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立杆制作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立杆制作规范:
(1) 材质:监控立杆钢材材质为国际保准低硅低碳高强度q235,壁厚度》4mm,底法兰厚度》14mm。
(2) 设计:监控立杆结构及基础结构尺寸计算,依招客户确定的外观形状及厂家的构造参数按抗震5级、抗风力8级设防.
(3) 焊接工艺:应采用电焊接,整个杆体无任何一处漏焊,焊缝平整,无任何焊接缺陷。
(4) 喷塑工艺:镀锌后钝化处理,喷塑附着力好,厚度≥80μm。
喷塑采用进口优质塑粉。
符合astm d3359-83标准。
(5) 杆体观感:造型及尺寸符合用户要求,造型流畅和谐,美观大方,色泽均匀,钢管直径选用合理。
监控立杆为圆柱形结构,圆型杆体任一截面没
有失圆。
杆体圆度标准≤。
杆体表面光滑一致,无横向焊缝。
刀片划痕测试
(25×25mm方格)喷塑层粘贴力强不轻易剥落。
密封立杆并包顶端以防水气进入,防水内漏措施可靠。
(6) 垂直度检验:监控立杆直立后,使用经纬仪对杆的两向垂直度作检验,垂直度偏差《0.5%。
监控立杆及室外箱体设计注意事项:
在制定方案之前应对保护的对象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确定防风等级。
关于室外摄像机立杆室外监控立杆的防雷接地道路摄像机立杆立杆要求摄像机离地面高度一般应为4~6米,挑臂长度可依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计算。
但其长度应在0.8米~3米之
间,特殊场合超出5米的,应在挑臂和立柱之间加装支撑件,支撑件建议采用三角铁。
立杆下端管径应在220 mm±10mm、上端管径应在120 mm±5mm,管壁厚度应≥6mm,表面必须
做防锈处理、防腐处理、抗台风。
立杆基础深度不低于1.5米,基础直径大于1米,采用混凝土灌筑,以确保立杆的牢固度。
室外机箱结构为露天防雨箱设计。
机箱高度为应依据箱体内实际安装设备进行测算。
保证箱体内设备可平整的安放进机柜,箱体内应具有走线槽便于箱体内设备布线。
室外箱应
具有散热、防冻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室外箱体的设计时应加装加热器和通风扇并具有通风孔,加热器建议采用水泥电阻,加热功率依据箱体内部空间大小及电器设备散热量测算。
通常建议加热器加热功率为50w。
风扇建议采用两台风扇进行(进、出风)循环。
建议采用DC12V,0.36A。
在加装通风孔时应同时考虑室外箱防雨的特性,因此在通风孔出应加装
60~100目的网格进行隔离。
箱体选材建议采用冷钢板(条件许可时采用不锈钢板),厚度建议1.5mm~2mm。
采用冷钢板时应考虑表明防锈、防腐蚀的处理。
采用不锈钢板时可不
做表面处理,或仅做表面拉丝。
箱体防护等级应达到IP54防护等级。
需要有机箱基础整体美观,表面喷涂明显的警示标志,机箱离地面高度不小于30厘米。
道路摄像机立杆立杆要求摄像机离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5米,挑臂长度3~5米,立杆下端管径应在220 mm±10mm、上端管径应在120 mm±5mm,管壁厚度应≥6mm,表面防腐、抗台风。
立杆基础深度不低于1.5米,基础直径大于1米,采用混凝土灌筑,以确保立杆的牢固度。
11.室外机箱结构为露天防雨箱设计。
机箱高度为0.8米,宽度为0.6米,厚度为0.45米。
箱体防护等级达到IP54防护等级。
需要有机箱基础,整体美观,表面喷涂明显的警示标志,机箱离地面高度不小于30厘米)。
12.室外机箱内需安装光端机和监控电源;其中光端机采用1V+1D(一路视频+一路反向数据)的单路光端机,具有FC/ST接口,传输距离:0—30KM;光学波长为1310/1550nm,频率响应5Hz~8MHz,视频格式兼容PAL、NTSC、SECAM,信噪比≥70dB,电压1Vp-p 75Ω,视频接口BNC,采用8位线性数字PCM编码;数据RS-232、RS-422、RS-485可选,误码率小于10-9 ;预留语音接口,具有网管功能。
