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组建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构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4月
第36卷第4期
武警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ARMED POLICE ACADEMY
Apr. 2020Vol. 36 No. 4
对组建公安特警反恐 训练专业蓝军的构想
刘沅林,于浩,田雨寒,臧情涛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研究生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在公安特警队伍中抽调人员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具有填补公安特警队伍反恐专业队空 白、检验训练成果及创新战法、提高反恐队伍对恐怖袭击事件处置流程熟练度和增强警员心理应激 能力的意义。

在当前公安特警对抗训练广泛开展现状下,需要以实战的“真实度”为核心、以各项 软硬件基础为依托、以实际情况为参考、以多样化对抗充实训练、以科学评判体系为标准,建立各省
份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队伍。

关键词:特警;反恐;蓝军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2077(2020)04 -0075 -05
力不足。

这说明在日常缺乏紧贴实战的对抗性训 练,且缺少量化标准检验警员的训练成果。

战术的
产生与创新,主要来源于实践,反恐战斗是残酷的对 抗性活动,通过组建蓝军,将对抗的紧张感与激烈程 度引入日常训练,参照训练大纲的阶段性进展,根据
不同的对抗情景创新战法,并将量化评价融入结果
测评。

在对抗训练结束后,总结红蓝双方在对抗中 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突破口,反复验证战法的可
行性,做到战法实时创新,在提升警员训练热情的同 时也能有效检验训练成果。

(二)增强公安特警对处置暴恐事件流程的熟
悉度
恐怖主义犯罪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主要有暴力
砍杀、劫持人质、无差别射击、炸弹袭击、综合性恐怖
袭击等。

虽然每种恐怖主义犯罪的表现形式随着环
境与时间的不同有着细微的差异,但处置方式有其 大体固有的程序。

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在细化
研究各类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上,不断模拟各类犯 罪场景,制造激烈的对抗环境,不仅使参战人员熟悉
在当前全警实战大练兵背景下,公安部提出了 “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标准,着眼防风险、保安全、
护稳定,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从高从难从 严,扎实抓好全警实战大练兵,着力练就克敌制胜硬 功夫,不断提高维稳水平,打击各类暴力犯罪,为履
行新时代职责使命提供有力支撑。

公安特警作为公 安队伍中装备齐全、训练有素、富有战斗力的武装力 量,担负着维稳处突、打击恶性违法犯罪的职责,也 是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社会安全的尖刀力量。

为适 应激烈残酷的反恐实战,各重点省市特警队伍有必
要建立一支专职的蓝军队伍,以提升公安特警快速 反应、实时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⑴。

-、公安特警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必要性(一)检验阶段性训练成果,创新战法
当前,各省市公安特警中队虽按期进行一定量 的技战术及警组协同战术训练,但训练以基础体能、
射击及情景模拟处置为主,训练模式较为单一,造成 一些警员面临反恐现场时,处置经验及心理应激能
收稿日期:2019-10-29
作者简介:刘沅林(1995-),男,云南昆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于浩(1993-),男,江苏南京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田 雨寒(1995-),男,云南昆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臧情涛(1995-),男,云南大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 75 •
•反恐处突研究•
针对不同恐怖主义犯罪的处置流程,还把恐怖分子组织不同种类犯罪事件的流程暴露在警员面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警员熟悉恐怖分子组织策划犯罪的程序,为在实战中对恐怖分子的有效攻心及打击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公安特警对暴恐事件的心理应激能力
恐怖主义的意图是通过残酷的手段制造骇人听闻的事件,以击垮大众的心理防线,达到其目的。

国内的总体环境是和谐稳定的,公安特警队伍虽是担负一线处置的精锐警力,但实际接触的真实恐怖袭击并不多,这就造成当真正的恐怖袭击发生时,在目睹血腥的暴力场面后,部分警员有可能会在人群的尖叫声或爆炸声中出现头晕、目眩、恶心等心理应激障碍,而且在紧张状态下,战术动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制约战斗力的生成。

