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线虫、非生物性病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病虫害的防冶ppt课件
![植物病虫害的防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e0bf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0.png)
生态效益指标
评估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生物多样性 保护等。
经济效益指标
分析防治成本、收益以及农民增收等经济指标。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1 2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提高监测站点覆盖率和数据准确性,优化预警模 型。
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探索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环保型防治技术。
3
提升农民防治意识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 治能力。
根据植物需肥规律和土壤 养分状况,合理施肥,避 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和有机肥。
施肥方法
采用深施、分层施、穴施 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 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叶面喷肥
针对某些缺素症状,可通 过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 进行补充,提高植物抗性 。
耕作制度调整与优化
轮作制度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减 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的 积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 率。
02
常见植物病虫害介绍
病害类型及特点
真菌性病害
由真菌引起,如白粉病、锈病等,症状包 括霉层、锈粉等。
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如软腐病、溃疡病等,症状 有腐烂、流脓等。
病毒性病害
由病毒引起,如花叶病、丛枝病等,症状 表现为花叶、畸形等。
线虫性病害
由线虫引起,如根结线虫病等,症状为根 部结瘤、生长不良。
虫害识别
根据害虫的形态特征、危 害状和排泄物来识别害虫 种类。
观察症状
根据病状和病征来判断病 害类型,如霉层颜色、病 斑形状等。
显微镜检
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物和 害虫的形态结构,进行准 确诊断。
实验室检测
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血 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
03
防治原则与策略
评估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生物多样性 保护等。
经济效益指标
分析防治成本、收益以及农民增收等经济指标。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1 2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提高监测站点覆盖率和数据准确性,优化预警模 型。
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探索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环保型防治技术。
3
提升农民防治意识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和防 治能力。
根据植物需肥规律和土壤 养分状况,合理施肥,避 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和有机肥。
施肥方法
采用深施、分层施、穴施 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 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叶面喷肥
针对某些缺素症状,可通 过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 进行补充,提高植物抗性 。
耕作制度调整与优化
轮作制度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减 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的 积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 率。
02
常见植物病虫害介绍
病害类型及特点
真菌性病害
由真菌引起,如白粉病、锈病等,症状包 括霉层、锈粉等。
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如软腐病、溃疡病等,症状 有腐烂、流脓等。
病毒性病害
由病毒引起,如花叶病、丛枝病等,症状 表现为花叶、畸形等。
线虫性病害
由线虫引起,如根结线虫病等,症状为根 部结瘤、生长不良。
虫害识别
根据害虫的形态特征、危 害状和排泄物来识别害虫 种类。
观察症状
根据病状和病征来判断病 害类型,如霉层颜色、病 斑形状等。
显微镜检
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物和 害虫的形态结构,进行准 确诊断。
实验室检测
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血 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
03
防治原则与策略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原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非侵染性病原PPT课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原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非侵染性病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5cb8aba26925c52dc5bfbf.png)
2021
54
(二)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 植物病毒病害在症状上有 2 个特点: ① 植物病毒病害几乎都是属于全株性侵染(系统
侵染)的病害。当寄主植物感染病毒后,迟早都会在全 株表现出症状。这是病毒病害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 植物病毒病害只有明显的病状,而不表现病症。 这在诊断上,有助于把病毒病害和其它病原物引起的病 害区分开来。 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常见的有 3 种类型,即花 叶、畸形、坏死。
2021
67
牡丹花叶病
2021
68
菊 花 病 毒
病
2021
69
花叶
山茶花叶病
2021
70
美人蕉花叶病
2021
71
2021
72
2021
73
叶片 变色, 界限 模糊
观赏椒病毒病
2021
74
桃花叶病(由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引起)
2021
75
Peaches
Plums
Peach F2l0o21wers
了解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对于细菌的分类,对 于筛选防治细菌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21
18
4、植物病原细菌都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26 ~ 30℃。植物病原细菌能 耐低温,但对高温较敏感,当温度上升到 50 ℃以上时, 即可杀死各种植物病原细菌。
植物病原细菌要求的pH值,为中性~微碱性(pH 7.2)。
肿大成棒状)症状。
在全株上,则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衰弱。
2021
81
亮绿爬山虎病毒病
皱缩
2021
82
大丽花病毒病
卷叶
2021
83
常见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常见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871668bcd126fff7050b57.png)
.
山茶花藻斑病
叶面初期为针尖 状黄褐色或灰白色小圆 点,向周围以放射状扩 展,圆形或不规则形, 稍隆起,灰绿色至绿褐 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细 条纹毛毡状物,后期转 为暗绿色,表面平滑。
.