并将机箱和立杆进行统一防雷接地。
13.前端设备防雷与接地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
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①设备损坏,人员伤亡;②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③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
对于监控点来说遭到直接雷击破坏的可能性很小。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网络因雷击而受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常有发生。
前端摄像机设计均为室外安装方式,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必须设计安装防雷电系统。
前端摄像机主要分为两类:
摄像机立杆的防雷
前端摄像机主要分为两类:
◆带云台摄像机和球机:在带云台摄像机和球机的视频线、控制线与电源线处加装TIT三合一监控专用防雷器TPSS12D12,此款防雷器集视频线防雷,控制线防雷,电源线防雷与一体。
安装方便,易维护。
◆普通枪机:普通枪机的防雷我们只要考虑视频线和电源线的防雷保护,在进入摄像机的视频线处串接视频信号防雷器TS12L/BFM,如电源使用直流,并联安装TP20D12直流电源防雷器,如使用交流电,则安装TA10C24交流24V电源防雷器。
注:防雷器安装在离被保护设备距离越近越好。
1、前端设备直击雷的防护
◆每个摄像机均安装在比较高的立杆之上,所以设备的直击雷防护必不可少。
具体措施:
在每根立杆顶端加装避雷针一根,根据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在三十度夹角类,所以避雷针的高度,必须按照设备的安装位置计算。
2、前端设备的接地
◆防雷器的接地非常重要,如果接地没有做好,防雷器起不了自己的作用,所以一个良好的接
地是相当重要的.本司要求接地地阻应做到小于4欧姆以下.根据描述现场情况。
前端设备接地
具体措施:
摄像机均安装在立杆上,如现场土壤情况较好(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立杆直接接地,把摄像机与防雷器的地线直接焊接在立杆上即可.
反之,如现场土壤情况情况恶劣(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多).刚要借用导电设备.利用扁钢与角钢等.
具体措施:用40*3的扁钢沿立杆拉下,防雷器和摄像机的地线与扁钢妥善焊接,用角钢打入地底2-3米,与扁钢焊接好.地阻测试根据国标小于4欧姆即可.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1992)
日期:2007-05-30作者:团委阅读:6185
龙门架、井架作为垂直运输设备,各地现场施工普遍使用,但是由于制作无设计、使用无标准,一些单位往往粗制滥造任意使用,致使事故连连发生。
为此建设部对龙门架、井架的设计、制作、使用、管理进行了规定。
《规范》就是按照设计、制造、安装、拆除、使用与管理的程序进行编制的。
一、《规范》主要特点
(I)标题明确规定了“物料提升机”,属于起重机类别,不属于大型工具,它像外用电梯、塔式起重机一样,是由标准节或标准件组成架体,由滑轮组及钢丝绳组成传动机构,再配上卷扬机作动力,使装载物料的吊篮在架体内升降,完成起重机的全部工作。
从升降机的使用分类,大体上分为:载人电梯、人货两用梯和物料升降机,这种提升机基本上是属于第三类的,在上下运行中严禁载人,但吊篮升到位置后,需要上人进入吊篮中推车卸料,所以要另外再加一套安全保险装置,以解决卸料时人员的安全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提升机种类较多,但受力形式和工作条件有的差异很大,所以在总则中进一步说明此规范规定的提升机,主要是“以地面卷扬机为动力,沿导轨做垂直运行的”提升机,不包括用井字架身,顶部上塔臂做回转的提升机。