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通过真实模拟事件现场,可增强警员对现场的心理及生理认知程度,从而使警员在反恐临战状态下行为可控,保证战斗力的发挥。

(四)填补公安特警队伍缺乏专业蓝军的空白
当前,公安特警队伍的日常训练方式以体能训练及技战术训练为主,配手多为队内人员临时抽调扮演,真实性略有欠缺,且每年进行的短暂冬训和比武竞赛也很难真正有效提高反恐实战能力,可见磨练需归于日常。

现今武警部队已建立一支专业反恐蓝军部队,充当“磨刀石”,为公安特警队伍的蓝军组建模式提供了借鉴思路。

由于恐怖分子多经过境外组织长时间的射击及战术培训,其作战与协同能力经实战检验十分“强悍”,故应组建公安特警队伍自己的蓝军,尽可能做到重点地区的每个特警支队都下辖一个大队作为专业蓝军,让其摔打磨练反恐特警队员的技战术能力与战斗意志,填补公安特警无蓝军的空白。

二、公安特警反恐对抗训练现状
(-)具备对抗雏形,缺乏反恐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省市公安特警队会定期组织阶段性训练及比武,比武内容多样,包含体能、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和红蓝对抗,每年会由公安部牵头组织全国特警红蓝对抗比赛,进一步检验实战对抗能力,可以说我国公安特警的对抗训练模式已经初具雏形,但该对抗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战术动作形式上整齐,但内容脱离实战,不利于危机情况下警员对自身的保护;二是对抗中的双方均长期•76•接受正规警务实战训练,无论在战术动作还是战术思维上都极其相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场“警对警”的对抗训练,缺乏反恐实战针对性。

恐怖分子从武器火力、战术动作、战术理念和战斗信仰上,与警方有较大不同,警方应探索有效路径,建立全面模仿恐怖分子战斗模式的专业蓝军,把对抗训练最大程度还原成“警对匪”的战场模式,使反恐对抗训练更加真实且富有成效。

(二)训练条件简易,战场真实程度不足
当前模拟对抗总体条件较为简易,例如在模拟城市街道反恐战斗中,条件具备的省市可能有模拟街道以供训练,不具备条件的便只有训练基地临时搭建的板房,不符合真实城市中街巷多、商铺多以及高低复杂的环境特征;在野外各类自然环境反恐中,应将队伍拉到相应地点,全天候开展训练,但在实际训练中少数单位有图省事的想法,仅将队伍开至周边某个自然地随意开展对抗训练,不符合课题目标与训练目的。

另外,在真实反恐战斗中,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时不会挑选良好的天气与时刻,愈是在恶劣天气或夜晚、寒冷条件下愈有可能发动恐怖袭击,当前的对抗训练还未加入不良天候等因素,反恐战场刻画的真实程度不足。

(三)对抗模式单一,评判体系不完善
从实际案例看,反恐对战本就是一场物质实力与精神实力不对称的较量,恐怖分子可能劫持人质、交通运输工具以要挟警方进行谈判,也可能为达目的制造各类突发情况与警方展开对抗。

目前公安特警的反恐对抗模式仅以模拟红蓝对抗为主,多以红外线枪支、彩弹为主要火力,评判双方胜负则集中于“中弹数”,评判体系不科学,扮演的“恐怖分子”行为单一呆板,只会一味与警方缠斗,不符合其狡诈多变的行为模式。

相较于复杂残酷且多元的反恐战场,此对抗模式与评判体系显得单一且脱离实战。

对此,在反恐对抗模式中,应赋予扮演“恐怖分子”的蓝军充足的自由裁量权,加入各类元素:劫持人质、航空器、生化武器、冷兵器等,全方位考验特警队员的谈判攻心能力、战术协同能力、应对化武能力、近距离格斗能力。

评价体系也应从特警队员的各项任务完成度来科学量化评价,真正做到“实战怎么打,咱就怎么练”。

三、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组建模式
警务实战由于其目的、特点、装备、规模等原因,
刘沅林,等:对组建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构想
与解放军作战模式有较大差异,但与武警部队的处突作战仍有相通之处,而且公安特警队伍组建蓝军尚未真正起步,故须借鉴国内武警部队及国外特警先进的对抗训练模式组建专业蓝军。