紫薇叶斑病种褐斑病
有二种,一种症状 以近圆形为主,病斑上 生有灰黑色霉点。一种 带角形,病斑上有黑色 小点。病斑都是浅黑褐 色至黑褐色,叶上有数 个病斑时,叶色变黄, 提前脱落。
.
石榴叶斑病
也称角斑病或褐斑病。病斑圆形至多 角形。大小约0.6—3mm,灰褐、深褐至黑 褐色,以后中部颜色变浅,生有灰褐小霉 点。病叶易落。
.
杜鹃叶斑病
又称角斑病或褐斑 病。病斑圆形至多角形, 红褐色或褐色,后中央 颜色变浅,边缘深褐色 或紫褐色,病斑上灰黑 色霉点。病叶易变黄, 脱落。
.
丁香叶斑病
.
紫薇白粉病
嫩叶,嫩梢布满白粉层,有的后期出 现小黑点,嫩叶受害后扭曲畸形,叶形变 小,嫩梢畸形,生长不良。
.
二、锈病类
• 常见病害。
• 防治方法
• 1.结合冬剪,剪除枯枝落叶, 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 2. 喷施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消灭越冬菌体。
• 3.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 生。
• 4.生长季节喷施25%的三唑铜、 本菌灵等可湿性粉剂防治。
常见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
.
目录
• 上篇:常见观赏植物病害 • 下篇:常见观赏植物虫害
.
前言
• 病害: • 当植物受到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性侵染时,生理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导 致植物组织形态的改变,致使叶、花、果 等器官的变色、畸形、腐烂,甚至全株死 亡的这种细胞、组织、器官受感染后表现 出来的不同症状,即为植物的病害,称为 侵染性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 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山茶花藻斑病
叶面初期为针尖 状黄褐色或灰白色小圆 点,向周围以放射状扩 展,圆形或不规则形, 稍隆起,灰绿色至绿褐 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细 条纹毛毡状物,后期转 为暗绿色,表面平滑。
.
紫薇叶斑病种褐斑病
有二种,一种症状 以近圆形为主,病斑上 生有灰黑色霉点。一种 带角形,病斑上有黑色 小点。病斑都是浅黑褐 色至黑褐色,叶上有数 个病斑时,叶色变黄, 提前脱落。
.
石榴叶斑病
也称角斑病或褐斑病。病斑圆形至多 角形。大小约0.6—3mm,灰褐、深褐至黑 褐色,以后中部颜色变浅,生有灰褐小霉 点。病叶易落。
.
杜鹃叶斑病
又称角斑病或褐斑 病。病斑圆形至多角形, 红褐色或褐色,后中央 颜色变浅,边缘深褐色 或紫褐色,病斑上灰黑 色霉点。病叶易变黄, 脱落。
.
丁香叶斑病
.
紫薇白粉病
嫩叶,嫩梢布满白粉层,有的后期出 现小黑点,嫩叶受害后扭曲畸形,叶形变 小,嫩梢畸形,生长不良。
.
二、锈病类
• 常见病害。
• 防治方法
• 1.结合冬剪,剪除枯枝落叶, 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 2. 喷施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消灭越冬菌体。
• 3.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 生。
• 4.生长季节喷施25%的三唑铜、 本菌灵等可湿性粉剂防治。
常见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
.
目录
• 上篇:常见观赏植物病害 • 下篇:常见观赏植物虫害
.