(2)按照实际使用条件,把提升机按架体的高度分为高架提升机和低架提升机,低架提升机是指高度在30m以下的,高架是指30m以上。
以30m分界是考虑:第一从使用上,大量的建筑在七层以下,一般为六层一七层住宅楼,24m高的提升机基本上可以满足使用,所以规定了3 0m,对一般低建筑都可满足使用;第二是从使用条件和受力条件出发,在高层和超高建筑施工
中,为配合装修工程也采用了提升机,出现了架体高达lOOm到150m,或者更高,这些提升机的使用条件及受力情况有了变化,它不像30m以下低架提升机那样普遍,在各方面要求严一些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关于最大起重量问题。
《规范》初稿定为1000kg,后来改为1500kg,最后按一些地区意见改为2000kg。
不过从现场调查看,一般1000kg的起重量基本上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如果只为满足特殊情况,而设计过大的起重量势必造成浪费,因为额定起重量加大后,整机材料都要增加,应该按常规设计的越轻巧越好。
二、关于钢管扣件井架问题
目前在许多城市建设中,用钢管和扣件按照搭设脚手架的要求搭成井字架,就地取材,不经设计或未经严密的计算。
尤其高度在30m以下的井架,主要凭经验搭设,穿绕钢丝绳,配上卷扬机做提升机用。
《规范》初稿专门列了一章,主要对30m以下钢管扣件井架做了一些规定,但后来在讨论中认为,虽然目前一些地区在使用,但架体结构计算不好建立数学模型,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作为规范一经规定,便认为要合理发展,所以取消了这一章。
这些井架初看起来也能满足使用要求,但仔细检查就会发现,由于扣件的紧固力不好掌握,各节点受力不一,有的井架虽已用到80m以上高度,检测发现架体变形较大,远远超过提升机架体规定的偏差要求。
不过一些地区作为过渡的办法,除架体设计、制造章节外,仍可参照规范其他章节内容。
三、《规范》主要内容
1.关于设计与制造
(1)这里主要对架体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规定,制造提升机不能凭经验随意制作,必须经设计、绘图、批准、按图施工的程序。
由于提升机的作用工况与起重机基本一致,但制作和使用条件又低于一般起重机,所以在结构设计上对荷载的组合进行了简化,一些计算指标采用了《钢结构设计规范》和《起重机设计规范》相结合的方案,按照提升机的特点进行规定的。
(2)有些数据为便于检查使用,经计算后给出,架体上部的自由高度不大于6m,架体顶部的横梁截面选用,在考虑了指定及强度后,提出最好选用两根槽钢背对背焊接,截面不小于两根14号槽钢等。
有些数据是采用了一些地区的经验,经核算后进行的规定,比如对提升机的起重臂杆断面的规定。
(3)对结构制造提出了原则要求。
提出应有设计图纸、编写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材质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等。
2.提升机构
对于起重机来讲,是按照不同工作机构有不同要求。
提升机的提升机构主要由钢丝绳、滑轮组及卷扬机组成。
(1)卷扬机。
一般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提升依靠动力,下降依靠重力自由落体,用刹车控制下降速度的,叫摩擦式卷扬机;另外一种是提升和下降都依靠动力的,叫可逆式卷扬机。
作为机械设备使用可逆式合理,摩擦式不合理,因为带重物自由降落是不安全的,像汽车下坡时靠动力驱动,不允许空挡滑行一样,因为下坡仍然需要控制。
所以提升机应推荐使用可逆式卷扬机,逐渐淘汰摩擦式卷扬机,对高架提升机直接规定了不得使用摩擦式卷扬机。
(2)关于滑轮直径的选择,钢丝绳与轮直径之比不能过小,否则会由于钢丝绳弯曲过大早期疲
劳破坏,滑轮直径越小转速高、磨损大,特别对高架提升机,上部的滑轮适当加大直径,有利于保养维修工作。
四、关于安全防护装置问题.