其组建模式,应在人员编制的基础上,以紧贴反恐实战的“真实度”为核心,从保障和多样化的训练模式入手,打造属于各反恐重点地区的公安特警“蓝军部队”⑵。

(一)以紧贴实战为总要求
实战的精髓就是“真实”,要把握真实,需要使蓝军充分把握恐怖分子的行动路径与作案方式,从而达到对抗训练中的形神俱备,使特警队员仿佛身临处置一线。

从心理状态来说,经过一次实战胜过万次训练,当前只有把训练无限向实战靠拢,才能让警员充分在实战氛围的熏陶下成长进步。

把握实战核心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以真实案例为蓝本
真实的案例即已经发生过的恐怖袭击,对以后的反恐总结与分析最有借鉴意义,其本质是案例教学法。

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要对蓝军成员进行理论教育,首先就应该从真实案例入手,通过案例讲解、视频资料播放的方式,让蓝军警员更加了解恐怖分子行为特征,让蓝军警员知晓恐怖分子作案时的心理状态与活动规律,将理论内化为实践,在进行模拟对抗时,可以营造更贴近真实案例的实战氛围,从真实的案例中探索恐怖分子的活动规律和袭击目标概况。

2.真实模拟恐怖分子特征
把握真实特征是反恐蓝军准确模拟恐怖分子的重要条件,首先从外在特征上,不论是演习训练中的打扮,还是行为特征都要贴近真实恐怖分子;其次从其内在的活动规律来看,要聚焦恐怖分子的战术思想,深刻地将恐怖分子的本来面貌刻画出来,达到在特征上“形神兼备”。

这是把蓝军演活,充分发挥“磨刀石”作用的关键所在。

3.把握恐怖分子活动规律
根据案例显示,恐怖袭击一般都是预先有计划、有安排的活动,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规模人数、武器装备、方法手段,甚至日期时间等都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恐怖分子的行为阴险狡诈,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

反恐蓝军要切实融入角色进行演练,掌握恐怖袭击的动因和惯用手段,模拟建设恐怖组织的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算真正演好恐怖分子,为下一步开展演练实训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以全面保障为依托
1-以公安特警机动力量为人员基础
根据对市一级公安特警支队的调查研究,发现依据不同职能及任务通常把在编警员分为机动力量、突击力量、排爆力量和侦察力量。

其中,机动力量作为全训单位,受训时间长、装备精良、技战术优良、执勤负担轻,故可考虑从中抽取训练骨干,在反恐任务重、有人员条件组建的总队分别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大队,以“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思想为牵引,利用轮训、反恐培训班的形式与省内各公安特警支队进行交流和模拟对抗⑶。

2.以训练基地及野外自然环境为场地基础
目前,市一级的公安特警支队一般都设有训练基地,设备齐全,一些重点单位具有反劫机、反劫车、狭小空间等专门训练场地,其主要任务是担负各类训练、培训。

以训练基地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常驻单位,让他们平时研究恐怖分子的外貌特点、活动规律、战法,进行日常的体能及技战法训练。

同时,应融入各类自然环境的因素,全天候开展对抗训练,打造真实的作战环境。

在需要进行模拟演练时,让受训警员(红军)进驻训练场,首先进行反恐培训,而后组织模拟对抗演练,如果红军胜利,则标志培训合格,反之则再次进行培训,以督促练,以练促战⑷。

3.以充足经费支撑对抗运行
组建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对经费的要求并不高,在场地方面,以现有警察实战训练基地为主;在人员方面,以特警内部机动力量为主,无需通过其他方式招募编制外的成员,只是让其训练方式和职能任务有所改变。

增加的费用投入是人员在训练基地吃穿住行以及一些对抗性训练所需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具,如激光模拟训练系统、彩弹对抗系统、恐怖分子惯用的刀斧等,用以保证训练科目得以安全流畅实施。

