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稻田鱼鳖混养技术——三江侗族自治县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 西 农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第38卷 第5期Vol.38,No.52023年10月October,2023
42
广西稻田鱼鳖混养技术—三江侗族自治县模式
荣仕屿1 张讯潮2 李岚3* 李文红4 韦领英5 黄恺1 罗璇1 李黄川1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九农咨询策划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3.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站,广西 南宁 530022;
4.广西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5.三江侗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柳州 545500)
摘要: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资源丰富,为充分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本研究根据县域稻田特点、气候环境、种养经验,摸索出适合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生态种养模式。
通过鱼坑(鳖池)、鱼沟(鳖沟)建设、防逃设施、稻田消毒、养殖及种植品种选择、稻田施肥、投饵管理、田间巡视等种养技术,开展“水稻+本地鲤鱼+黄沙鳖”混养及示范。
根据测产结果,在不影响稻谷产量的前提下,黄沙鳖平均产量达1995 kg/hm 2,本地鲤鱼达540 kg/hm 2,较传统稻田养殖新增利润约210000元/hm 2,且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关键词:稻田;鱼鳖混养;技术;模式
中图分类号:S964.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3-4374(2023)05-0042-05
The Polyculture Technology of Fish and Soft-shelled Turtle in Paddy Fields of Guangxi:The Mode
of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Rong Shi -yu 1, Zhang Xun-chao 2, Li Lan 3*, Li Wen-hong 4, Wei Ling-ying 5, Huang Kai 1, Luo Xuan 1, Li Huang-chuan 1
(1.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ish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2.Guangxi Jiunong Consulting Planning Co., Ltd.,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3.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vestock Station,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4.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5.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Liuzhou, Guangxi 545500, China)
Abstract: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of Guangxi is rich in paddy field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expand the space of aquaculture, increase the income of local farmers and help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y paddy field, climate environment, planting and breed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ish pit ( soft-shelled turtle pond ), fish ditch ( soft-shelled turtle ditch ), escape prevention facilities, paddy field disinfection, breeding and planting variety selection,
paddy field fertilization, bait management, field inspection and other planting and breeding techniques, the polyculture and demonstration of “ rice + local carp + Huangsha soft-shelled turtle” were carried out. 收稿日期:2023-05-10 修回日期:2023-05-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大石山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21YFD1100100);三江侗族自治县稻鱼螺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21YFD1100107)。
第一作者简介:荣仕屿(197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和基层农技推广、渔业三品一标等推广与应用工作。
*通讯作者:李岚(1988—),女,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43荣仕屿等:广西稻田鱼鳖混养技术——三江侗族自治县模式
