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困生转化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学困生转化方法论文
概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而又复杂的。

作为教师必须看清这一点,并坚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即使我们的转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也一定会在我们的转化过程中有所收获。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我会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坚持下去,并努力做好它。

一、转化学困生的成效
我在数学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上认真研究,对症下药,取得可喜的效果。

胡力豪、李哲、田正英、谢楠、吴妮均等同学,原来他们都喜欢上课就上,不喜欢上课就不上,思想上比较自由散漫,认为家庭有钱就不用学习,现在他们在意识上都能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能主动学习了;王恒升、王凡、陈娜、鲁莎、李月妮、李萌等同学进步很大,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由原来二三十分提高到现在六七十分;徐启云、王浩、耶姣、王蕊等同学,学习成绩还达到优秀了。

学困生学习热情普遍提高,向想学、爱学转变,数学成绩的显著提高,还带动了其他学科进步。

学生、家长高兴,老师也有成就感。

以后我还要努力钻研,教学相长,更上一层楼。

二、减少学困生的教育和教学对策
(一)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

作为教师就要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励志教育,使他们知道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重视学习,主动学习。

当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

针对学
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首先,我从思想上不嫌弃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

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学困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

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

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做了学习的主人。

(二)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我常常通过家长会议、家访,家长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关键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体验成功感;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体验数学学习,使他们爱上数学;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一些简单的题目给予他们,让这些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和乐趣;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帮助学困生不至于掉队,介绍方法让学困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等等。

三、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在学校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各门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堂不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甚至讨厌上数学课等等。

4.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环境原因
1.班级学生过多,造成学习兴趣的消失。

一个班的容量过大,老师是照顾不过来的。

一个老师能够照顾多少学生,目前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但肯定是有限的。

我想十几个人为宜。

那么超过这十几个之外的学生,就会得不到老师的关照。

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课堂上,上课时,老师的眼神和语言,对于后排的或者是后几排的学生就无暇顾及。

同时他们的不规范行为不会得到有效的监督,他们的行为受到教师的影响有限
或者很少。

老师不能和他们进行互动,因为人多,这种互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容许的。

课后,老师不能单独的和他们谈话,从未受到教师的面对面的教育。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由散漫的行为,他们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教师的培养,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因而造成学困生的产生。

2.教材的原因。

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
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各学科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
极的。

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学生无心学习,不会的知识无人辅导,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写道“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趣…….”,等等,新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指出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深入了解学困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让差等生“吃得了”,正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