对于提升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如何设置,这一问题的规定主要来源于总结全国各地的事故教训和实践经验后进行规定的,主要包括:安全停靠装置、断绳保护装置、楼层口停靠栏杆(门)、吊篮安全门、上料口防护棚、上极限限位器、紧急断电开关、信号装置。
对高架提升机还应再增加:下极限限位器、缓冲器、超载限制器、通信装置。
调查中发现南方地区多采用断绳保护装置,北方地区多采用安全停靠装置,此两种装置作用方式虽不同,但都对吊篮上人卸料时起到安全保障作用,所以规定认为只要有一种装置,便认定是合格的。
五、关于基础、附墙杆架、缆风绳及地锚
(1)基础。
一般基础应经设计确定,对低架提升机的基础提出了一般作法供参考。
(2)附墙杆架。
提升机的稳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缆风绳地锚固定;另一种就是用杆件与建筑结构相连固定,叫附墙杆架。
对附墙架间距要求不大于9m,选用的材料应该和架体材质相一致,不能用木杆去固定金属架体采用8号铅丝绑扎,实际上达不到受力要求,不能共同工作。
也不能将附墙杆件连接在脚手架上,因为脚手架不是刚性结构,架体的稳定不能保证。
(3)缆风绳。
规定必须采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9.3mm。
采用其他材料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由于钢丝绳具有受弯受拉耐疲劳等特点,而且破坏前有征兆,有先断丝后破坏等优点。
一些地区采用钢筋作缆风绳,钢筋直径较细时达不到受拉要求,太粗时无法使用,特别在端部锚固弯曲使受力减弱;8号铅丝更达不到受力要求,即使采用多股铅丝,仍然因不能共同工作,一根先受力破断,然后逐根破断。
关于第一组设置缆风绳的高度问题,原检查表中规定了15m设一组,经对24m龙门架计算,在顶部一组缆风绳即满足受力要求,故规定了20m高处设第一组。
因为龙门架、井架的架体刚度如果足够,缆风绳只起整体稳定作用;当架体刚度较弱时,单靠加密缆风绳仍起不到加强作用。
规定了20m以下设一组的缆风绳,既受力满足又方便了现场施工,五层以下建筑只设一道缆风绳即可。
当高度超过20m时如何增设第二道缆风绳,对于井架没有问题,对于龙门架顶部一道缆风绳因有横梁做传递形成整体,而中间一道缆风绳只是牵拉架体的两根单立柱,容易拉弯,为此应设置临时夹板,将龙门架两立柱连成一体。
当建筑达到一定高度时,用附墙杆与建筑连接,拆掉临时夹板及中间缆风绳。
、
(4)关于地锚。
地面锚固缆风绳应采用与钢丝绳拉力相适应的地锚。
一些地区在低层建筑施工时,由于架体低受力小,且地面土质紧硬,采用了将脚手架钢管或型钢打入地面做锚桩,以此锚定缆风绳。
实验认为,当受力小于10kN,土质较好时,可采用平行打人两根钢管,水平相距1m左右,入土深度1.,一1.7m,上部用横管及扣件锁住,使两管同时受力共同工作。
打入一根管或前后方向打人两根管都不能满足受力要求。
六、提升机的安装与拆除
(1)安装精度要求,一般垂直偏差不大于I.5‰一3‰,并不得超过200mm。
(2)规定了龙门架、井架的安装及拆除程序。
由于安装及拆除工作不按程序而发生
(3)低架龙门架整体安装和拆除方法,在有起重条件、场地条件的现场经常采用,但整体搬起将给架体增加弯矩,这在设计架体时是不考虑在内的,所以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选定吊点,注意安装顺序,尤其在最后摘除索具之前,必须确认缆风绳都已锚定并起作用后才能进行。
否则就会造成整体失稳的倒塌事故。
七、检验规则及试验方法
由于提升机作为正式产品,所以从设计、制作、出厂、使用都应进行检验。
特别对专门从事起重生产厂家,应按批量抽检,并进行整机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1)空载试验:即在空载情况下做规定的动作并进行检查。
(2)额定荷载试验:按规定的承载能力,在吊篮内,按规定的偏心位置摆放重物,并按规定的动作进行试验及检查。
(3)超载试验:按额定荷载的125%进行,分五次加载,即每次加5%,最后加到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