异·狐嫁女》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唐·柳宗元《石涧记》
(3)
又如:连亘(绵连);亘带(绵延);亘绝(绵延阻绝)
(4)
横贯;在空间横过或伸过去[span]
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
――《刑场上的婚礼》
看桥亘长虹。
――清·沈暭旦《摸鱼子》
(5)
又如:亘屏(横亘的屏障);亘舒(横空舒展);亘隔(横亘阻隔)
亘
gèn
(1)
穷尽,终;贯串[all over]
亘万古犹一日。
――明·黄宝《贾谊新书序》
(2)
又如:亘天(漫天;连天);亘地(遍地);亘年(历年);亘代(亘古)
亘古
gèngǔ
[since ancient times up to now] 整个古代;终古
亘古通今,明鲜晦多。
――鲍照《清河颂》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亘古未有
gèngǔ-wèiyǒ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