前言
• 病害: • 当植物受到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性侵染时,生理机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导 致植物组织形态的改变,致使叶、花、果 等器官的变色、畸形、腐烂,甚至全株死 亡的这种细胞、组织、器官受感染后表现 出来的不同症状,即为植物的病害,称为 侵染性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 病害、病毒性病害等。
植物病原线虫PPT课件
![植物病原线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15f1b97fd5360cbb1adb78.png)
11
(1)头部结构 头部顶面观的典型模式是有一块卵圆形的唇盘,
唇盘中央有一卵圆形的口孔,唇盘基部有6个唇片。
12
(2)口孔
❖ 位于头端中央,是线虫口针的进出口。口腔为口 孔下的一宽室结刺状的器官称作 口针(spear或stylet),口针属骨化结构,中空有 针腔,针腔在口针的前端和末端有开口,典型口 针分针锥、针干和基部球三部分,基部球和口针 的活动有关。
❖植物线虫一般较小,长约0.3~1mm,也有的长
达4mm左右,宽为0.015~0.135mm,肉眼不易看
见。土壤中的腐生线虫也较小,海水和寄生人、
动物的线虫一般较大,如有的蛔虫,长达20cm以
上,宽约0.5cm 。
4
线虫形态大小
5
二、结构
1.整体结构
❖比较简单,就一个虫体而言,由前向后可分为头、 颈、腹、尾四段。头部位于虫体前端,包括唇、口 腔、口(吻)针和侧器等器官。颈部是从吻针基部 球到肠管前端之间的体躯,包括食道、神经环和排 泄孔等。腹部从后食道球到肛门之间的一段体躯, 包括肠和生殖器官。尾部从肛门到虫体末端,主要 由尾腺、侧尾腺、肛门等。
8
3.体腔液 是充满体腔一种液体,各种器官浸在其中,一方 面湿润各个器官,另一方面供给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和氧,相当于一种原始的血液,起着呼吸和循 环系统的作用。
9
体壁和体腔 10
4.消化系统(The digestive system) ❖是1条由口、食道、肠、直肠到肛门连成 的不规则直通管道。 ❖最前端是由6个突出的唇片包围而成口孔, 口孔的后面是口腔,口腔内口针,口腔下 面是很细的食道,食道的中部膨大形成一 个中食道球,有的线虫中食道球后还有一 个后食道球,食道的后端为食道腺,食道 以下是肠,连到尾部的直肠和肛门。各部 分功能不同,有的结构因虫而异,是分类 的重要依据。
(1)头部结构 头部顶面观的典型模式是有一块卵圆形的唇盘,
唇盘中央有一卵圆形的口孔,唇盘基部有6个唇片。
12
(2)口孔
❖ 位于头端中央,是线虫口针的进出口。口腔为口 孔下的一宽室结刺状的器官称作 口针(spear或stylet),口针属骨化结构,中空有 针腔,针腔在口针的前端和末端有开口,典型口 针分针锥、针干和基部球三部分,基部球和口针 的活动有关。
❖植物线虫一般较小,长约0.3~1mm,也有的长
达4mm左右,宽为0.015~0.135mm,肉眼不易看
见。土壤中的腐生线虫也较小,海水和寄生人、
动物的线虫一般较大,如有的蛔虫,长达20cm以
上,宽约0.5cm 。
4
线虫形态大小
5
二、结构
1.整体结构
❖比较简单,就一个虫体而言,由前向后可分为头、 颈、腹、尾四段。头部位于虫体前端,包括唇、口 腔、口(吻)针和侧器等器官。颈部是从吻针基部 球到肠管前端之间的体躯,包括食道、神经环和排 泄孔等。腹部从后食道球到肛门之间的一段体躯, 包括肠和生殖器官。尾部从肛门到虫体末端,主要 由尾腺、侧尾腺、肛门等。
8
3.体腔液 是充满体腔一种液体,各种器官浸在其中,一方 面湿润各个器官,另一方面供给所需要的营养物 质和氧,相当于一种原始的血液,起着呼吸和循 环系统的作用。
9
体壁和体腔 10
4.消化系统(The digestive system) ❖是1条由口、食道、肠、直肠到肛门连成 的不规则直通管道。 ❖最前端是由6个突出的唇片包围而成口孔, 口孔的后面是口腔,口腔内口针,口腔下 面是很细的食道,食道的中部膨大形成一 个中食道球,有的线虫中食道球后还有一 个后食道球,食道的后端为食道腺,食道 以下是肠,连到尾部的直肠和肛门。各部 分功能不同,有的结构因虫而异,是分类 的重要依据。
植物寄生线虫 ppt
![植物寄生线虫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e246692ad51f01dc281f18b.png)
-
9
endoparasite
-
10
3 生活史:
虫体从卵中孵化到再次产卵的过程(3-4 周)
分为卵期、幼虫期、成虫期三个阶段。 卵—1-4龄幼虫—成虫(四次蜕皮)。
-
11
Life Cycle of a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
(provided by Ayoub, 19- 80)
地下部外寄生线虫:在土壤中借助各种虫态休眠;
地下部内寄生和半内寄生线虫:在田间病株、无性繁 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中以各种虫态越冬越夏; (根 结线虫、胞囊线虫、半穿刺线虫以卵越冬为主。)
地上部寄生线虫:病株残体、田间病株、种瘿、叶瘿、 等多种虫态越冬
-
17
4 、生态:
(1)大多数寄生在植物根内或土壤环境中,少数寄 生在植物的地上部
雌雄异型,雌 虫梨形
危害植物根部,形成胞囊(雌虫尸 体),大豆胞囊线虫病
危害植物根部形成根结,引起多种 植物根结线虫病
-
25
园林植物常见线虫病害
(1)万寿菊、菊花、鸢尾、百合根腐线虫病(Pratylenchus penetrans) (2)风信子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ipsaci)起绒草茎线虫(球茎 受害,又称环病) (3)万寿菊叶枯线虫病(Aphelenchoides tagetae)滑刃线虫属
接受植物根分泌物的刺激,向根部游动的特性。
-
19
二 、线虫分类
全球记载线虫约15000种,多数以取食细菌为主, 属于自由生活线虫,少数寄生人、动物、植物。植 物寄生线虫有2600种.
