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淤胆型肝炎30例临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淤胆型肝炎30例临床分析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型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其发病机理目前还尚未明了,近些年来这类病例临床上似有增多之趋势,往往可造成误诊或早期不能诊断而影响治疗。

现就我院感染科1998
年1月至2010年3月止收治的30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如下:
1 诊断标准
以传染病学第七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分型⑴为诊断标准。

2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2岁至68岁,平均为41岁。

3 临床表现
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右上腹隐痛及乏力等症状。

18例病初有低热;12例表现有恶心、呕吐;5例有腹胀;皮肤搔痒者有27例,占90%;肝肿大10例,占33.3%;大便陶土色者12例,占40%。

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不同程度的异常,少数病例经治疗后有饮食亢进现象。

4 实验室检查
本组病例经血清免疫学抗原抗体检测,其中血清抗hav-igm阳性者为19例,占63.3%;hbsag阳性者为11例,占36.6%;总胆红素最高为498umol/l,最低为178umol/l,平均为292umol/l,一分钟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之比均大于50%,血清alt和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清胆固醇测定,增高有21例,占70%;血清碱性磷酸酶(akp)
26例均有增高,占86.6%;血清r-谷氨酸转肽酶(r-gt)16例均有增高,占53.3%。

本组所有病例尿胆红素均为阳性,尿胆原均为阴性,30例全部经b 型超声波检查,均未发现胆囊及胆道结石,未发现胆、胆道及胰腺肿瘤,8例行电子胃镜检查,除5例发现胃炎外,余无特殊异常。

5 诊断
30例均为临床诊断,其中误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4例,占13.3%;误诊为重症型肝炎的3例,占10%;误诊为胆囊炎的1例,占3.3%。

6 治疗及效果
30例均在一般护肝、退黄治疗基础上使用苯巴比妥或/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其开始治疗剂量为苯巴比妥
30-60mg/天,分1-2次口服,强的松的剂量为30-40mg/天,分1-2次口服,地塞米松均使用在重度黄疸病人,剂量为10-20mg/天,静脉给药,使用地塞米松静滴疗程不超过7天。

本组9例病例使用苯巴比妥治疗,其中总胆红素最低为178umol/l,最高为230umol/l,平均为196umol/l,治疗后黄疸消退,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最短为25天,最长为65天,平均为43天,30例病例中,8例在病程中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中总胆红素最低为186umol/l,最高为418umol/l,平均为314umol/l,治疗后黄疸消退,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最短为30天,最长为79天,平均为56天。

本组病例中还有13例病程中曾交替或同时使用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苯巴比妥,其原因主要为某种药物退黄效果不十分满意。

其中
血清总胆红素最低为196umol/l,最高为498umol/l,平均为
372umol/l。

黄疸消退,尿胆红素恢复正常最短为33天,最长达94天,平均61天。

30例淤胆型肝炎,苯巴比妥治疗一般在30天内,个别病人减量延长至45天,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至30天,少数病人减量延长至60天左右。

病程中停药或减量过快至胆红素反跳3例,(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2例,停用苯巴比妥1例)继续使用该药物仍有意义。

本组30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及胆红素全部恢复正常,症状缓解,8例经1年左右随诊无复发。

7 讨论
病毒性淤胆型肝炎近年来似有增多之趋势,本组30例占同期病毒性肝炎的8.2%。

该型多见于成年患者,发病率甲型病毒性肝炎明显多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别为63.3%(19/30)和36.6%(11/30)。

淤胆型肝炎临床常见特点有:1、黄疸深至少中度。

2、持续时间较长。

3、黄疸与临床不成平行关系,黄疸虽深,但一般情况较逍遥,少数病人病程中黄疸加深而消化道症状反而好转。

4、黄疸虽深但肝功能损害却较轻,呈所谓的酶疸分离现象而被误诊为重型肝炎。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苯巴比妥治疗绝大多数均有效,故可用作试验性治疗,黄疸常明显下降,但有可能在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反跳。

6、预后大多良好,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发展成重型肝炎或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机理,苯巴比妥有微粒体酶诱导作用,可促进胆汁输送排泄而退黄。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肝细胞内亚微结构有保护作用,保护溶酶体的分解,抑制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促进胆汁合成及分泌,使胆管内淤胆消退,利于胆红素代谢从而达到利胆退黄作用。

本组30例因黄疸程度不一,病原学分型不同虽未能随机分组对照,但从临床实践上来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退黄效果较苯巴比妥为好而迅速,但有一定的禁忌症和副作用,故对禁忌症的患者和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可尽量使用苯巴比妥治疗,以防病毒复制加剧和抑制人体免疫之可能。

对高度黄疸的病例则可选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能尽快退黄,有时可因某药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或交替使用,以减轻副作用缩短病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苯巴比妥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虽然是比较陈旧而传统的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显著,价格便宜,治疗方法简便,故仍值得继续推广及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