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内固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的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晋江市安海医院手外科、创伤骨科
医师:王文心
骨折
骨折的定义:
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
整性或连续性者,称为骨折。
骨折的病因
1 外因 造成骨折的外因系损伤外力,一 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 力和累积性力四种。 2.内因 (1)年龄和健康状况 (2)骨的解剖部位和结构状况 (3)骨骼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分 1.闭合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未 破裂,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骨折 有皮肤或粘膜破裂, 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二)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 1.单纯骨折 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 腱或脏器损伤者。 2.复杂骨折 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 或脏器损伤者。 3.不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 中断者。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4 . 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者。 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骨折段。此类骨折断端多有移位。
(六)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 1.外伤骨折 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 纯属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2.病理骨折 骨质原已有病变,经轻 微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骨折的诊断
骨折的诊断、是通过对患者受伤史、全身 情况、局部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受伤部位的x 线检查等,将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作出骨折是否存 在、骨折部位和类型、移位情况、有无并 发症等正确诊断结果的过程。
其原理是利用球形滑动原则即当螺钉由倾斜圆柱端拧入后其螺钉头沿钢板孔之倾斜承重平面向水平滑动平面移动骨折端即产生向心性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产生加压作用38钢板孔设计成两个半圆柱形拧入螺钉头将顺孔的倾斜面滑移而产生加压安置钢板后于近折段的骨折端在中立导钻引导下钻孔旋攻螺纹道拧入第一枚皮质骨螺钉但不拧紧准确复位骨折并用钩子插入钢板孔向远端牵拉钢板这样使第一枚螺钉处于钢板孔的偏心位上
(三)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1 横断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铀垂直或接近垂直。 2 斜形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成锐角。 3 螺旋形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形。 4.粉碎骨折 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骨折。 5 嵌插骨折 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 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6.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脊椎骨、跟骨骨折等。 7.裂缝骨折 或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常见于颅骨、肩 胛骨等处。 8.青枝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 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 9.骨骺分离 发生在骨骺板部位,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 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故骨骺分离亦属骨折之一种。见于儿童和 青少年。
常用内固定方式及种类
(1)钢丝内固定
(2)螺丝钉(螺栓)内固定
(3)接骨板螺钉内固定
