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偷本非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③会:钟会。

钟毓、钟会是兄弟。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行
B.白雪纷纷何所似既而问毓何以拜
C.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
D.且托寐以观之不义而富且贵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4)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

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

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

③王大:王恭的族叔。

④簟(diàn):竹席子。

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

⑥领:量词,相当于“条”。

⑦荐:草垫。

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

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1)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因语恭________
②故求耳________
(2)“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3)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对比阅读
(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意暇甚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5.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活页本,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
(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7.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丙)管宁、华欲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①同席②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尝:曾经,从前。

②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古人席地而坐。

③轩冕:指古代士大夫以上的官所乘的有棚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对子骂/父
D.见/地有片金
(2)下面划线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B.元方时年七岁/年与时驰
C.太丘舍去/一狼径去
D.华捉而掷去之/ 宋之丁氏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和儿子女儿们讲解诗文)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理解:从“撒盐”说明当时的雪下得很小,肉眼几乎看不到,缺乏美感,就像盐一样
C.尊君在不?(翻译:令尊在不在家?)理解:“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谦辞,说明客人也有表现出谦虚有礼的时候。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与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理解:从话语中,可见友人是一个只会怪罪他人,不会反省自己的人。

(4)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5)《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

(甲)(乙)(丙)文选的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三则故事。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三则故事中的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8.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
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
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狼》是按照屠户_______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_______。

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________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彘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①曾子:孔子弟子曾参。

②女:通“汝”,你。

③特:只,只是,只不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顾反为女杀彘/元方入门不顾
B.特与婴儿戏耳/门外戏
C.子而不信其母/则是无信
D.非所以成教也/非人哉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④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

②《<论语>十二章》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①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还。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②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①讬:托。

②解名:这里指考中举人的榜单。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先还(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3)上文的大意可用成语________来概括。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划分两处)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目似瞑________
②盖以诱敌________
③将啮其喉________
④信不诬哉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
B.一狼径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C.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
D.亦毙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5)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点?作者对狼分别持什么态度?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勾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踢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避之数岁/非在数十步之内
B.尝食/饭疏食,饮水
C.士以此爱,乐为用/乐亦在其中矣
D.度不中不发/仁在其中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3)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14.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令不可去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4)(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

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________”的小刀,最终以“________”(方法)战胜了它。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
林道人诣谢公①。

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

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发成小髻,指代小孩。

④信:传信的人。

⑤恨:遗憾。

⑥朝士:朝廷官员。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与林公讲论
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流涕抱儿以归
C.左将军王凝之妻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2)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5)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⑤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障。

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悲守穷庐 ________ ④此即日习于傲矣 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②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