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考政治 大题精做05 公民的政治生活(含解析)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公民的政治生活
1.(2017·北京文综)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
材料一 2017年5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一致同意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共开展了38项重点专题研究,召开了40余次专家研讨会,并通过网络留言、邮件、信件、现场留言等方式征集公众意见,共吸纳了5200余条意见建议。
下面是部分市民的网络留言:
春光灿烂:今天参观了规划展览,心情很激动,相信北京会越来越好!
我爱北京:我设计了一款手机软件,请大家标出你家附近的积水情况,上传给政府网站,可以为政府提供参考信息,共建规划中的“海绵城市”。
清风送爽:规划里还有个“城市体检”,你这款软件还可以用来监督市政排水设施维护状况。
见贤思齐:规划里也提到了绿色出行,我关心政府未来有什么具体措施。
五月和弦:社区服务、留白增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涉及到这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还要加以解决,真心不容易,大家群策群力吧!
南城笑笑:要是我们的建议能得到政府的及时反馈,就更好了!
(1)某高中生根据上述材料,拟撰写一篇论文。
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帮他完善论文提纲及要点。
【答案】(1)①公民参与渠道多元、形式多样等。
②政府对公民意见建议积极吸纳和反馈,增进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民主参与的热情、信心和责任感。
(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③④示例:绿色出行问题。
政府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倡导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等。
2.(2016·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已经持续推进了三年。
如今置身天津的人们会欣喜地发现,蓝天白云的数量在渐渐增多,而这背后是社会上下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三年来,天津市人大相继出台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15年市环保局派出20个区县工作组,配备了八百多名负责环保监督的“网格员”,设置了二百多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布下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天罗地网”;为营造绿色生活环境,广大居民以“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为主题,纷纷开展了“慎放烟花、远离雾霾”等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
结合材料,说明天津市为实现“蓝天白云”所做的努力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天津市人大行使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为环境治理提供法律保障。
②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③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投入美丽家园建设。
【解析】解答政治主观题时要有“主体”意识。
一般而言,政治主观题在谈到某某事情如何看待,某某事情应该如何做时,都要考虑涉及的主体,这一点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主观题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回答经济生活主观题时,一般要考虑到的主体有:国家(政府)、企业、消费者(生产者);回答政治生活主观题时,一般要考虑到的主体有: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政协。
3.(2015·重庆文综)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
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面对外敌入侵,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强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国家具有保护公民权益的职责,国家维护公民生命、自由等权利,为公民生活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增强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答案】①树立民主法治意识和提高法律素养,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不得超越宪法法律。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多种方式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使法律法规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④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
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解析】经过审题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公民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经过分析材料可知,本题可从公民的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遵循的原则、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民主监督等知识点。
2.“生态环境保护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在2017年3月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就雾霾是如何形成、怎样来治理雾霾展开讨论,此外还就雾霾治理的协同机制建言献策。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
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改善大气环境,就在于公民治理。
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积极参与。
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理能力也就越强。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的依据。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应该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到治理环境中。
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③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公民在享受生态文明的同时,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④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民主决策,为解决雾霾问题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
⑤公民采用合法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敢于同无视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3.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气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底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创新型人才关系着“中国制造”的美好明天。
在制定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良性互动?
【答案】①政府应依法审慎行使权力;应集中民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
②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决策过程;同时应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
4.材料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这首歌感动了很多人。
千百年来,爱国成为人类至高无上的品德和情怀。
不同时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书写着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材料二“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导弹之父孙家栋朴实的话,代表了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航母英雄”罗阳因过度劳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中国第二
届最美乡村教师”、“80后”大学生吴金城,放弃去深圳教书的机会,回到贫瘠的家乡,一边教书,一边磨豆腐,用卖豆腐的钱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豆腐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大爱。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学习他们的爱国行为?