第5期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yield measurement, without affecting the yield of rice,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Huangsha soft-shelled turtle was up to 1995 kg / hm2, and the local carp was up to 540 kg / hm2, the profit of breeding mode was about 210,000 yuan / hm2 more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paddy field breeding, and promote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chieved more significant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 paddy field, polyculture of fish and soft-shelled turtle, technology, mode
为促进种养结合,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结合当地稻田特点、气候环境、种养经验,积极开展“稻+鱼+鳖”立体生态混养,推动种植业与渔业有机结合[1],充分利用稻田的立体空间为鱼、鳖提供自然生长环境,形成“鱼鳖食昆虫杂草—鱼鳖粪肥还田”生态平衡体系,达到减少施用化肥农药,提升水稻、鱼、鳖品质的目的。
为进一步推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生态种养模式,掌握基础数据,进行效益分析,试验开展了“水稻+本地鲤鱼+黄沙鳖”立体种养示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三江侗族自治县宁涛种养专业合作社稻田养殖黄沙鳖、本地鲤鱼试验示范基地,稻田面积
0.867 hm2。
1.2 养殖方法
1.2.1 鱼坑(鳖池)建设
根据稻田面积,建设占稻田面积3%~5%的鱼坑(鳖池),鱼坑入土深度0.6 m,水深0.75~0.9 m (含稻田水面深度),四周用砖头水泥加固,开设3~5个出水口与稻田相通。
在鱼坑边沿,建设长2 m,宽2 m,深0.5 m的沙池,以供黄沙鳖晒背、亲鳖产卵繁殖所用。
鱼坑上方使用硬木或水泥柱搭建遮阳棚,并种植瓜果等藤蔓植物达到遮阳效果。
1.2.2 稻田鱼沟(鳖沟)
田基使用砖头水泥加固硬化至0.4 m高,稻田中设置田字、目字、工字、十字、日字、井字等形状鱼沟(鳖沟),鱼沟宽度和深度保持在0.3~0.5 m,水深保持在0.35 m以上。
1.2.3 防逃设施
由于黄沙鳖具有攀爬逃跑的习性,稻田四周要用高出地面40~50 cm的光滑铁皮或瓷砖形成围墙阻挡,防止养殖的黄沙鳖、鱼类逃逸。
1.2.4 稻田消毒
可以在耕种前使用生石灰、茶麸等进行消毒。
无水的稻田,每公顷用生石灰1050 kg左右;若稻田带水消毒则每公顷用生石灰1500 kg左右,加水搅拌后,立即均匀泼洒。
1.2.5 养殖及种植品种选择
鳖类养殖品种可以选用黄沙鳖、中华鳖,规格应统一,挑选体质好、无伤病的苗种。
鱼类养殖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生长环境要求不严,对水稻生产无不利影响的品种,如食性杂的鲤鱼、鲫鱼、本地鲤鱼、泥鳅等品种。
水稻品种选择耐湿、耐肥、抗倒伏、抗病力强、高产的品种,如“野生优703”“深两优5814”“壮乡优1205”“中浙优1号”等。
1.2.6 苗种投放
鱼类放养时间:尽量延长鱼类的养殖周期,尽早投苗。
早稻田在插秧15 d后可放养鱼苗鱼种,中稻田插秧7 d后可放养鱼苗鱼种。
鳖类放养时间:早稻田5月下旬分蘖后,加高水位至15~30 cm后投放黄沙鳖过冬苗种。
投放时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投苗量及规格:黄沙鳖苗种规格50~75 g,投放密度4500只/ hm2。
本地鲤鱼苗种规格15~20 g/尾,投 放密度2250尾/ hm2。
苗种放养时,一般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 min 消毒,再缓缓倒入鱼坑中。
1.2.7 稻田施肥
初次开展稻鳖养殖的稻田需要施农家堆肥或有机肥作为底肥,每公顷稻田施用腐熟过的农家肥(人畜粪和沼气渣水等)15000 kg作基肥,供水稻生长,也可为黄沙鳖提供养料。
1.2.8 投饵管理
黄沙鳖主要以螺、小鱼、水生昆虫等为饵料,鳖苗入田后,即可投喂小鱼、小虾、猪肝或是采集稻田周边的福寿螺等动物性饲料混合适当全价配合饲料投喂。
投饵量为鳖体重2%~4%,6~9月适当多
广 西 农 学 报
442023年
投些,10月以后适当少投些。
1.2.9 田间巡视
坚持每天检查巡视两次,观察水位、鳖和鱼的活动等情况。
应及时驱赶或消灭黄鳝、田鼠、水蛇、鸟类等捕食鱼类的动物,有条件的可以设置防天敌网。
1.2.10 水位保持
经常疏通鱼沟、鱼坑,尽量做到沟沟相通、沟坑相通。
稻田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水深最好保持15~20 cm。
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防止水温过高。
水稻返青期,田水低于田面,黄沙鳖在鱼坑中活动。
水稻分蘖至成熟期,田水与坑水持平,黄沙鳖与水稻共生。
水稻成熟至再次种植前,沟水低于田面,黄沙鳖回到鱼坑中活动。
1.2.11 晒田
先排放田水,让黄沙鳖、鱼类进入鱼沟、鱼坑后,方可晒田。
1.2.12 种养殖周期
水稻:一年种植两造,包括一季稻和再生稻。
其中一季稻于3~4月种植,再生稻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割下稻株的约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底部1/3植株和根系,经施肥和培育后,让其再长出第二季稻谷。
黄沙鳖:养殖周期2~3年。
本地鲤鱼:养殖周期5~6个月。
1.3 测产方法
根据种养对象生长周期情况,分别对黄沙鳖、本地鲤鱼、水稻的产量进行现场测算。
通过在基地试验田内以S线随机选取三块田,每块面积 0.067 hm2以上,进行水稻实收测产,计算出平均数作为水稻公顷产量。
随机抽取稻田养殖本地鲤鱼15尾,测量体长和重量,并计算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以了解本地鲤鱼生长状况。
随机抽取稻田养殖黄沙鳖30只,测量体长、体宽和重量,并计算平均体长、体宽和平均体重以估测黄沙鳖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田养殖黄沙鳖测产分析
稻田养殖黄沙鳖测产结果见表1。
测产基地稻田面积0.867 hm2,种植水稻品种为“野生优703号”,一季稻测得干谷产量8667.15 kg/hm2;再生稻测得干谷产量为5014.5 kg/hm2。
投放平均规格50~70 g/只黄沙鳖苗种,随机抽取 养殖周期为155 d稻田养殖的黄沙鳖30只(共12.5 kg),经测量、称重,平均体长11.7 cm,平均体 宽11.5 cm,平均体重417 g。
表1 稻田养殖黄沙鳖测产结果
