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可持续生计问题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村可持续生计问题浅析
作者:艾甫日旦·麦麦提
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1期
艾甫日旦·麦麦提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我国贫困人口骤减,在脱贫攻坚上取得决定性进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
新疆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生计资本的存量薄弱,使得脱贫难度相对其他地方更大。
以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的五个生计资本作为切入点,分析农村贫困户生计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新疆贫困县、贫困村的总体情况
十八大以来,新疆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南,已逐步建立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完善精准脱贫机制和退出机制,多渠道开展了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截止2018年,全疆累计实现58.87万户231.47万贫困人口脱贫、2131个贫困村退出、13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6.51%。
主要成效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大批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化扶贫稳步推进等等。
但扶贫攻坚越到后面,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实现全面脱贫的任务仍然艰巨,多角度分析新疆农村贫困问题, 探索脱贫渠道意义重大。
二、新疆农村可持续生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影响人力资本开发利用不足的原因“两低一落后”。
新疆村民在人力资本上首先双语水平低,语言不通,就无法融入现代社会,无法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只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生活,沿袭世代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其次受教育程度普遍低,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村民教育程度比较低, 绝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最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劳动技能、对外来思想和新鲜事物接受慢。
因此在人力资本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影响生产效率低下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恶劣。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也是农民维持生计的基础。
新疆贫困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沙尘暴频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地区。
人均耕地面积少,生活生产活动比较单一, 生产方式和工具比较落后, 生产效率低下。
道路交通、饮水灌溉、建筑住房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这些因素, 影响到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了能够扩大生产, 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影响社会资本缺少的因素交往方式与范围受限。
地理条件受限,经济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也局限在特定的区域, 这种相对封闭性与不均衡对全面脱贫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对社会资本构成与密度呈现不均衡分配格局,限制了他们与外部世界更频繁的交往与合作。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定网络之外的其他人分享群体所控制的特定社会资源,也使该地区发展获取资源的渠道受限。
(四)影响物质资本有限的因素多方合作机制不完善
攻坚脱贫路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经济开发和发展上, 未能有效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优势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开发。
从物质资本拥有程度来看,支持地区发展所需
要的基本设备仍然不够完善,在物质投资方面, 更多地侧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充分利用当
地各种优势发展经济的相关技术投入少,物质投资发挥效力不足,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
(五)影响资金资本薄弱的因素是收入渠道单一。
新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农村金融
体系不完善, 也是贫困农村发展缓慢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任何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
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生产科技等多种物质生产资料, 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农民收入来
源单一,自身发展取得的资金少,金融体系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经济开发。
三、改善新疆农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对策
(一)促进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利用。
攻坚脱贫的关键,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利用, 增强发展内动力。
重点实施“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战略,解决教育问题的不均衡问题,新增教育
资源向边远农牧区和贫困地区倾斜,推进“双语”教育,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
促进人力
资源开发水平有助于该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发展, 反过来又会引起当地村民对教育
的重视。
从而使两者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循环,摆脱惯性思维, 进而推动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实现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
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
必须与保护自然协同推进, 真正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因此我们提高自然资本利用效率,结合地方特色和优势资源,优选市场前景好、投资效
益高、发展前景大的产业,突出重点, 优先开发关联效应较强的重点资源。
(三)保证社会资本全方位落实。
强化社会资本的建设是发展的有效措施。
加大该地区农村基础性教育、医疗设备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投入, 建立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
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网开展生计活动,保障社会资本对该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促进物质资本长期发展。
物质资本的改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
更进一步的完
善基础设施的建成及修复,着力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改造力度,同时解决农村居民的居住、
饮水、用电及出行等有困难的地方。
还增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在市场、科技、就业信息服务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选择,让物质资本得到合理的利用和长期的发展。
(五) 加强有效资金资本的转变。
资金资本往往能够转化为其他生计资本,而且牵制着其他生计资本的积累与利用。
要实现新疆产业化发展,必须形成完整的金融支持服务相关产品,解
除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供给约束,增加直接融资渠道,实现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
总的
来说,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要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为主;在农业生产方面,应以
农民自身资金和劳动投入为主,小额信贷为辅;在资源开发方面,农产品深加工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应加大社会资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张庆红,阿迪力·努尔.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及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11)
[2]李承营.甘肃省陇南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
[3]雷明.扶贫战略新定位与扶贫重点[J].改革,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