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检测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2.按雅典城邦旧制,公民担任公职是尽义务,一律不给工资,甚至要由自己负担有关开销。
伯利克里时期,首先为担任民众法庭陪审员的公民发给每日生活补贴;后来发展到参加公民大会均可领取津贴。
城邦的这些变化表明( )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 D.公民广泛参政有了经济保障
3.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 )
A.才能 B.血缘
C.收入 D.道德
4.克利斯提尼制定“陶片放逐法”,被放逐的人不会因此而名誉扫地,也不会丧失公民权,个人财产也不会充公,过十年后还能够回来,也有再任公职的可能,目的是让这类人及其追随者头脑冷静下来。
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废除了“陶片放逐法”,这表明雅典人认识到( )
A.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直接民主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C.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5.克利斯提尼制定“陶片放逐法”,被放逐的人不会因此而名誉扫地,也不会丧失公民权,个人财产也不会充公,过十年后还能够回来,也有再任公职的可能,目的是让这类人及其追随者头脑冷静下来。
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废除了“陶片放逐法”,这表明雅典人认识到( )
A.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直接民主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C.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6.雅典在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海战凯旋后,废除了一切关于行政官员任选的财产限制,规
定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废除了梭伦确立的财产原则 B.打破了部落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C.社会中下层公民进一步获益 D.极大地推进了雅典民主化进程
7.在伯利克里时代,五百人会议在实际上仍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五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十个选区用抽签办法各选50名代表组成……当值期间负责准备议案和处理日常工作,每日仍用抽签办法选取一个主席主持会议。
以上材料反映雅典( )
A.有利于平民参政,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B.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C.彻底铲除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 D.扩大了民主范围,奠定民主政治基础
8.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
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
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
A.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
B.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扩大了民主力量
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9.据记载“伯利克里 (或说厄菲阿尔特Ephialtes)颁布了出庭陪审者履行义务的津贴。
在进入法院大厦之前,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以后又增加到三个欧布尔即半个德拉克玛)”。
这一做法( )
A.反映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是为了获取津贴 B.调动了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C.保证了每位雅典居民都能参与政权建设 D.是伯利克里笼络民心的一种手段
10.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11.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12.“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 B.公民意识强烈
C.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 D.人文精神浓厚
13.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
这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泛滥为暴民政治
B.极端民主
C.法律本身不公
D.公民的素质
1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对《十二铜表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对奴隶统治的残酷性②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
③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④有利于限制贵族的特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
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 B.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 D.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16.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这说明古罗马( )
A.减少诉讼案件 B.维护贵族利益
C.注重法律程序 D.强调证据作用
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
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
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
阿斯就轻于鸿毛了。
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
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
A.罗马法的执行缺乏强制性 B.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C.罗马帝国扩张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 D.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18.万民法又被称为“裁判官法”,是因为裁判官告示是其最重要的渊源。
告示一般包含三种因素:①现存地中海各国商法中的某些规定;②剔除了形式主义僵化刻板内容的部分市民法旧法;③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万民法多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B.万民法比公民法更灵活
C.自然法是万民法的思想基础 D.万民法全盘否定公民法
19.罗马法规定: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无主之物,归属最先占有者。
这反映了罗马法界定物权适用的是( )
A.最先占有原则 B.劳动所得原则
C.既有习惯原则 D.自然理性原则
20.下表是《十二铜表法》的目录,由此可见它的特点是( )
A.维护罗马居民的合法权益 B.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C.体现了罗马法律的成熟和完善 D.重视诉讼程序、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21.古罗马一位男士对自己最亲近的某位女性血亲享有继承权,因他未等到后者死亡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对之享有期待权的部分财产赠与出去而被告发,结果被判赠与无效,理由是他的行为违反了善良风俗。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具有道德法的属性
B.以社会风俗为依据
C.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D.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22.“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
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
”材料表明罗马法( B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
C.保障罗马人的私有财产 D.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
23.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主要有(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24.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是( )
A.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C.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次公共演说中,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对民主政体的这种本质特征做了经典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
当执政官退任之后,便成为被统治者,形成轮番而治的局面。
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据《走进古希腊文明》整理
材料三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机构的公职。
“任何人”是所有雅典人吗?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保证“全体公民”掌权,雅典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4)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因。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 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遇上这种情况,适用什么法律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任命法学家特里波尼阿努斯组成一个十人委员会,负责领导法典的编纂工作,清理以往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矛盾和过时的部分,并按时间顺序把所剩部分汇编成册。
该法典于529年正式颁布生效,是为《查士丁尼法律汇编》。
凡未经辑入的敕令,一概失效。
此后,查士丁尼又命令手下编订了《法学总论》《法学汇编》和《新敕令》三部法典。
历史上一般把它们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
罗马人怎样解决“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仅是法律面前公民内部的相对平等,并不是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不是遭到破坏而是得到保证,故B项错误;材料与轮番而治无关,故C项错误;给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就为那些没有过多财富的穷人阶层提供了进行参政的机会,为其参政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D