在实际中,应该利用充足的经费,更加精细化打造训练场地,保障队伍拉动及野外驻训,建立真实反恐环境。

另外,在教官团队的遴选方面,也需要提供一定资金保障,以保证优秀的教资力量。

(三)以实际情况为参考
1•针对所驻环境恐怖活动特点组建
在组建反恐蓝军时要充分依据所驻地域的恐怖活动实际情况及多发形式,有针对性地结合可能威胁到当地安全稳定的恐怖活动特点及恐怖袭击事件的策源点,有目的地进行建设。

例如,新疆地区的恐怖活动通常是极端宗教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所策划
•77•
-反恐处突研究•
的有组织行为,且新疆地区地域宽广、山洞众多,便于恐怖分子藏匿及驻扎,搜剿恐怖分子的环境一般是山地及丘陵地⑸。

而云南及部分沿海省份,通常是恐怖分子流入内地的转折点,人口密集、毗邻边境,也是暴恐袭击的重点地带,以城市反恐及丛林反恐等作战形式为主。

这就要求,在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时应贴近实地情况,运用仿真、适应、增危等各类方法,融合自然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人员,建设基础场地。

2.以各省份自身情况为依托组建
公安机关的财政供给源为地方财政,这就造成各省份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和人员编制情况不尽相同。

在构建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人员基础上,各省份公安特警总队应视自身情况而定,可在一个中队的基础上适当增减人员组建,在经费基础上应面向反恐任务较重的地区适当调配更多资源,在训练设施基础上,应设计、论证当地实际恐怖活动特点,在已有训练设施基础上适当增添更有针对性的设备。

3.以各地公安院校之研究为理论依托
当前,除公安部直属院校外,公安厅下辖的地方警校也有专门培养一线反恐人才的教育资源,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足以弥补一线反恐队伍理论研究不足的缺陷。

对此,构建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省份可以与当地公安院校联合,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训练场地,将恐怖活动理论研究透彻,使理论转化为实践,确保打造出“内外兼修,形神皆备”的反恐蓝军。

(四)以多样化、阶梯式对抗充实训练
“练为战”中的对抗要素是组建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核心要义,训练不能出现“断崖”,内容要符合阶梯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基础的对抗到贴近实战的综合演练,始终充当“磨刀石”来检验反恐特警的战术训练阶段性成果。

不同层次的多样化对抗性形式可从以下方面体现:
1.基础性对抗训练打牢技战术根基
基础性对抗训练着重培养蓝军的对抗体能、规则意识和恐怖分子的战术基础动作。

体能是一切战术动作的运行基础;对抗有相应的对抗规则,如果不了解对抗规则,便无法开展训练;模仿恐怖分子战术动作则是达到形神皆备的重要基础。

所以,只有从客观的体能,主观的战术动作、规则意识等方面熟练掌握恐怖分子的特点,模拟蓝军的实战能力才能有更大提高,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样式。

2.专业性对抗训练提升处置能力
专业性对抗训练指的是公安特警反恐蓝军要经历恐怖分子的多样化恐怖袭击战斗样式训练,例如,西北地区恐怖分子通常依据山地地形使用枪支等武器与警方展开对峙,反恐模拟蓝军便要熟练掌握山地地形条件下作战的技能;恐怖分子经常运用刀斧砍杀的方式制造恐怖袭击,反恐模拟蓝军便要熟练掌握运用刀斧“发动恐怖袭击”,锤炼警员近距离控制恐怖分子的能力。

同时,还应把握对抗时的力度和分寸,这些都必须通过多样化的专业对抗训练才能实现。

3.综合性对抗训练全面检验红方协同处置能力
综合性对抗训练是对抗训练的最高形式,也是最贴近实战的表现形式,因为从恐怖分子角度来看,恐怖袭击并非只有一种袭击手段,通常是几种对抗形式综合运用。