【答案】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义务。
②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③支持政府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
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我们应该热爱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⑤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5.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反腐”力量日渐成长壮大,成为民间反腐的重要形式。
一些贪官经网上曝光后落马,并得到法律严惩。
而微博的兴起,则促使更多网友参与网络反腐。
中央纪委监察部门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把它作为社情民意的窗口,重视发挥包括网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材料二“网络反腐”在反腐败中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网络平台出现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一个个沸沸扬扬的网络“热点”不断引发争议——到底是“网络监督”还是“网络暴力”?到底是“网络民意”还是“网络炒作”?网络自由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网络反腐”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监督作用。
(1)“网络反腐”,这是公民在以什么方式行使监督权?其他民主监督方式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请就公民如何利用网络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舆论监督制度;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民主评议会、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
(2)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积极参与网络反腐。
②要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
③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要合理合法的行使网络监督的权利,发挥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民主监督的方式,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考生要注意全面把握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要了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
(2)本题考查如何行使监督权,角度是公民,考生联系教材作答即可。
一是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二是要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三是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我校高一的学生利用暑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A组:研究的课题是如何解决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他们通过访问交通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观察交通状况、查看大街小巷,写出了解决本市交通问题的建议方案并交给了市主管领导。
B组:研究的课题是本市环境污染。
他们在深入周边了解情况时,发现学校东区出现了严重污染,气味熏人,通过调查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企业养猪场所致,他们随即将此事报到市环保局,得到了及时处理。
请结合材料,分别指出A组和B组的同学采取的民主方式及其意义。
【答案】A组同学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为政府解决交通拥堵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政府交通方面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B组同学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行使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督权,有利于政府改进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北京每逢重大时间节点,各种各样的“蓝”就冒出来了。
早先时候有“奥运蓝”,后来有“APEC蓝”,到现在有“两会蓝”。
两会期间,有关部门并没有太多对空气质量刻意干预,没有出现像APEC期间工厂大面积停产、机动车严格限行的现象。
“两会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那几天大气扩散条件好。
人们盼望留住“两会蓝”,期望变成“天天蓝”,这成为对社会各方面的考验。
有人说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要靠政府,有人说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要靠群众。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别论证这两种观点合理性的依据。
【答案】靠政府的合理性:
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职责,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靠群众的合理性: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不公平现象。
有些家长说:商人可
以凭借金钱为子女选择好学校;官员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利为子女选择好学校,我们老百姓无钱无权,只有尽量看管好学校和政府能否堵住“后门”,才能走通“前门”。
材料二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平公正,是历年“两会”代表重点讨论的内容。
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说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加强监督,堵住学校的“后门”,还教育以公平?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意义。
【答案】(1)①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它是我们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②可以通过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使公民的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③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制度,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人民监督员等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首先,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再次,有利于推动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说说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加强监督,堵住学校的“后门”,还教育以公平。
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考生对公民参与民主监督途径的理解与记忆。
考生可从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监督听证会等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等方面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说说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意义。
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的理解与记忆。
关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学生可从对政府决策的意义、以及对公民的意义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对政府决策的意义,学生可从其对政府决策民主性、科学性以及决定的贯彻实施等方面去分析说明;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对公民的意义,学生可从其对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和主人翁意识方面的作用去分析说明。
4.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利益诉求也越来越多样。
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维护合理诉求,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职能转变,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反映利益诉求、协调利益矛盾中的作用,增强工作透明度。
公民也应具有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素养和意识,通过恰当方式反映诉求,寻求政府帮助和解决,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建议,从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
【答案】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③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监督政府工作。
④公民要提高政治参与的素养和意识,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支持政府工作。
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持续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烦恼,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
雾霾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但对于当下中国污染现状的反思却格外清晰起来。
我国中东部多省遭遇十面“霾”伏,虽然与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过程和气象条件有关,但根本上是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所累积的恶果。
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公民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多种途径,为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②依法行使监督权。
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推进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工作的深入开展。
③自觉履行义务。
树立公民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依法享有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权利,又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⑤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