(4)骨圆针内固定 (5)髓内针内固定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 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 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 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术前准备]
1.钢板要求 钢板的横断面应呈弧形,与圆形 骨面可密切贴合,钢板孔应有倾斜的凹陷部,使半沉 头式的螺钉头可以相应嵌入,增加固定效果,并可减 少螺钉头突出而引起疼痛。
2.钢板的选择 钢板种类甚多,应根据骨折部位、 形态及骨的直径选用固定效果好的品种。钢板按 其性能分为普通钢板和加压钢板两种,后者有圆 孔(静力加压)和自身加压钢板(动力加压)及 多种特制规格钢板。现举几种常用的钢板种类如 下:
手法复位及外固定
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骨折内固定
内固定是在骨折复位后,用金属内固 定物维持骨折复位的方法。临床有两 种置入方法:一种是切开复位后置入 内固定物,另一种是在x线透视下,手 法复位或针拨复位后,闭合将钢针插 入内固定。
适应症
(1)手法复位外固定或牵引未能达到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影响肢体功能者。 (2)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含骨骺损伤)或骨折合并脱位,手 法难以达到满意复位,日后肯定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而可能影响骨 折愈合者。 ⑷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肌腱、韧带完全断裂的复杂骨折, 在探查或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及韧带时同期施行内固定。 (5)骨折断端间嵌夹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 膜等)手法难以解脱者。 (6)开放性骨折,在6—8小时之内就诊清创,如伤口污染 较轻且清创彻底者,可同 时行内固定。 (7)多发骨折和多段骨折。 (8)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造成功能障碍者。 (9)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在行植骨术的同时进行内固定。
X线:颈椎正侧,颈椎伸-屈侧位
螺丝钉内固定术
植骨
伤后超过3周以上的骨折,特别在不易愈合 的部位(如桡骨下段、尺骨上段、胫骨下 段),内固定术的同时应施行骨移植,促 进愈合。
[术中注意事项]
1.软组织的分离和骨膜的剥离应尽量减少,显露以能 供钢板的安置即可,以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损害。 2.钢板宜放在骨干较平的一面,必须与骨面紧贴,才 能保证骨折端的密切靠拢;如桡骨不应放在后面。尽量不 将直钢板变形去适应骨的弯度,以免降低其强度。 加压钢板的安放,要根据张力带原则,即钢板置于骨 折的张力侧,钢板即承受张力,经钢板施行加压后,使骨 折张力侧的张力转变为压力。在负重条件下,张力侧在人 体重心线的对侧,例如股骨干骨折,其张力侧在股骨颈对 侧,即外侧略偏后;在不负重条件下,则根据肌群作用、 骨折特点以判断其张力侧。如误将钢板置于张力侧的对侧, 必将增加张力侧的张力,使骨折端分离,既容易造成钢板 折断,也影响骨折愈合
3、钢板的分类 直形长钢板:多用于长骨干骨折。选择钢板的长度应是 断骨直径的4~5倍。一般股骨用8孔,胫骨用6孔,肱骨 用4孔钢板。 成角尖形钢板:多用于股骨髁上骨折或股骨转子间 切骨术。 成角钢板:用于长骨切骨矫形术。 转子钢板:用于股骨颈骨折转子间切骨术后内固定。 三叉形钢板:用于髁部Y或T形骨折。 加压钢板:较普通钢板宽厚,使用时配以加压皮质 骨螺钉,利用加压器或利用特殊设计之钢板(自动加压 钢板),对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及坚强固定作用。
(二)加压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
⑴解剖复位,拧入第一枚加压螺钉,置放钻头导 向器钻孔 ⑵安装加压器,用扳手轻轻旋进,使折端纵向加 压 ⑶利用导钻在钢板孔中心钻孔,在丝锥套引导下, 用丝锥攻纹 ⑷拧入第2、3枚螺钉后,用扳手进一步加压 ⑸用同法拧入第4、5枚皮质骨螺钉 ⑹撤除加压器,拧入最后1枚螺钉
螺钉选择 同螺钉内固定术。 加压器 由加压器孔、钩及加压螺丝组成,配以活 动板手和钻头导向器(导钻)使用
[手术步骤]
(一)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 1.安置钢板 骨折复位后,根据钢板大小, 剥离局部骨膜,用骨折固定器套入骨折后 方,将钢板安置在骨面上,并将骨折端加 压靠拢,然后拧紧骨折固定器的滑动部分, 骨折部与钢板即可暂时被固定在一起,但 应注意露出全部钢板孔以便钻孔
⑴钢板孔设计成两个半圆柱形 ⑵拧入螺钉头将顺孔的倾斜面滑移而产生加压 安置钢板后,于近折段的骨折端,在中立导钻引导下钻孔,旋 攻螺纹道,拧入第一枚皮质骨螺钉,但不拧紧,准确复位骨折, 并用钩子插入钢板孔向远端牵拉钢板,这样,使第一枚螺钉处 于钢板孔的偏心位上。然后于远折段骨折端用偏心导钻(承重 导钻)引导,钻偏心位孔,钻孔位置宜尽量靠近该钢板孔远端, 同法拧入第二枚皮质骨螺钉并拧紧,接着再拧紧第一枚螺钉, 即可使骨折端靠拢,产生加压作用。然后,于钢板孔的中心或 略偏心位拧入其余螺钉
短斜面骨折辅以骨折块间加压
(三)自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