从警方处置角度看,发生恐怖袭击后并非单一警种孤立作战,而是多警种、跨部门,且以公安特警为主力的协同作战。

故综合性对抗训练是涵盖所有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的大规模训练,参训双方在导演部的协调下,于不同的作战地域,互为对手,进行训练,这是警方检验创新战法、加强小单元警种指挥协同的过程,也是探究恐怖分子活动路径,达到反恐预警目的的有效形式。

(五)以实战化标准为评判依据
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组建是为了模拟恐怖分子与当地特警进行对抗演练,以提升公安特警反恐处置能力,有对抗便少不了输赢,有输赢便有评判,这就要求有完整科学的评判体系来保证对抗训练的顺利实施。

只有紧贴实战的科学评判体系,才能即时发现训练中双方暴露的问题,并予以分析解决,才能调动训练双方的积极性,激发对抗双方的训练热情,才能使对抗越来越激烈,战术样式越用越灵活,手段越来越高效,更加有效地提升公安特警队伍反恐临战能力。

1.制定公平公正、紧贴实战的标准
在制定反恐对抗训练评判标准时,要确保其公平性与合理性,以实战为牵引,作为评价其是否科学和合理的准则。

评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反恐战法发展的主观导向,如果评判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健全,会导致反恐实战训练的发展方向出现偏差,从长远来看,则会制约实战中反恐队伍战斗能力的发挥,故而要求其评估标准务必合理。

(1)可依照当前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国外反恐警察的对抗评估体系,
•78•
刘沅林,等:对组建公安特警反恐训练专业蓝军的构想
结合各省份公安特警队伍人员水平、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创新,必要时可让评价细则量化呈现,便于双方找准差距;(2)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对标准进行校准和修改,召开专家会议,听取其具有建设性的意见;(3)通过对抗训练的结果反馈,反复论证评价体系标准,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标准,在装备及人员参数发生改变时,及时修订改进,适应实战需求。

2.制定科学周密的评判计划
在制定评判计划时必须尽可能涵盖实战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行为成绩、心理成绩等。

因为演练中受锤炼的是红方,故针对演练红方要在其科目上制定量化的细则,针对蓝军则更加注重其造成的“人员伤亡”结果,即坚持“红细蓝粗”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精确”的评价精髓。

在实际演练中根据不同的案例蓝本,应有不同的胜负评价方案,例如在彩弹对抗时,击中什么部位是“伤”,击中什么部位是“亡”,击中几发才算有效伤害,有效伤害值是多少,初始生命值是多少,俱应通过量化呈现;在解救人质作战中,不仅人质伤亡情况、红方伤亡代价是评判标准,心理攻心环节也须占有一定权重,以评价体系为风向标,最大限度还原实战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付健杰.关于组建公安边防部队反恐对抗训练模拟蓝军
的构想[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1)=121-124. [2]范万岗.公安警卫红蓝对抗演练“实”“活”“正”[J].公
安教育,2006(9):44-50.
[3]宋维才.对公安边防机动队反恐怖训练体系建设的思考
[J].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12(1):84-86.
[4]付强,董帅,瞿力扬,等.依托基地建设专职模拟蓝军
[J].国防科技,2014,35(6):109-111.
[5]杨睿,李娜.全球反恐视角下“伊吉拉特”活动之打击与
防范[J].r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30(5):96-100.
Reflections on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Blue Army in SWAT Counter-terrorism Training
LIU Yuanlin,YU Hao,TIAN Yuhan,ZANG Qingtao
Graduate School,China People,s Police University,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000,China Abstract:The deployment of personnel in the SWAT to form a professional blue army of anti-t errorism tea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of filling the gap in the anti-t errorism system of the SWAT,testing the training results and innovating the method of warfare,enhancing the proficiency of the anti-terrorism team in the handling of terrorist inciden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ability of officers.The formation of blue army of each province and municipali­ty shall take the"reality”of the actual combat as the core,be based on various founda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enrich the training with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ules and tak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s its standard.
Key words:SWAT;counter-terrorism;blue army
(责任编辑李蕾)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