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朗读品味文字关注表达
——《雾在哪里》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雾在哪里》是一篇文字清新、语言优美的童话故事。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

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

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雾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通过朗读好雾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运用“无论是_______,还是_______,都看不见了。

”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片段一: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
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读完以后标上自然段,圈出生字宝宝。

师:看你们读的这么认真,这些生字你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要记住哦,一会去掉拼音,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们。

生:指名读(一行行读)。

师:难度加大,不仅要读准还要组个词,想挑战吗?坐端正。

生:再开火车组词
师:记住了生字我们又可以朗读啦!孩子们,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雾啊?
生:又淘气又顽皮的雾。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师:这里有两个词语宝宝,仔细看老师写哦。

谁来读。

生:(指读:淘气、顽皮。


......
师:雾孩子越藏越有趣,越玩越高兴,不知不觉便来到了——
生:岸边。

师:他说——
生: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师:谁来读?(出示图,指读词。

“海岸”)
生读词。

师:海边我们快说是——
生:海岸。

师:那河边可以说——
生:河岸。

师:湖边可以说——
生:湖岸。

师:(评:你们太聪明了!)当雾把海岸藏起来时,景色又有什么变化?一起读——
生: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师:(教写:屋)“屋”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教写:尸字头要扁,“至”微微偏右。

生练写,展示)
师:字写得好,放在句子中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出示桥梁图片)看,这就是桥梁,古时候啊不管是房梁还是桥梁都是用木头搭建的,所以梁的下面是——
生:木字底。

师:读一读。

(指名)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词“甚至”)。

词读得好,相信你们能把句子读的更好(生读,师点拨:大到房屋桥梁,小到行人、小黑猫都看不到了,这种表示意思更进一步的就叫——“甚至”)师:谁想读。

生读句子。

师:都看不见了,我们再慢一点轻一点地读读这句——都看不见了。

你们真像个小朗诵家呀,老师都没听够呢,再读一遍好吗?
[反思]
崔峦老师说得好:“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

”学习生字,第一次见面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第一印象之后,要当堂采取多种方式复习巩固。

在教学时,教师采用先集
中识字后随文识字的方法,指读,开火车读,借助图片,借助语境,将识字与阅读融为一体。

实践告诉我们,不断复现是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

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把字、词、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了。

在初步体会词语的意思并练习运用时,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增强语言的积累和和运用意识。

教学片段二:借助关键词句,体会雾的淘气
师:从哪能看出雾又淘气又顽皮呢?
生: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把什么藏起来。

师:你真会读书!原来雾把(大海或是......)藏起来了,
师:除此之外,雾还把谁藏起来了?找到后用笔圈出来。

(板书:藏)谁来说。

生:大海、天空、太阳、海岸、自己。

师:你在哪找到的?请大家都看这一段。

生:读句子。

(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应词语)
师:原来雾孩子先飞到了海上,把——
生:大海、天空、太阳藏了起来,接着他又来到了岸边,把——
生:海岸、城市藏了起来,最后他躲在城市上空,把——
生:自己藏了起来。

师:谁能根据提示填一填
生:填空。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看,一个“藏”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雾的淘气、顽皮。

……
师: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

他小心翼翼地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生: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生接读)
师:你们平时爱玩躲猫猫吗?我们在躲的时候都要——
生:我们要小心翼翼藏起来。

师:没错,那读的时候,语气要轻一点。

谁来读。

生读句子
师:你不仅读的好,声音也那么好听。

生再读。

师:看来顽皮的雾还是个躲猫猫高手呢。

生齐读。

师:看来,我再也没有什么可藏的了。

所以,他把谁藏起来了?
生:他自己。

师:他淘气地说——
生: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师:哇,自己和自己躲猫猫,多有意思啊!谁还想读。

生读句子。

师怪不得作者说雾是个——
生: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师:请女生问男生答。

男女生接读。

师:女孩子们已经悄悄地把自己藏起来了,男生准备好了吗?
男生问女生答。

师:多么顽皮可爱的孩子呀,我们一起来当这个顽皮的雾孩子吧。

(师问生答)
[反思]
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新提出的重点学习的语文要素。

如何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呢?语文学习“以读为本”“读中体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圈画相关词语、充分读句读文中抓住关键词句,从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抓住一个“藏”字,把握文章脉络,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培养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教学片段三:展开想象学会表达
师:听,雾轻轻地向我们走来,轻柔的白雾为原本苍翠的家乡增添了几分诗情,几分画意。

她来
得悠悠,去得轻盈,悠闲极了。

飘啊飘啊、现在他来到了我们二小,(出示填空)雾把二小藏了起来,无论是——
生: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都看不见了。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生:无论是人,还是花花草草,都看不见了。

师:一眨眼,雾又来到了景观河,雾把景观河藏了起来,无论是——
生:无论是栈桥,还是小船,都看不见了。

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也就是要练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

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看着孩子们熟悉地方的图片说一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呢?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为有图片,学生有话可说,因为前面有句式训练的铺垫,孩子们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孩子也有了说的积极性。

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

[课后思考]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平平淡淡、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去教学,起点要低,方法要活,要求要严,训练要实。

处理好识字、阅读和表达间的关系,把识字方法、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既提高识字效率,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