应用自动加压钢板时,则勿需使用加压器。 由于钢板孔是按两个半圆柱图案设计制造的。其 原理是利用球形滑动原则,即当螺钉由倾斜圆柱 端拧入后,其螺钉头沿钢板孔之倾斜承重平面向 水平滑动平面移动,骨折端即产生向心性水平方 向的移动,从而产生加压作用
用加压器行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在骨折复位,放好加压钢板并用持骨器固定后,在短骨折段距 骨折线约1.0cm的钢板孔上,钻一个直径为3.2mm的孔洞,要钻 透两侧皮质骨。用测深器测定孔洞的深度,以便选择长度合适 的螺钉。用丝锥攻出骨孔的纹路,拧入第1枚皮质骨螺钉。再 次复位和固定骨折端与钢板后,置放加压器的钻头导向器,并 钻3.2mm的骨孔。调整加压器,使其钩钩住加压钢板的端孔, 并使加压器的孔对准骨孔,拧入1枚普通螺钉,以固定加压器。 维持解剖复位下,用套管扳手轻轻拧紧加压器,使两折端初步 纵向加压。然后,用 40mm长 3.2mm直径的钻头经导向器钻孔, 用丝锥攻出骨孔纹路,将第2、3枚皮质骨螺钉拧入加压钢板剩 余的2个孔洞内。注意钻孔时一定要对准钢板孔的中心,攻纹 时一定要用丝锥套保护,以免丝锥被卡或周围软组织卷入而损 伤。用扳手进一步拧紧加压器,使骨折端紧密连接,压力可达 40~50kg。加压后复查骨折端有无移位,如无移位,用相同方 法,在有加压器侧的钢板上拧入第4、5枚皮质骨螺钉。最后, 松开、取下加压器拧入第6 枚短皮质骨螺钉固定一侧皮质骨, 以减少应力启遮挡。对短斜面骨折,须辅以加压螺钉经过钢板 孔斜穿骨折线,以加强固定效果
⑴用骨折固定器暂时保持骨折复位和钢板位 置 ⑵测量骨外径,选择螺钉
2.钻孔、拧入螺钉 先在钢板两端各钻一个骨孔。 钻头需在钢板孔的中心垂直进钻。钻透两侧皮质 骨后,用骨孔测深器测量骨的直径,加上钢板的 厚度,按此长度选择与之等长的螺钉(除钉尖 外),顺钻孔方向拧入。再按钢板各孔钻骨 1. 稳定骨折 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 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嵌插骨折、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骨折 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 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 等。
(五)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
1.新鲜骨折
伤后2—3周以内就
诊者 2. 陈旧骨折 伤后2—3周以后就 诊者
3.钢板要安置在有肌肉覆盖的骨面, 不致使钢板与皮肤直接接触产生疼痛 4.钻头必须在钢板孔中心垂直进钻, 应用加压钢板时需用导钻,如有偏斜, 螺钉头就不能紧密拧入钢板孔的凹陷 部,固定效能必将减弱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钢板弯曲、断裂 发生的原因多由于不用外固定 或外固定时间过短,过分依赖钢板有限的固定力量 去负重或活动,以致造成钢板弯曲或断裂。一旦发 生应重新手术,取出钢板并另行内固定。 2.钢板取不出 有时取出钢板会遇到很大困难, 主要原因是螺头凹槽损坏,旋凿不能发挥作用。应 将一端螺钉周围的骨皮质凿除少许厚度,用钢丝钳 下压钢板,露出少许螺钉,就可用钢丝钳夹住螺钉 旋出,然后将钢板掀起,依次同法取出其它螺钉。
骨折的治疗
治疗原则: 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 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 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 四个基本治疗原则,辩证地处理好复位、固定、 练功活动、内外用药四大骨折治疗方法之间的关 系,尽可能做到骨折复位不增加局部组织损伤, 固定骨折而不妨碍肢体活动,进而促进全身气血 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齐 头并进.达到患者痛苦轻、骨折愈合快、功能恢 复好、不留后遗症的治疗目的。
骨折的移位
1.成角移位 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 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 2.侧方移位 两骨折端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 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 移位;脊柱则以上位椎体移位方向来分。 3.缩短移位 两骨折端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 度因而缩短。 4.分离移位 两骨折端互相分离,骨的长度增加。 5.旋转移位 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而旋转。
[适应证]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 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 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 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 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 术)后,可用预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 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 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
