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极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积极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初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实际,在小学数学预学中进行运用。

数学课前,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预学,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期待,在预学和教师的引导、鼓励、期待中,学习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学生乐学,这是一种幸福。

学生有了这样的幸福感,自然课堂专注力提高,思维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积极心理小学数学有效运用
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涉及到知识基础较差的学困生,也涉及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矫正,当学生陷入心理危机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学生正处于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一、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

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

数与代数一类的课,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比如第六册中的《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在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笔者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采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

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阳性强化法中的正阳性强化。

也就是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表现出的积极心理品质,并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热爱学习等积极心理品质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

待积极的心理品质固化为习惯后,可以将物质奖励变为精神奖励,最终撤销强化物。

采用阳性强化法中的负阳性强化。

也就是当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后,可以利用撤消学生不喜欢的内容作为奖励,以此促进创造性、热爱学习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用教师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感染学生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是圣洁的化身。

教师得体的仪容仪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幽默风趣的话语等,无一不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时候,千百遍的说教不如一个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

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把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尤其那些胆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机。

在数学课堂上,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要求。

尤其对后进生,要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从后进生身上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教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劝勉,同时也能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
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如,在学完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后,我让班上一位不善言辞的学生说一说12-8的口算方法。

初始的他满脸通红,紧张得不敢抬头,但我没有催促,而是积极启发。

终于,这个学生用"破十法"说出了口算的过程,我及时表扬了他。

听到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他露出了数学课上从来没有的笑容。

从那以后,不仅是他,而且以前在课堂上从未主动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也争相举起自信的小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课堂气氛能左右学生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曼德勒说过,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

例如,在某节数学课上,课堂内容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数学算理的讲解十分枯燥,学生理解很无趣。

当时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学生由于上课前的纪律问题受到班主任的批评,结果导致教师辛苦地讲课,大部分学生却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导致课堂低效。

但是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做好了充足的预设,针对不同的场景准备不同的活动。

教师讲解的时候妙笔生花,学生学习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愿望,回答问题时不仅能够轻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带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氛围。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才能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以升华。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徐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林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