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 课时跟踪检测 电场能的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峙对市爱惜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电场能的性质
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1.(2021·七校)如图1所示a、b、c、d分别是一个菱形
的四个顶点,∠abc=120°。

现将三个量的正点电荷+Q固在a、b、c三个顶
点上,将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依次放在菱形中心点O点和另一个顶点d点处,两点相比( ) 图1
A.+q在d点所受的电场力较大
B.+q在d点所具有的电势能较大
C.d点的电势低于O点的电势
D.d点的电场强度大于O点的电场强度
2.(2021·高考)图中2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的圆,圆心处固一
带正电的点电荷。

一带电粒子以一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
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 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

那么该粒
子( ) 图
2
A.带负电
B.在c点受力最大
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3.(2021·高考)如图3所示,直线上有O、a、b、c四点,ab 间的距离与bc间的距离相。

在O点处有固点电荷,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

假设一带负电电荷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先从c点运动到b点,图3
再从b点运动到a点,那么( )
A.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相
B.前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于后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C.前一过程中,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
D.后一过程中,粒子动能不断减小
4.(2021·高考)如图4所示,在平面直角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0,点A处的电势为6 V,点B处的电势为3 V,那么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200 V/m B.200 3 V/m 图4
C.100 V/m D .100 3 V/m
5.一正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所示。

以下关于A、B两点电场强度
E的大小和电势φ的上下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E A>E B,φA>φB 图5
B.E A=E B,φA=φB
C.E A<E B,φA>φB
D.E A<E B,仅φA<φB
6.(2021·琼海一模)如图6所示,将带正电的甲球放在不带电的乙球左侧,两球在空间形成了稳的静电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势线。

A、B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D两点关于直线AB对称,那么( ) 图6
A.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
B.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正电荷从A点移至B点,电场力做正功
D.负电荷从C点移至D点,电势能增大
7.一带正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经B、C运动到D 点,其v-t图象如图7所示,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A处的电场强度一大于B处的电场强度
B.粒子在A处的电势能一大于在B处的电势能
C.CD间各点电场强度和电势都为零图7 D.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CB两点间的电势差
8.(2021·高考)两个量异种点电荷位于x轴上,相对原点对称分布,正确描述电势φ随位置x变化规律的是图8中( )
图8
9.(2021·期末)如图9所示,AC、BD为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半径为R。

电荷量均为Q的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它们的位置关于AC对称,+Q与O点的连线和OC间夹角为30°。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O点的场强大小为
kQ
R2
图9
B.O点的场强大小为
3kQ
R2
C.B、D两点的电势关系是:φB=φD
D .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
10.(2021·期末)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10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均为零,ND段中的C点电势
最高,那么( )
A .N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B .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图10
C .NC 间场强方向指向x 轴正方向
D .将一负点电荷从N 点移到D 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11.图11甲所示,在真空中足够大的绝缘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 =0.2 kg 、带电荷量为q =+2.0×10-6
C 的小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小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μ=0.1.从t =0时该开始,空间上加一个如图乙所示的电场。

(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g 取10 m/s 2
)求:
图11
(1)4秒内小物块的位移大小; (2)4秒内电场力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12.如图12所示,带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固在倾角为
30°的光滑绝缘斜面底部的C 点,斜面上有A 、B 两点,且A 、B 和C 在同一直
线上,A 和C 相距为L ,B 为AC 中点。

现将一带电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 图
12
当带电小球运动到B 点时速度正好又为零,带电小球在A 点处的加速度大小为
g
4,静电力常量为k ,求:
(1)小球运动到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2)B 和A 两点间的电势差(用Q 和L 表示)。

答 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电场能的性质
1.选C 由电场叠加原理可求得三个量电荷在O 点产生的合场强大小为4kQ
L
2
(L 为菱形的边长),在d 点产生的合场强为2kQ
L
2,故+q 在d 点受力小,A 、D 错
误;把+q 从O 点移到d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B 错,C 对。

