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钱国币》教案(话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块钱国币》教案(话剧)
《三块钱国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文体特点。
2.理解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剧中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特点。
4.理解作者通过话剧表现出的对现实社会黑暗的批判,对正义的呼唤。
5.品味剧中精彩语言,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剧中人物形象。
2.品味剧中精彩语言,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作者通过话剧表现出的对现实社会黑暗的批判,对正义的呼唤。
教学方法:
1.对比法:“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对比才能看出高下、优劣、美丑的区别,
以“杨长雄、成众”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吴太太”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封建意识、庸俗生活方式的对比,是本剧揭示主题的重要手法之
一。
2.研讨法:针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组织研讨,调动学生思考
问题、发表意见的积极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多元化
理解。
3.活动法:开展多种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即兴表演等,充分展示学生的特
长和爱好,提高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播放话剧视频、展示图片等,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雷雨》节选视频片段,引出《三块钱国币》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同时介绍戏剧的特点和要素。
二、阅读剧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剧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组讨论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剧本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4.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三、品读剧本,赏析语言:
1.挑选精彩段落进行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
2.分析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和动作描写,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品味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学生即兴表演,展示对剧本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5.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指出不足之处。
四、探究问题,深化认识:
1.作者通过《三块钱国币》表现了对当时社会怎样的批判?反映了哪些社会
问题?2. 杨长雄为帮成众解围而打碎花瓶后赔了三块钱国币,你认为他是否值得?为什么?3. 成众在剧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4. 吴太太在剧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5. 杨长雄和成众之间的争论谁更有道理?你支持谁的观点?6. 这部话剧有哪些不足之处?请举例说明。
7. 针对这部话剧的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8. 设计一份针对高中生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这部话剧的评价和意见。
五、课
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块钱国币》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态度。
同时品味了作者精彩的语言
表达和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
地探究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
六、作业布置:1. 阅读《雷雨》全文并完成相关练习题;2.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话剧角色进行人物分析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3.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份针对高中生的调查报告并总结出高中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意见;4. 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