Chitwood,B.G.(1950)系统
Golden,A.M.(1971)系统
第一节 观赏植物叶部病害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ppt课件
![第一节 观赏植物叶部病害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66c9c1fc4ffe473368abe9.png)
势和观赏。 地理分布:在我国普遍发生,福建、广东、湖北、
浙江、江苏、云南、四川、山东、上海、北京、湖南、 贵州、河南、台湾等省市均有分布。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1.症状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
(McA1p.) Zheng & Chen],属真菌子囊菌亚门小钩丝 壳属。
闭囊壳聚生或 散生,暗褐色、近 球形,附属丝顶端 弯曲成钩状卷曲, 粉孢子串生,椭圆 形,无色,单胞。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二、锈病类
玫瑰锈病
菊花锈病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海棠锈病 别名:苹桧锈病 寄主:海棠;桧属、柏属植物 危害特点:使海棠叶片布满病斑,严重时叶片枯
黄早落。该病同时为害桧属、柏属中的树木,针叶及 小枝枯死,使树冠稀疏,影响园林景区的观赏效果。
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和梨胶锈病菌(G. haraeanum Syd.)两种
病原,均属真菌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3.发病规律 (1)越冬: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可存活多年。 (2)传播:翌春3~4月遇雨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 风传播。 (3)侵染:担孢子萌发直接侵入寄主表皮,约10d在叶 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20d在叶片背面形成锈孢子器。 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嫩梢越冬。 (4)发病条件:
海棠和桧柏混栽或距离较近。 病菌大量存在。 3~4月份雨水较多。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4.防治措施
(1)尽量避免海棠、苹果、梨等与桧属、柏属树混栽,
要求两类植物相距5km以上。
(2)药剂防治
浙江、江苏、云南、四川、山东、上海、北京、湖南、 贵州、河南、台湾等省市均有分布。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1.症状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
(McA1p.) Zheng & Chen],属真菌子囊菌亚门小钩丝 壳属。
闭囊壳聚生或 散生,暗褐色、近 球形,附属丝顶端 弯曲成钩状卷曲, 粉孢子串生,椭圆 形,无色,单胞。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二、锈病类
玫瑰锈病
菊花锈病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海棠锈病 别名:苹桧锈病 寄主:海棠;桧属、柏属植物 危害特点:使海棠叶片布满病斑,严重时叶片枯
黄早落。该病同时为害桧属、柏属中的树木,针叶及 小枝枯死,使树冠稀疏,影响园林景区的观赏效果。
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和梨胶锈病菌(G. haraeanum Syd.)两种
病原,均属真菌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3.发病规律 (1)越冬: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可存活多年。 (2)传播:翌春3~4月遇雨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 风传播。 (3)侵染:担孢子萌发直接侵入寄主表皮,约10d在叶 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20d在叶片背面形成锈孢子器。 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嫩梢越冬。 (4)发病条件:
海棠和桧柏混栽或距离较近。 病菌大量存在。 3~4月份雨水较多。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4.防治措施
(1)尽量避免海棠、苹果、梨等与桧属、柏属树混栽,
要求两类植物相距5km以上。
(2)药剂防治
第二节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及所致病害特点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及所致病害特点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24c86b6c85ec3a87c2c579.png)
(2)根部症状:有的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长 或卷曲,根上形成瘤肿或过度分枝,根部组 织的坏死和腐烂等。
五、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特点