2.选CD 由于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指向轨迹凹侧,说明带电粒子带正电,
选项A 错误;根据库仑律F =k Qq
r
2可知,粒子在c 点受到电场力最小,选项B 错
误;粒子从b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正功,粒子电势能减小,
选项C 正确;由动能理可得:qU =ΔE k ,因为U ab >U bc ,所以选项D 正确。

3.选C 根据题述,ab 之间电场强度大于bc 之间电场强度,前一过程中
电场力做的功小于后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选项AB 错误;前一过程中,电场
力做正功,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后一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
粒子动能不断增大,选项C 正确,D 错误。

4.选A 在x 轴上x =3 cm 处电势为3 V ,与B 点电势。

该点与B 点连线
为势线,过O 点作势线的垂线即为电场线,该垂线长度为3sin 30° cm =1.5 cm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U
d
=200 V/m ,选项A 正确。

5.选B 物体仅受电场力作用,合力不会为零,由运动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又没有变化,故物体只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应选B 。

6.选C A 点和D 点的电势相同,B 点电势低于D 点电势,应选项A 错误;
C 点和
D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方向不相同,选项B 错误;正电荷从A 点移至B
点,即从高电势点移到低电势点,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选项C 正确;C 、D 两点处在同一势面上,故负电荷从C 点移至D 点,电势能不变,选项D 错误。

7.选AB 由图知粒子在A 处的加速度大于在B 处的加速度,因a =qE
m
,所
以E A >E B ,A 对;粒子从A 到B 动能增加,由动能理知电场力必做正功,电势能必减小,B 对;同理由动能理可知A 、C 两点的电势相,U AB =U CB ,D 错;仅受电场力作用的粒子在CD 间做匀速运动,所以CD 间各点电场强度均为零,但电势
是相对于零势点而言的,可以不为零,C 错。

8.选A 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下图,正、负电荷在连线中点处产生的电势一正一负,故此处即坐标
原点处的
总电势为零。

顺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因此,在坐标原点左侧,各点的电势都大于零;在坐标原点右侧,各点的电势都小于零,正电荷处电势最高,负电荷处电势最低,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因此选项A 正确。

9.选A O 点的场强是圆周上正、负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场叠加,大小
为2kQ R 2cos 60°=kQ R
2,选项A 正确B 错误;B 、D 两点的电势关系是φB >φD 选项
C 错误;AC 处于同一势面上,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于在C 点的电势能,选项
D 错误。

10.选D A 、N 点的电势于零,电场强度大小不为零,选项AB 错误;从N 到C 电势升高,NC 间场强方向指向x 轴负方向,选项C 错误;从N 到C 电势升
高,从C 到N 电势降低,将一负点电荷从N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正功,从C
点到D 点,电场力做负功,选项D 正确。

11.解析:(1)0~2 s 内小物块加速度
a 1=E 1q -μmg m
=2 m/s 2
位移 x 1=12
a 1t 12
=4 m
2 s 末的速度为 v 2=a 1t 1=4 m/s
2~4 s 内小物块加速度
a 2=E 2q -μmg m
=-2 m/s 2
位移 x 2=v 2t 2+12a 2t 22
=4 m
4秒内的位移
x =x 1+x 2=8 m 。

(2)v 4=v 2+a 2t 2=0,即4 s 末小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设电场力对小物块所做的功为W ,由动能理有:
W -μmgx =0
解得W =1.6 J
答案:(1)8 m (2)1.6 J
12.解析:(1)带电小球在A 点时:mg sin 30°-k Qq
L
2=ma A
带电小球在B 点时:错误!-mg sin 30°=ma B 且a A =g 4,可解得:a B =g
2
(2)由A 点到B 点用动能理得:
mg sin 30°·L
2
-U BA ·q =0
由mg sin 30°-k Qq L 2=m ·a A =m g 4
可得:14mg =k Qq
L 2
可求得:U BA =
kQ
L
答案:(1)g
2 (2)kQ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