晋江市安海医院手外科、创伤骨科
医师:王文心
骨折
骨折的定义:
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
整性或连续性者,称为骨折。
骨折的病因
1 外因 造成骨折的外因系损伤外力,一 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 力和累积性力四种。 2.内因 (1)年龄和健康状况 (2)骨的解剖部位和结构状况 (3)骨骼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分 1.闭合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未 破裂,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骨折 有皮肤或粘膜破裂, 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二)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 1.单纯骨折 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 腱或脏器损伤者。 2.复杂骨折 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 或脏器损伤者。 3.不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 中断者。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4 . 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者。 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骨折段。此类骨折断端多有移位。
(六)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 1.外伤骨折 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 纯属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2.病理骨折 骨质原已有病变,经轻 微外力作用而产生骨折者。
骨折的诊断
骨折的诊断、是通过对患者受伤史、全身 情况、局部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受伤部位的x 线检查等,将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 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作出骨折是否存 在、骨折部位和类型、移位情况、有无并 发症等正确诊断结果的过程。
其原理是利用球形滑动原则即当螺钉由倾斜圆柱端拧入后其螺钉头沿钢板孔之倾斜承重平面向水平滑动平面移动骨折端即产生向心性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产生加压作用38钢板孔设计成两个半圆柱形拧入螺钉头将顺孔的倾斜面滑移而产生加压安置钢板后于近折段的骨折端在中立导钻引导下钻孔旋攻螺纹道拧入第一枚皮质骨螺钉但不拧紧准确复位骨折并用钩子插入钢板孔向远端牵拉钢板这样使第一枚螺钉处于钢板孔的偏心位上
(三)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 1 横断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铀垂直或接近垂直。 2 斜形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成锐角。 3 螺旋形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形。 4.粉碎骨折 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骨折。 5 嵌插骨折 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 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6.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脊椎骨、跟骨骨折等。 7.裂缝骨折 或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常见于颅骨、肩 胛骨等处。 8.青枝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 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 9.骨骺分离 发生在骨骺板部位,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 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故骨骺分离亦属骨折之一种。见于儿童和 青少年。
常用内固定方式及种类
(1)钢丝内固定
(2)螺丝钉(螺栓)内固定
(3)接骨板螺钉内固定