现场调查和观察时,不仅要观察病害的症状特点, 还要了解病害发生的时间、范围,有无病史、气候条 件以及土壤、地形、施肥、施药、灌水等因素,进行 综合分析,找出病害发生的原因。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 病害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表现同一症状; ■ 病害无传染扩散现象; ■ 病株上无病征,组织内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4、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
(1)外部症状 斑驳、花叶、黄化、矮化、丛枝、卷叶、皱叶、
蕨叶、瘤肿、坏死等。 (2)植物病毒病害无病征
山茶花叶病
月季花叶病( Rosa Mosiac Virus)
沙漠玫瑰花叶症状(Cucumber mosaic virus )
斑驳
A geminivirus inducing yellow mottle in 秋葵
菊花叶线虫危害症状
秋海棠叶线虫病
蕨类植物叶线虫病
叶线虫寄主范围:
胜红蓟属(Ageratum)、银莲花属(Anemone)、
花烛属(Anthurium)、秋海棠属(Begonia)、鞘 蕊花属 (Coleus)、报春花属(Cyclamen)、珊瑚 铃属 (Heuchera)、木槿属(Hibiscus)、玉簪属 (Hosta)、凤仙花、鸢尾、女贞属 (Ligustrum)、 百合、水仙属 (Narcissus)、兰科植物 (Orchids)、天竺葵属 (Pelargonium)、草夹竹 桃属 (Phlox)、非洲紫苣苔属 (Saintpaulia)、 鼠尾草属 (Salvia)、大岩桐( Sinningia gloxinia)等。
5、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线虫非生物性病原-PPT
![第二节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线虫非生物性病原-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b90b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3.png)
近年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已传 人我国并在江苏、安徽等省蔓延,引起一些松树树 种得毁灭性危害。因此,植物得线虫病害一直受到 人门得重视。
(一)植物病原线虫得一般性状
唇 区
1、 形态与结构
植物线虫大多数呈蠕虫状,雌 雄同形,除生殖器官有差别之外, 其她得形态结构都相似。
◆气候适宜时,病原线虫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通过土 壤、植物得根、灌溉水传播。
1、 根结线虫属 (Meloidogyne spp、)
病根
健康根
雌虫 卵囊
2 龄幼虫
2、 滑刃属 (Aphelenchoides spp、)
◆雌雄成虫均为蠕虫型,细长。
◆我国最主要得有为害草莓得草莓滑刃线虫(A、 fragaiae),为害菊花得菊花叶线虫(A、 ritzemabosi)。
文竹黄化病
栀子花褪绿黄化病
杜鹃花褪绿黄化病
观赏植物缺铁性黄化得治疗
(1) 分清不同观赏植物对pH值得适应性
绝大多数观赏植物都就是喜酸性至微酸性得土壤条 件,包括杜鹃、山茶、茶梅、红枫、白兰、含笑、米 兰、栀子、珠兰、棕榈类、茉莉、海棠类、秋海棠 类、金花茶、金橘、樱花、五针松、罗汉松、佛手、 玳玳、红掌、天竹、竹类、君子兰、广玉兰、梅花、 香樟、石楠、檵木等。 喜碱性得花卉种类不多,有些有一定得抗盐碱能力:石 榴、榆叶梅、夹竹桃、迎春、连翘、木香、枸杞、 木槿、海滨木槿、紫薇、丁香、杜梨、合欢、无花 果、月季、龙柏、圆柏、侧柏、石竹、火炬树、黄 杨等。
(1)垫刃型食道 整个食道可分为四部分,靠近口孔就 是细狭得前体部,往后就是膨大得中 食道球,之后就是狭部,其后就是膨大 得食道腺。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 球附近,而腹食道腺则开口于中食道 球腔内。
植物病原线虫ppt课件
![植物病原线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b5c5859b6648d7c0c74643.png)
下分侧尾腺纲和无侧尾腺纲,按照 Maggenti(1987)和Hunt(1993)的分类系统,具 体分类见教材213页
植物病原线虫分布在垫刃目、滑刃目、矛线目和三矛目
整理版课件
34
农业重要植物寄生线虫属的分类地位
侧尾腺口纲 垫刃目 Anguina 粒线虫属 Ditylenchus 茎线虫属 Tylenchonrhynchus 矮化线虫属 Pratylenchus 短体线虫 Radopholus 穿孔线虫属 Hirschmaniella 潜根线虫属 Scutellonem 盾线虫属 Helicotylenchus 螺旋线虫属
整理版课件
23
❖ 线虫分布在从土表以下 5cm到 15cm土层, 尤其是植物根际土壤中更多。
❖ 线虫在土壤中的蠕动没有方向性。线虫在土 壤中移动的范围很少超过30~100cm。
❖ 线虫的传播途径:以被动传播为主,包括 ❖ 人为传播:种子苗木调运及包装物
❖ 自然力传播:水流(灌溉水)及风、农具的 携带等;昆虫(松墨天牛、棕榈象甲)
整理版课件
14
口 体部 峡部 食
道 食道腺
肠
直 肠
肛门
消化系统
线虫食道类型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
整理版课件
15
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
整理版课件
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
子宫 阴道
阴门
后阴 子宫囊
16
雄性生殖系统
整理版课件
精巢(睾丸) 精囊 输精管 泄殖腔
附属交配器官
17
神经系统----由数百个神 经细胞组成,神经环 是最显著的的结构。 侧神经、亚腹神经、 亚背神经、侧器神经
小麦粒线虫则 1年仅发生 1代。
整理版课件
植物病原线虫分布在垫刃目、滑刃目、矛线目和三矛目
整理版课件
34
农业重要植物寄生线虫属的分类地位
