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 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A . 所在地方的地方
B . 因功得到的封地
C . 春秋时期分封制
D . 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2. (2分)(2019·新乡模拟) 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 .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C . 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 . 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3. (2分)(2019·安徽月考) 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这说明()
A . 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 . 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 . 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 . 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4. (2分)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直接相关()
A . 郡县制度的形成、发展
B . 以“孝道”治天下
C . 赋役制度的变化
D . 皇帝制度的形成
5. (2分) (2018高二下·洛阳期末) 下列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秦朝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
B . 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
C . 唐朝缺乏监察更易出现权臣
D . 都防止了地方剖据势力出现
6. (2分) (2017高一上·友谊月考)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 . 儒家文化的不断衰落
B .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 丞相和皇帝地位的颠倒
D . 中国礼仪制度不断发展
7. (2分) (2017高三上·曲靖月考)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指开发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材料表明司马迁()
A . 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 . 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
C . 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 . 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8. (2分) (2017高一上·嘉祥月考) 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
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 . 魏晋南北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宋朝
9. (2分) (2018高一上·柳州月考) 唐朝时期,需要进行运河疏浚工程,由工部上报中央后,由下列哪一机构参与决策()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中书门下
10.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
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
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A . 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
B . 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
C . 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
D . 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11. (2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有学者论述:“《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最痛心的条款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容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洋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 . 洞悉了英国侵略扩张的野心
B . 维护了通商自主权
C . 认为一口通商优于五口通商
D . 仍固守着传统观念
12. (2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 .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B .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C . 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D .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13. (2分) (2020高二上·深圳月考)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并未上缴朝廷供呈御览,也并未向下颁发,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和约之名,而未见其文”。
这说明清政府()
A .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
B . 力图维持和平现状
C . 吏治腐败使政令不通
D . 深受天朝观念影响
14. (2分) (2018高三上·永春模拟)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
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 . 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 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15. (2分) (2017高一下·吉林期中) 清末状元张骞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
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16. (2分) (2019高一上·吴起期末)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
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 . 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盲目排外
D . 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17. (2分) (2019高二上·遂宁期末)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 . 缩小贫富差距
B . 驱逐靼虏,恢复中华
C . 民族独立富强
D .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18.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图新闻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 . 淞沪会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起点
B . 持久战略迫使日本军部投降
C . 中共成为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D . 中国军队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
19. (2分) (2020高二下·凌源月考)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C .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20. (2分) (2018高二下·临沂开学考) 封泥是中国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秦汉时期广泛使用。
2014年12月,陕西出土的“右丞相印”、“廷尉之印”、“泗川太守”等5枚封泥,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批封泥印证了秦汉时期()
A . 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
B . 官僚政治的推行
C .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 . 贵族政治的盛行
21. (2分) (2020高二下·合肥开学考)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 . 太原会战
B . 平型关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武汉战役
22. (2分)(2019·鹿寨模拟)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
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 “羣”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 . “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 . “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 . “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23. (2分) (2017高二下·蚌埠期中) 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预备命令中说:据各方情报,敌寇有于八月间进犯西安企图。
为打击敌人囚笼政策……决定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
据此判断这次战役()
A .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D . 八路军主动向华北日伪军进攻
24. (2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期末) 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
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
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 . 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 . 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C . 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D . 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
25. (2分)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A . 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B . 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 . 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D . 没有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
26. (2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月考) 以下对1911年11月全国形势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影响广泛
B . 清政府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C . 革命力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
D . 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27. (2分) (2017高一下·原平期末)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
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 .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8. (2分) (2019高二下·新宁会考) 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局部抗战的事件是()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九一八事变
D . 卢沟桥事变
29. (2分)(2018·江苏模拟) 下面是1938年胡考创作的漫画,此漫画意在说明()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 日军侵华遭到遏止
C . 灵活的战术打击了日军
D . 国民党停止了抗日
30. (2分) (2018高三下·镇江模拟) 下图是我国当代画家张仃20世纪30年代发表于《扶轮日报》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 . 灌输了东亚共荣的思想
B . 批判了封建伦理的禁锢
C . 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D . 讽刺了民众的愚昧无知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6分)
31. (20分) (2018高一上·西湖月考)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
……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
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
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
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
……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
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根据所学谈谈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
32. (16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民族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以一个或数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皇帝针对不同的族群,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他是满人的族长、汉人的皇帝、蒙古的可汗、藏喇嘛教的保护者,在蒙、藏信奉的黄教中,皇帝还具有特殊的宗教地位,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这一统治秩序从结构上具有某种“贵族联盟”特色:满、蒙、藏贵族结成某种联盟关系,同时吸纳汉族和穆斯林政治精英。
皇帝是实行郡县制的中国内地与实行多种多样封建制度的亚洲内陆边疆地区结合在一起的枢纽所在。
在内地,皇帝依靠官僚制度进行比较精细的治理,但在亚洲内陆边疆地区,他根本无法建立起系统的官僚制度,而只能借助上层精英来实现“羁縻”。
——章永乐《旧邦新造》第二版
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今内地各省既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教起见,亦应宣布独立,以期万全……库伦地方已无需用中国官吏之处,自应全数驱逐,以杜后患。
——1911年11月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独立的通告
内地各省人民,刻已推翻君王,建立新国。
嗣是以往,凡汉递致西藏之公文政令,概忽遵从,身着蓝色服者,即新国派来之官吏,尔等不得供应……总期西藏全境汉人绝迹,是为至要。
——1912年2月14日西藏达赖喇嘛《水牛年文告》
材料四十八星旗(图1),是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旗帜。
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徵“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个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
五色旗(图2)又称五族共和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自、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图1图2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帝国结构中满、蒙、藏之间的特殊关系。
结合所学,简述康熙是怎样借助上层精英来实线“羁縻”的,并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帝逊位诏书》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简析该诏书下达时的国内“大势”。
(3)根据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国家面临的危机。
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革命党人建国模式的变化,并综合上述信息简析这一变化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6分)
31-1、
31-2、
31-3、
31-4、
32-1、
32-2、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