(4)骨圆针内固定 (5)髓内针内固定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 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 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 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术前准备]
1.钢板要求 钢板的横断面应呈弧形,与圆形 骨面可密切贴合,钢板孔应有倾斜的凹陷部,使半沉 头式的螺钉头可以相应嵌入,增加固定效果,并可减 少螺钉头突出而引起疼痛。
2.钢板的选择 钢板种类甚多,应根据骨折部位、 形态及骨的直径选用固定效果好的品种。钢板按 其性能分为普通钢板和加压钢板两种,后者有圆 孔(静力加压)和自身加压钢板(动力加压)及 多种特制规格钢板。现举几种常用的钢板种类如 下:
手法复位及外固定
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骨折内固定
内固定是在骨折复位后,用金属内固 定物维持骨折复位的方法。临床有两 种置入方法:一种是切开复位后置入 内固定物,另一种是在x线透视下,手 法复位或针拨复位后,闭合将钢针插 入内固定。
适应症
(1)手法复位外固定或牵引未能达到骨折功能复位标准, 影响肢体功能者。 (2)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含骨骺损伤)或骨折合并脱位,手 法难以达到满意复位,日后肯定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而可能影响骨 折愈合者。 ⑷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肌腱、韧带完全断裂的复杂骨折, 在探查或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及韧带时同期施行内固定。 (5)骨折断端间嵌夹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 膜等)手法难以解脱者。 (6)开放性骨折,在6—8小时之内就诊清创,如伤口污染 较轻且清创彻底者,可同 时行内固定。 (7)多发骨折和多段骨折。 (8)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造成功能障碍者。 (9)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在行植骨术的同时进行内固定。
X线:颈椎正侧,颈椎伸-屈侧位
螺丝钉内固定术
植骨
伤后超过3周以上的骨折,特别在不易愈合 的部位(如桡骨下段、尺骨上段、胫骨下 段),内固定术的同时应施行骨移植,促 进愈合。
[术中注意事项]
1.软组织的分离和骨膜的剥离应尽量减少,显露以能 供钢板的安置即可,以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损害。 2.钢板宜放在骨干较平的一面,必须与骨面紧贴,才 能保证骨折端的密切靠拢;如桡骨不应放在后面。尽量不 将直钢板变形去适应骨的弯度,以免降低其强度。 加压钢板的安放,要根据张力带原则,即钢板置于骨 折的张力侧,钢板即承受张力,经钢板施行加压后,使骨 折张力侧的张力转变为压力。在负重条件下,张力侧在人 体重心线的对侧,例如股骨干骨折,其张力侧在股骨颈对 侧,即外侧略偏后;在不负重条件下,则根据肌群作用、 骨折特点以判断其张力侧。如误将钢板置于张力侧的对侧, 必将增加张力侧的张力,使骨折端分离,既容易造成钢板 折断,也影响骨折愈合
3、钢板的分类 直形长钢板:多用于长骨干骨折。选择钢板的长度应是 断骨直径的4~5倍。一般股骨用8孔,胫骨用6孔,肱骨 用4孔钢板。 成角尖形钢板:多用于股骨髁上骨折或股骨转子间 切骨术。 成角钢板:用于长骨切骨矫形术。 转子钢板:用于股骨颈骨折转子间切骨术后内固定。 三叉形钢板:用于髁部Y或T形骨折。 加压钢板:较普通钢板宽厚,使用时配以加压皮质 骨螺钉,利用加压器或利用特殊设计之钢板(自动加压 钢板),对骨折端产生加压作用及坚强固定作用。
(二)加压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
⑴解剖复位,拧入第一枚加压螺钉,置放钻头导 向器钻孔 ⑵安装加压器,用扳手轻轻旋进,使折端纵向加 压 ⑶利用导钻在钢板孔中心钻孔,在丝锥套引导下, 用丝锥攻纹 ⑷拧入第2、3枚螺钉后,用扳手进一步加压 ⑸用同法拧入第4、5枚皮质骨螺钉 ⑹撤除加压器,拧入最后1枚螺钉
螺钉选择 同螺钉内固定术。 加压器 由加压器孔、钩及加压螺丝组成,配以活 动板手和钻头导向器(导钻)使用
[手术步骤]
(一)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 1.安置钢板 骨折复位后,根据钢板大小, 剥离局部骨膜,用骨折固定器套入骨折后 方,将钢板安置在骨面上,并将骨折端加 压靠拢,然后拧紧骨折固定器的滑动部分, 骨折部与钢板即可暂时被固定在一起,但 应注意露出全部钢板孔以便钻孔
⑴钢板孔设计成两个半圆柱形 ⑵拧入螺钉头将顺孔的倾斜面滑移而产生加压 安置钢板后,于近折段的骨折端,在中立导钻引导下钻孔,旋 攻螺纹道,拧入第一枚皮质骨螺钉,但不拧紧,准确复位骨折, 并用钩子插入钢板孔向远端牵拉钢板,这样,使第一枚螺钉处 于钢板孔的偏心位上。然后于远折段骨折端用偏心导钻(承重 导钻)引导,钻偏心位孔,钻孔位置宜尽量靠近该钢板孔远端, 同法拧入第二枚皮质骨螺钉并拧紧,接着再拧紧第一枚螺钉, 即可使骨折端靠拢,产生加压作用。然后,于钢板孔的中心或 略偏心位拧入其余螺钉
短斜面骨折辅以骨折块间加压
(三)自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
应用自动加压钢板时,则勿需使用加压器。 由于钢板孔是按两个半圆柱图案设计制造的。其 原理是利用球形滑动原则,即当螺钉由倾斜圆柱 端拧入后,其螺钉头沿钢板孔之倾斜承重平面向 水平滑动平面移动,骨折端即产生向心性水平方 向的移动,从而产生加压作用