侧尾腺口纲 垫刃目 Anguina 粒线虫属 Ditylenchus 茎线虫属 Tylenchonrhynchus 矮化线虫属 Pratylenchus 短体线虫 Radopholus 穿孔线虫属 Hirschmaniella 潜根线虫属 Scutellonem 盾线虫属 Helicotylenchus 螺旋线虫属
整理版课件
23
❖ 线虫分布在从土表以下 5cm到 15cm土层, 尤其是植物根际土壤中更多。
❖ 线虫在土壤中的蠕动没有方向性。线虫在土 壤中移动的范围很少超过30~100cm。
❖ 线虫的传播途径:以被动传播为主,包括 ❖ 人为传播:种子苗木调运及包装物
❖ 自然力传播:水流(灌溉水)及风、农具的 携带等;昆虫(松墨天牛、棕榈象甲)
整理版课件
14
口 体部 峡部 食
道 食道腺
肠
直 肠
肛门
消化系统
线虫食道类型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
整理版课件
15
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
整理版课件
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
子宫 阴道
阴门
后阴 子宫囊
16
雄性生殖系统
整理版课件
精巢(睾丸) 精囊 输精管 泄殖腔
附属交配器官
17
神经系统----由数百个神 经细胞组成,神经环 是最显著的的结构。 侧神经、亚腹神经、 亚背神经、侧器神经
小麦粒线虫则 1年仅发生 1代。
整理版课件
常见植物病害PPT幻灯片课件
![常见植物病害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2a0e7de518964bcf847cfd.png)
67.5~75.0g (a. i)/亩,间隔 10~15天,针对水稻中、下部兑 水喷雾或泼浇1~3次;b. 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用1次28%复 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
20
白叶分蘖期后才比 较明显。
病状: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型斑。 病症: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按传播方式分:土传、气传、种传、虫传等。 按生育期分:苗期、成株期、储藏期病害。 按作物分:小麦、玉米、水稻等。
6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病状+病征 病状及类型:
1. 变色 2. 坏死 3. 萎蔫 4. 腐烂 5. 畸形 病征及类型:
1. 霉状物 2. 粉状物 3. 颗粒物 4. 锈状物 5. 脓状 物
时 用药。防治叶瘟,于田间见急性斑为发病初期;防治穗 瘟,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施药,着重在抽穗期保护, 特别是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为防治适期。
发病初期20%三环唑1000倍液喷施。抽穗期喷施45% 硫环唑WP300倍液,20%三环唑悬浮剂400-600倍液或13% 三环唑春雷霉素350-400倍液等喷施一次。
7
病原物如何越冬越夏
1、种子和繁殖材料 2、田间病株 3、土壤和粪肥 4、介体昆虫
8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气流传播 土壤传播 昆虫传播 风雨传播 人为传播(种子、繁殖材料)
9
病原物的侵入方式
1、直接侵入 2、从伤口侵入 3、自然孔口
病害三角
寄主植物
10
19
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通过气孔穿破表皮直接侵入。 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主要动力。 水稻密植时易再侵染。 防治方法:防治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策略。 1. 清除菌源,打捞“浪渣”,不用病稻草还田,铲除田间杂
20
白叶分蘖期后才比 较明显。
病状: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型斑。 病症: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按传播方式分:土传、气传、种传、虫传等。 按生育期分:苗期、成株期、储藏期病害。 按作物分:小麦、玉米、水稻等。
6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病状+病征 病状及类型:
1. 变色 2. 坏死 3. 萎蔫 4. 腐烂 5. 畸形 病征及类型:
1. 霉状物 2. 粉状物 3. 颗粒物 4. 锈状物 5. 脓状 物
时 用药。防治叶瘟,于田间见急性斑为发病初期;防治穗 瘟,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施药,着重在抽穗期保护, 特别是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为防治适期。
发病初期20%三环唑1000倍液喷施。抽穗期喷施45% 硫环唑WP300倍液,20%三环唑悬浮剂400-600倍液或13% 三环唑春雷霉素350-400倍液等喷施一次。
7
病原物如何越冬越夏
1、种子和繁殖材料 2、田间病株 3、土壤和粪肥 4、介体昆虫
8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气流传播 土壤传播 昆虫传播 风雨传播 人为传播(种子、繁殖材料)
9
病原物的侵入方式
1、直接侵入 2、从伤口侵入 3、自然孔口
病害三角
寄主植物
10
19