序号体重(g)体长(cm)体宽(cm)序号体重(g)体长(cm)体宽(cm)1533.314171636011.515 2666.61520174901216.5 337612151826810.514.5 448013171940212.516 537811.515.5203011114.5 6522.712.517.52134811.514.5 7396.812162232211.514 8417.41215.52331411.514.5 94181215.5243601215 10636.913.518253771215.5 1143012152640712.516 1228310.513.5274261216.5 1334011142835811.515 1455913182930410.513.5 1559912.517.53037911.514.5
45荣仕屿等:广西稻田鱼鳖混养技术——三江侗族自治县模式
第5期
2.2 稻田养殖本地鲤鱼测产分析
稻田养殖本地鲤鱼测产结果见表2。
投放平均规格16 g/尾本地鲤鱼鱼种,随机抽取的养殖周期为140天稻田养殖的本地鲤鱼15尾(共4.3 kg),经测量、称重,其平均体长22.43 cm,平均体宽8.2 cm,平均体重286.7 g。
平均成活率82%,平均产量为540 kg/hm2。
表2 稻田养殖本地鲤鱼测产结果
序号体重(g)体长(cm)序号体重(g)体长(cm)123021938025 2253221027322 3352231126822.5 4248211233024 5420261325821.5 6250211423021 7399251524021.5 821720———
2.3 稻田养殖黄沙鳖测产分析
稻田养殖黄沙鳖测产结果见表3。
投放平均规格50~70 g/只黄沙鳖苗种,随机抽取养殖周期922天稻 田养殖的黄沙鳖30只(共21.38 kg),经测量、称重,平均体长17.48 cm,平均体宽14.8 cm,平均体重712.7 g。
平均成活率50%,平均产量1995 kg/ hm2。
表3 稻田养殖黄沙鳖测产结果
序号体重(g)体长(cm)体宽(cm)序号体重(g)体长(cm)体宽(cm)194022151682018.516 278019141782017.815.3 364018141878013.512.5 48101916194101916 573019.516.82079017.514.8 680017.815.5216601613.5 757016.5142259019.516 860015.513.52398017.515 99001915.52477016.514.5 1092018.515.6255801613.6 1155015.813.62658015.214 1276017.514.8275601714.5 1377017.515.52872015.513.8 1461016.5142948017.815.2 1578017.6153068017.215.5
(下转第113页)
113
黄稳妃等:生猪屠宰场建设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的思考
第5期
[10]韩志龙.加强屠宰环节管理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几项措施[J].饲料博览,2020(6),78[11]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在加工流通环节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公告[EB/OL].
(2019-04-03)/gk/tzgg_1/
gg/201904/t20190403_6177964.htm
[12]董芳,宋玉琴,宋青.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确认及应用[J].食品与药品,2021,
23(4):375-379.[13]何世成,王昌建,林源,等.湖南省部分屠宰场非洲猪瘟监测[J].中国动物检疫,2019(6):13-14.[14]于国兴,俞国红,石晓燕.养猪场运输车辆洗消烘干站设计及使用[J].农业工程2020:11.
[15]孟凡国.非洲猪瘟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J].当代畜牧,2021(6),81-82.
(责任编辑:杨翠)
3 结论与讨论
3.1 技术要点分析
“稻+鱼+鳖”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的稻田,在高温季节要注意换排田水,防止水温过高,干旱季节注意保水,雨季做好防涝。
为降低鱼坑(鳖池)对稻田产量的影响,其建设面积以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为宜。
苗种投放时要注意调节水的温差,最合适的水温一般在24~26℃。
平时巡田注意观察鱼鳖的活动及进食情况,及时掌握鱼鳖的生长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3.2 效益分析
根据养殖示范点测产结果,在保证稻谷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获得了优质水产品黄沙鳖、本地鲤鱼。
黄沙鳖平均产量1995 kg/hm2,本地鲤鱼540 kg/hm2,生态鳖市场价格160元/kg,本地鲤鱼价格12元/ kg,产值325680元/hm2,较传统稻田养殖新增利润约210000元/hm2。
在稻田里开展“稻+鳖+鱼”综合种养,鳖类可捕食稻田虫害,减少水稻病害发生,提升稻谷质量,降低环境污染。
[3]鳖类活动可以给稻田松土,其排泄物可以肥田,有利于改善稻田环境,提高稻谷产量。
在山区稻田开展“稻+鳖+ 鱼”综合种养,劳动强度不高,老人妇女都可以养殖,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4],改善农村家庭膳食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5]。
参考文献:
[1]王书磊,赵蕾,王亚军,等.广西三江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与展望[J].科学养鱼,2021(8):1-3.[2]陈璐,陈灿,黄璜.“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J].作物研究,2019,33(5):500-502.[3]吕广动,王忍,张印,等.免耕“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的设施建设与维护[J].作物研究,2019,
33(5):490-492.
[4]戴金良,梁茜,张兴旺,等.广西三江县稻田养鱼助推扶贫的成效与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20(3):
50-53.
[5]曾诗淇.渔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J].农林工作通讯,2020(22):62-63.
(责任编辑:黎月娟)
(上接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