用加压器行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在骨折复位,放好加压钢板并用持骨器固定后,在短骨折段距 骨折线约1.0cm的钢板孔上,钻一个直径为3.2mm的孔洞,要钻 透两侧皮质骨。用测深器测定孔洞的深度,以便选择长度合适 的螺钉。用丝锥攻出骨孔的纹路,拧入第1枚皮质骨螺钉。再 次复位和固定骨折端与钢板后,置放加压器的钻头导向器,并 钻3.2mm的骨孔。调整加压器,使其钩钩住加压钢板的端孔, 并使加压器的孔对准骨孔,拧入1枚普通螺钉,以固定加压器。 维持解剖复位下,用套管扳手轻轻拧紧加压器,使两折端初步 纵向加压。然后,用 40mm长 3.2mm直径的钻头经导向器钻孔, 用丝锥攻出骨孔纹路,将第2、3枚皮质骨螺钉拧入加压钢板剩 余的2个孔洞内。注意钻孔时一定要对准钢板孔的中心,攻纹 时一定要用丝锥套保护,以免丝锥被卡或周围软组织卷入而损 伤。用扳手进一步拧紧加压器,使骨折端紧密连接,压力可达 40~50kg。加压后复查骨折端有无移位,如无移位,用相同方 法,在有加压器侧的钢板上拧入第4、5枚皮质骨螺钉。最后, 松开、取下加压器拧入第6 枚短皮质骨螺钉固定一侧皮质骨, 以减少应力启遮挡。对短斜面骨折,须辅以加压螺钉经过钢板 孔斜穿骨折线,以加强固定效果
⑴用骨折固定器暂时保持骨折复位和钢板位 置 ⑵测量骨外径,选择螺钉
2.钻孔、拧入螺钉 先在钢板两端各钻一个骨孔。 钻头需在钢板孔的中心垂直进钻。钻透两侧皮质 骨后,用骨孔测深器测量骨的直径,加上钢板的 厚度,按此长度选择与之等长的螺钉(除钉尖 外),顺钻孔方向拧入。再按钢板各孔钻骨 1. 稳定骨折 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 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嵌插骨折、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骨折 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 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 等。
(五)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
1.新鲜骨折
伤后2—3周以内就
诊者 2. 陈旧骨折 伤后2—3周以后就 诊者
3.钢板要安置在有肌肉覆盖的骨面, 不致使钢板与皮肤直接接触产生疼痛 4.钻头必须在钢板孔中心垂直进钻, 应用加压钢板时需用导钻,如有偏斜, 螺钉头就不能紧密拧入钢板孔的凹陷 部,固定效能必将减弱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钢板弯曲、断裂 发生的原因多由于不用外固定 或外固定时间过短,过分依赖钢板有限的固定力量 去负重或活动,以致造成钢板弯曲或断裂。一旦发 生应重新手术,取出钢板并另行内固定。 2.钢板取不出 有时取出钢板会遇到很大困难, 主要原因是螺头凹槽损坏,旋凿不能发挥作用。应 将一端螺钉周围的骨皮质凿除少许厚度,用钢丝钳 下压钢板,露出少许螺钉,就可用钢丝钳夹住螺钉 旋出,然后将钢板掀起,依次同法取出其它螺钉。
骨折的治疗
治疗原则: 贯彻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 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 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 四个基本治疗原则,辩证地处理好复位、固定、 练功活动、内外用药四大骨折治疗方法之间的关 系,尽可能做到骨折复位不增加局部组织损伤, 固定骨折而不妨碍肢体活动,进而促进全身气血 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齐 头并进.达到患者痛苦轻、骨折愈合快、功能恢 复好、不留后遗症的治疗目的。
骨折的移位
1.成角移位 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 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 2.侧方移位 两骨折端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 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 移位;脊柱则以上位椎体移位方向来分。 3.缩短移位 两骨折端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 度因而缩短。 4.分离移位 两骨折端互相分离,骨的长度增加。 5.旋转移位 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而旋转。
[适应证]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 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 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 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 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 术)后,可用预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 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 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