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该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通过气孔穿破表皮直接侵入。 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主要动力。 水稻密植时易再侵染。 防治方法:防治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策略。 1. 清除菌源,打捞“浪渣”,不用病稻草还田,铲除田间杂
《植物病虫害知识》PPT课件
![《植物病虫害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73945ecc22bcd127ff0c6f.png)
由于病虫害的泛滥,会使多年的园林效果化为乌 有。
精品医学
20
精品医学
21
精品医学
22
精品医学
23
精品医学
24
精品医学
25
松突圆蚧自1982年在珠海、深圳首次发现后,以 每年发生面积扩大6.7万hm2的速度向内地扩展,到 1998年全国发生面积约110.3万hm2,其中受害连片 枯死已更新砍伐超过13万hm2,损失木材3 000万m3 以上。
翅 生活环境 代表种
昆虫纲 头、胸、 1对 0~3个 1对 3对 2对或 陆生或 蝗虫
腹
0~1对 水生
蛛形纲 头胸、腹 无 2~6对 无 2~4对 无
陆生
蜘蛛
甲壳纲 头胸、腹 1对 唇足纲 头、胴 1对
无 2对 至少5对 无 水生、少 虾、蟹 数陆生
无 1对 每节1对 无
陆生
蜈蚣
重足纲 头、胴 1对 无 1对 每节2对 无
8
精品医学
9
冬孢子角膨胀
冬 孢 子 角
吸 水 胶 化
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
精品医学
10
精品医学
11
精品医学
12
精品医学
13
精品医学
14
侧柏叶枯病
精品医学
15
精品医学
16
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原产热带美洲, 属藤本植物。薇甘菊喜欢阳光,只要一生 根就想尽办法攀着大树向上爬,爬到顶上 就迅速蔓延,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而下面 的植物就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
精品医学
85
失绿黄斑
曲叶 片 卷
虫瘿
精品医学 叶皱畸形
86
3.虹吸式口器
常见昆虫: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
精品医学
20
精品医学
21
精品医学
22
精品医学
23
精品医学
24
精品医学
25
松突圆蚧自1982年在珠海、深圳首次发现后,以 每年发生面积扩大6.7万hm2的速度向内地扩展,到 1998年全国发生面积约110.3万hm2,其中受害连片 枯死已更新砍伐超过13万hm2,损失木材3 000万m3 以上。
翅 生活环境 代表种
昆虫纲 头、胸、 1对 0~3个 1对 3对 2对或 陆生或 蝗虫
腹
0~1对 水生
蛛形纲 头胸、腹 无 2~6对 无 2~4对 无
陆生
蜘蛛
甲壳纲 头胸、腹 1对 唇足纲 头、胴 1对
无 2对 至少5对 无 水生、少 虾、蟹 数陆生
无 1对 每节1对 无
陆生
蜈蚣
重足纲 头、胴 1对 无 1对 每节2对 无
8
精品医学
9
冬孢子角膨胀
冬 孢 子 角
吸 水 胶 化
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
精品医学
10
精品医学
11
精品医学
12
精品医学
13
精品医学
14
侧柏叶枯病
精品医学
15
精品医学
16
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原产热带美洲, 属藤本植物。薇甘菊喜欢阳光,只要一生 根就想尽办法攀着大树向上爬,爬到顶上 就迅速蔓延,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而下面 的植物就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
精品医学
85
失绿黄斑
曲叶 片 卷
虫瘿
精品医学 叶皱畸形
86
3.虹吸式口器
常见昆虫: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3)矛线型食道
口针强大,食道分两 部分,食道管的前部 较细而薄,渐向后加 宽加厚,呈瓶状。
矛线型食道
.
11
3. 生殖系统
雌虫生殖系统由 卵巢、输卵管、受 精囊、子宫、阴道 和阴门组成。 雄虫生殖系统由 睾丸、精囊、交合 刺、引带和交合伞 组成。
.
12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
植物线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卵(孵化) 幼虫(4次蜕皮) 雌雄成虫(交配)
第二节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
.
1
四、植物病原线虫
※概述
线虫(nematdes)又称蠕虫(helminthes),是一类低 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 中,其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 起病害。
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 虫,或简称植物线虫。
.
2
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的病 害症状相似,因此常称线虫病。习惯上都把寄生线 虫作为病原物来研究,所以它是植物病理学内容的 一部分。
(1)垫刃型食道 整个食道可分为四部分,靠近口孔是 细狭的前体部,往后是膨大的中食道 球,之后是狭部,其后是膨大的食道 腺。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球附近, 而腹食道腺则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
垫刃型食道
.
