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知识点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想妙得
中国画术语。
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此与西晋陆机《文赋》中所谓“浮藻联翩”含意相若。
但“迁想”比之“联想”更广泛,更有目的性,画家的“想象力”出于“迁想”,也是画家“神思”的基础。
故历来论中国画学的“气韵生动”,赖“迁想妙得”有以致之。
解衣盘礴
中国画术语。
解衣,即袒胸露臂;盘礴,即随便席地盘坐。
意欲全神贯注于绘画。
《庄子·田子方》载:“昔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砥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赢(同裸)。
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清代恽寿平亦说:“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籍。
”
【名称】解衣盘礴
【拼音】jiě yī pán bó
【解释】形容行为随便,不拘礼法。
【出处】清·施润章《就亭记》:“俗俭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盘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
”
卧游
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览。
元代倪瓒诗曰:“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魏晋六朝,玄学进一步促进了山水观念的转换,人们并不十分关注山水所画之象,而是重视山水所蕴之道(哲理的内容),即为“以形媚道”,“与道为一”。
崇尚澄怀清明的魏晋圣贤,如嵇康、阮籍等人,发明了“卧游”山水的方式,促进了山水诗、山水画的独立和发展。
宗炳更提出了“应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的视觉理念,对中国早期山水画作出了具有本质意义的界定。
以形媚道
1)“以和为美”――强调辩证和谐的文艺观; 2)“以心为本”――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3)“以形媚道”――推崇自然美的特殊地位; 4)“以境为高”――追求形而上的哲理感悟。
同时,依据心理学分析使这四大美学特征获得了相应的理论的支持。
...
以形写神
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
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云:“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
凡生人亡(无)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不察也。
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顾氏“以形写神”这一著名论点,指名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
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
对于人物的描绘,他十分注意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
相传
他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晴,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因为“征神见貌,情发于目”。
画山水序
【名称】画山水序
【类别】中国画论著作。
【年代】南朝宋
【作者】宗炳
【简介】
山水画论。
南朝宋宗炳。
一篇。
约有430年。
有《津逮》本,《画苑》本、《书画谱》本、《历代名画记》载、全宋文本。
主要阐述用画的形式把哲理的内容(道)表达出来,第一个把老庄之道与山水画联系起来,指出作山水画,观山水画是用来观察体现圣人之道的山水画功能论。
提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应目会心”、“澄怀味象”、“澄怀观道”、“卧游”、“以形媚道”、“应会感神”、“披图幽对”、“万趣融其神思”、“畅神”等著名论点;提出绘画透视学“远小近大”原理。
为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作,是中国山水来乃至整个中国画的最重要著作。
搜尽奇峰打草稿
“画从于心”,心师于自然,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
在众多的闲章中,石涛独钟“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方,志在“奇峰搜不尽,草稿打不完”;还特地以《搜尽奇峰打草稿》为题画了一幅长卷。
展开这幅画卷,起首处危崖层... ”,“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实现创作自由,对中国18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后的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发生了重大影响。
绘事后素
【词汇】绘事后素
【注音】huìshìhòu sù
【释义】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出处】①《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
‟”朱熹集注:“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於素也。
”②《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後素功‟。
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後可加文饰。
”
【示例】殷谦:他们在采写该系列新闻的时候尽显了含混、朦胧和模糊,但是绘事后素,不论何样的新闻都应该具备必要的清晰和起码的可理解性吧?(殷谦《殷谦杂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