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诱”方得思泉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诱”方得思泉涌
学贵有疑,疑起于思,思重在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注重“诱思”“引思”。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总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善思,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思有所悟,达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以物诱思。

“物”“理”互动
众所周知。

物理学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高度概括的理性知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物理,首先要做到“以物诱思,以物究理”。

离开了物理实验和现象的观察那将是一些空洞的、抽象和难懂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电阻的测量”时,学生在初中就学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也做过实验,因此,尽管高中物理中,对这部分要求提高了(既要讨论安培表的内外接法,又要分析误差的来源),但由于学生思维仍停留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两种思路原本就是等价的,因而其思维仍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中。

他们在开始时对这节内容的学习的反应是冷淡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决定用实验来激化矛盾。

打破其思维的平衡状态,我采用
大型示教电表。

分别用两种电路去测同一大电阻阻值,两次测量的数值竟然分别是5.2千欧和2千欧,然后再去测同只小电阻,得到的数据分别为5.0欧和3.6欧,悬殊的测量结果,造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强烈的外来刺激使学生的思维被迅速启动起来,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实现了以物诱思,“物”“理”互动的目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
二、以趣诱思。

趣中究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引用有趣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譬如。

在上“动量”的内容时,我就先用“高空飞蛋”的实验拉开序幕;将一端拴牢一鸡蛋后跨过几米支架的细线把鸡蛋缓缓地拉高几米后放手。

第一次直接掉于地面,结果蛋液四处飞溅。

因而当我再次把鸡蛋缓缓地拉高时,许多学生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鸡蛋,一颗颗原来平静的心仿佛被提升起来,而我却偷偷地在鸡蛋的下方放上一块厚厚的海绵,结果自由下落的鸡蛋却完好无损,然后又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从物理本质上看,又该怎么解释呢?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几乎顷刻间被激发起来了。

同时也对这样的物理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以诗诱思。

文理互通
中国是一诗词的王国,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也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真切的情感体验。

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尤其对文科较好的学生更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且能让学生感到上物理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不是枯燥的概念、公式,从而从心里上克服“恐物理症”,如我讲光学时就引用清朝牛衣元的诗“夕阳返照桃花渡,柳树飞来片片红”来设计悬念,学生疑惑“为什么白色的柳树会变成红色?”一下子调起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我一旁加以点拨,白光照在桃花上,其它光被吸收,只反射红光,红光在湖面上反射到柳絮上,白色的柳絮再把红光反射到诗人的眼里,故有“柳絮飞来片片红”,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钟声一响还留恋往返,效果不言而喻,再如讲到分子的运动时,我以北宋赵佶时期倡导以诗作画,其中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作画,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诗人不画一朵花?只画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我巧妙地以“画中香”的意境引导学生分析“飘香四溢,满园花香“的分子扩散现象,让学生在诗中感受意境的美,体会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效果,学生兴趣盎然,再如,讲机械运动时,我以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的《送瘟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
白),“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小小竹筏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电影《闪闪红星》,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欣赏”文学的意境美,一些“讨厌”物理的学生也开始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
从根本上说,“诱思”是要实现教师的主导(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思维)间的和谐统一,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台上、台下水乳交融。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除去一切顾虑,去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学习,教师也就达到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地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的思维,
责任编辑罗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