9
(2)滑刃型食道
整个食道构造与垫刃型食道 相似,但其背、腹食道腺均 开口于中食道球腔内。
滑刃型食道
.
21
(2)根部症状:有的生长点被破坏而停止生 长或卷曲,根上形成瘤肿或过度分枝,根部 组织的坏死和腐烂等。
.
22
.
23
.
24
.
25
2. 线虫的分离及鉴定 3. 接种试验
.
26
(六)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
1. 耕作措施
(1)轮作
选择非寄主植物。如马铃薯金线虫 (Heterodera rostochiensis);大豆囊状线虫(H. glycines);苜蓿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及 一些根瘤线虫均有其特定之寄主,选择非寄主较 易。
.
16
(五)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诊断要点
1. 田间分布及症状观察
(1)植物地上部症状:有顶芽和花芽 的坏死,茎叶的卷曲或组织的坏死, 形成叶瘿或种瘿等。
地上部的生长受到影响,表现为植株 矮小,色泽失常和早衰等症状,严 重时整株枯死。 piggy-back plant 叶线虫危害症状
.
17
菊花叶线虫危害症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一般性状
唇 区
1. 形态和结构
植物线虫大多数呈蠕虫状, 雌雄同形,除生殖器官有差别 之外,其他的形态结构都相似。
少数是雌雄异形,雄虫为线 形,雌虫幼虫期为线形,成熟 后膨大呈梨形、球形或柠檬形。
.
5
.
6
线虫的体壁几乎是透明的,所以能看到它 的内部结构。体腔是很原始的,其中充满了一种 液体,即体腔液。体腔液湿润各个器官,并供给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可算是一种原始的血液, 起着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作用。线虫缺乏真正的呼 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在适宜条件下,完成一代一般只需3~4个 星期,多数线虫一年可以完成多代,少数 线虫一年只完成一代。
.
13
(三) 生态特性
线 虫 发 育 最 适 温 度 一 般 在 15 ~ 30℃ 之 间 , 45 ~ 50℃的热水中10 min即可杀死线虫。
线虫一般是通过人为的传带、种苗的调运、风和 灌溉水以及耕作农具的携带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
18
秋海棠叶线虫病
.
19
蕨类植物叶线虫病
.
20
叶线虫寄主范围:
胜红蓟属(Ageratum)、银莲花属(Anemone)、
花烛属(Anthurium)、秋海棠属(Begonia)、鞘 蕊花属 (Coleus)、报春花属(Cyclamen)、珊瑚 铃属 (Heuchera)、木槿属(Hibiscus)、玉簪属 (Hosta)、凤仙花、鸢尾、女贞属 (Ligustrum)、 百合、水仙属 (Narcissus)、兰科植物 (Orchids)、天竺葵属 (Pelargonium)、草夹竹 桃属 (Phlox)、非洲紫苣苔属 (Saintpaulia)、 鼠尾草属 (Salvia)、大岩桐( Sinningia gloxinia)等。
已报道的植物寄生线虫5700多种。它对全世界 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每年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
如根结线虫可以危害100多种重要的果树、蔬菜 和花卉植物,使寄主生长衰弱、根部畸形。
.
3
近年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已 传人我国并在江苏、安徽等省蔓延,引起一些松 树树种的毁灭性危害。因此,植物的线虫病害一 直受到人门的重视。
.
27
(2)休耕法
耕地休闲是保持相当长之时间无植物 在田间生长。通常是以犁、耙等将土壤翻 起整平再施以杀草剂以阻止植物之生长。
植物寄生线虫在土壤中有许多天敌。
.
14
(四)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
1. 机 械 损 伤 ——The direct mechanical injury inflicted by nematodes while feeding causes only slight damage to plants. 2. 营养掠夺和营养缺乏——由 于线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 或者由于线虫对根的破坏阻碍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
7
2. 消化系统 从口孔到肛门的直通管道。
口针:中空、针刺状的器官; 作用:穿刺植物细胞和组织, 并向其中分泌酶。
口孔 口腔 食道
肠
直肠 肛门
口孔周围有唇, 通常有6个突出 的唇片
中部膨大形成中食道球,有的还
有(3后个食,道作球用,是食分道泌头后唾部端液为侧或食面消道观化腺液)
.
8
食道类型(食道类型是线虫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
15
3. 化学致病——线虫的食道腺能分泌各种酶或其他 生物化学物质,影响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代 谢;Most of the damage seems to be caused by a secretion of saliva injected into the plants while the nematodes are feeding. 4. 复合侵染——线虫侵染造成的伤口引起真菌、细 菌等微生物的次生侵染,或者作为真菌、细菌和病 毒的介体导致复合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