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小企业吸收就业情况及用工成本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市中小企业吸收就业情况及用工成本分析来源:岳阳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12-06-28 作者:吴宓
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倾向,全市实用型人才培养不能完全与企业需求相匹配;而全市部分新增就业人员对基层基础工作岗位仍存有偏见,认为该类工作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偏低、稳定性较差、今后的发展前景有限,很多独生子女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子女从事基层基础劳动,高校毕业生择业时也不倾向于中小微企业的基层岗位。

因此,不少企业表示职业教育缺失、就业观念错位也是企业用工短缺的重要原因。

3、在当前用工短缺的背景下,招聘仍存在一定困难。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招工普遍以中介或熟人介绍、参加招聘会等为主,只有部分企业使用网络等渠道发布招工信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信息交流不对称、不完全。

二是招工与求职者能力结构不符。

三是求职者的期望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差距。

(二)企业用工成本不断飙升,企业压力增大。

1、物价水平的整体上升致使劳动力价格上涨。

伴随物价水平上涨,劳动者因购买支付能力减弱而相应地要求企业提高劳动薪酬,进而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而企业为消化这些成本,又会提高其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推高通胀水平。

劳动者、企业间的这样循环往复,加剧了物价水平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

2、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对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要求提高,致使用工成本上涨。

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岗位、技能岗位,薪酬待遇要求更高。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他们向往的是管理较现代的、工资福利待遇更高的大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特别是管理比较传统的企业不太感兴趣。

因此,小微工业企业面对的应招人员大多是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传统打工人员,或者很多小微工业企业干脆就是传统的家庭企业,当企业需要技术性人才时只能靠高薪外聘来解决,直接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

3、国家政策变化助推劳动力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逐步把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使企业用工支出大大增加。

2011年7月1日起,岳阳市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725元提高至930元。

同时,全市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全市统一为9元/小时,比去年提高了1.5元。

最低工资标准的持续上调使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提高。

其次,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助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新法的颁布实施要求企业必须为职工购买相关保险,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合同解除与终止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规定了企业不与员工签合同将赔付双倍工资、劳务派遣工应与其他员工同工同酬等细则,在客观上助推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三、建议对策
1、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

在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发展优势逐步丧失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立自主品牌、研发专利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使企业扩大盈利空间,这是我市多数中小微企业走出用工短缺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之策。

2、优化就业环境,加大人才吸引力。

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用人性化服务留住人才。

企业则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注重通过企业的环境与文化建设增强人才吸引力,例如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设立子女教育基金等,提供更多晋升或者技能培训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应加大帮扶措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尤其是农民工等求职弱势群体的就业
帮扶措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场心理辅导等课程,帮助求职者掌握职业技能,提高求职者就业能力。

3、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技能人才培训机制。

首先,小微型企业应通过加强与辖区内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缩短个人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其次,要积极引导劳动者建立合理的就业观,使其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职业和就业地点;免费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人员整体素质。

4、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拓宽招聘渠道。

一是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协调企业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组织企业开展招聘会;同时利用网络、报纸、手机短信以及电视等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宣传企业形象,更好地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而且可通过补贴等形式降低招聘会企业入场费用,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要针对各地用工环境特点,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需求和百姓求职的信息资料库以及信息发布制度,增加信息更新的频率和信息发布的途径,提供统筹、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

三是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劳务中介等机构到劳务输出地开展跨地区劳务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