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因此,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收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解析】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陶片放逐法”一立一废,恰恰体现的是政策的不连续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雅典废除“陶片放逐法”,表明雅典人认识到大多数人的认识有时也会局限于当前或片面,同时政敌的煽动也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在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雅典人的政治素质在提高,但并不能说明他们自身认识到这一点,故D项错误。
【答案】C
5.【解析】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陶片放逐法”一立一废,恰恰体现的是政策的不连续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雅典废除“陶片放逐法”,表明雅典人认识到大多数人的认识有时也会局限于当前或片面,同时政敌的煽动也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在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雅典人的政治素质在提高,但并不能说明他们自身认识到这一点,故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虽然废除了财产等级制度,只是扩大了公民的选举权,并不能说明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被打破,故B项错误。
【答案】B
7.【解析】材料“五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十个选区用抽签办法各选50名代表组成……每日仍用抽签办法选取一个主席主持会议”表明是轮流坐庄、轮番而治,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平
民参政,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
8.【解析】据题干材料“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说明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力量,故选C项。
材料为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实行十行政区,未提及贵族势力,故A项错误;氏族制度在此时仍然对雅典政治有重要影响,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 C
9.【解析】根据题意“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古希腊货币单位)”,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古代希腊在伯利克里时期对公职人员实行的津贴制,以调动贫困的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并非“每位雅典居民”的民主,排除C项。
【答案】B
10.【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于前510年创立,雅典公民可以通过投票,强制将某个人放逐,目的在于驱逐可能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所以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并不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正,C项错误。
【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故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C
12.【解析】题中“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是政治的主要管理者,掌握政府的权力,故A 项错误;由公民“献身国家”“奋不顾身地为城邦”可知“公民意识强烈”,故B项正确;“公民的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是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材料中更强调“公民与城邦发展”的作用,故D 项错误。
【答案】B
13.【解析】暴民政治只是雅典极端民主这一严重弊端的表现之一,故A项错误;法庭处死了苏格拉底是由于人们不满苏格拉底在法庭的辩论,最后完全按投票决定的,这是极端民主
的表现,故B项正确;对苏格拉底的错误审判是民主政治的弊端导致的,与法律不公无关,故C项错误;公民的素质低下是导致雅典极端民主这一严重弊端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
【答案】 B
14.【解析】《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故②④符合题意;再从题干“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①也符合题意;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民法大全》的汇编成集,故③不符合史实。
故选D项。
【答案】D
15.【解析】从材料信息“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可知《十二铜表法》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
A项说法错误,罗马在以后制定了公民法与万民法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B
16.【解析】“不告不理”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注重,正确答案为C项。
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排除D项。
A、B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C
17.【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裁判官废除25阿斯的罚金的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说明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与时俱进,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罗马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是执行缺乏强制性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野蛮的习惯法的问题,故B项错误;裁判官废除25阿斯的罚金的条款,不能说明当时各种矛盾的尖锐,故C项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
18.【解析】随着罗马的侵略扩张,罗马的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因此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全盘否定公民法,故D项错误。
【答案】D
19.【解析】材料“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体现了劳动所得原则,“无主之物,归属最先占有者”体现了最先占有原则。
A、B两项仅体现了材料其中一层信息,故排除;材料未体现既有习惯原则,故C项错误;最先占有和劳动所得原则都是自然理性原则的表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20.【解析】《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罗马平民的利益,但不包括居民中的奴隶,故A项错误;公正性和严谨性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自然法的发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故C项错误;据材料“传唤”“审理”“执行”可知罗马法重视诉讼程序,据材料“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等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故D项正确。
【答案】D
21.【解析】法律不是无情的,但法律也应该顾及道德。
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罗马法具有道德法的属性,故A项正确。
善良风俗不同于社会风俗,故B项错误;罗马法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该判决是根据这位男士违反了善良风俗进行的判决,并不是缺乏客观统一标准,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能实现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罗马法的一些内容适用于资产阶级,表明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故B项正确;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材料体现的不是罗马法对罗马的影响,故C项错误;从“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与在法律体系中最完备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3.【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罗马法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影响。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欧美国家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而③对于奴隶的有关规定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①②对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C
24.【解析】罗马法中的私法精神和其所有权、债权等内容被重视,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说明其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契合近代社会的需求,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5.(1)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轮番而治。
(2) “荣耀的公职”:公民大会成员、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民众法庭审判员。
不是,指雅典
公民。
(3)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4)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要求民主和自由。
政治:众多城邦,小国寡民,便于公民直接参政。
26.(1)原因:在制定《十二铜表法》之前,罗马没有成文法,罗马贵族按习惯法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引起平民的强烈不满和不断斗争,矛盾尖锐。
解决:罗马统治者制定万民法,承认罗马帝国内各行省上层阶级的公民权,对无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并对他们的财产予以保护。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世界史上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对近现代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
(3)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都对维护当时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