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城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城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渭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简单的舞台、的道具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在木偶戏发展初期,木偶造型讲究“三雕七画”,说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绘画”,而在这一阶段,艺人们认为(),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雕刻木偶上。
木偶最传神的部分是偶头,想要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偶头,艺人们要许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
后来,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绘画色彩方面得到了凸显,还出现了“南江北徐”两位有名的匠师,他们在雕刻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深刻影响了木偶造型艺术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创造性发挥”阶段,这时雕刻、绘画仍占地位,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木偶偶头的制作改用更加阶段,这时的纸张、塑料等材料,服装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飘逸的丝绸、聚酯纤维等材料,整体艺术风格开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惟妙惟肖耗费主要轻便
B . 有声有色损耗紧要便利
C . 有声有色耗费主要便利
D . 惟妙惟肖损耗紧要轻便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点睛之笔则是绘画
B . 点睛之笔是绘画,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C . 绘画是点睛之笔,而雕刻则是木偶的基础
D . 雕刻是木偶的基础,而绘画则是点睛之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B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将雕刻和绘画开始并重
C . 为了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D . 目的是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艺人们开始将雕刻和绘画并重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20·池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产量颇为壮观。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葫芦兄弟》等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与动画相结合,形成了木偶、皮影、戏曲等诸多形态的动画形象,鲜明地展示着中国的形象和中国的气质。
但是,近年来,国产动画作品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其传统印象逐渐偏离观众的审美视野,虽然有不少动漫作品走向国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传统君化内涵却稍嫌不足。
其中,许多作品放弃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风格的动画制作理念,放弃了纯正的中华传统文化品位和风格。
同时,中国当代动画片在主体受众定位上存在着娱乐化、低龄化的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导未来的中国人在动画片的接受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有所疏离。
因此,中国动画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于传统文化借鉴、吸收的诸多实践,实际在当代有所断裂。
在动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准,已成为今后国产动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动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实现国产动画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更是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有效举措。
欧美与日本一直是世界动画产业的前沿阵地,他们的经典作品不仅展示本国的生活面貌、思想精神,还出品了许多与世界各地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动画片。
如美国出品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外国人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魅力。
外国制作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动画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些动画片为世界各地观众所认知。
但是,这种成功的典范,在引起我们的反思之时,也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国产动画创作思路的一剂强心针,毕竟曾经的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创作的精神食粮。
如何像前辈动画人一样有效地汲取和创作,是需要智慧和思考的。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是墨西哥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墨西哥文化。
这种成功难以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因素。
但应注意,国产动画创作在发掘传统文化题材时,也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脉络,把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素材,并不是要一窝蜂、赶潮流地都去进行有关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也不能在作品中随意地、不经考证地、蜻蜓点水般挪用一点传统素材,或者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支离破碎地生撤硬套进去,以为沾上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显得艺术品位高。
我们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敬畏,在尊重传统、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和再创作,从而使文化形式和作品内容达到水乳交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片丰富的素材来源。
在前辈动画人的努力下,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
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与动画艺术特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作品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向世界展示、宣扬,这是今天中国动漫应该选择的重要道路。
(摘编自李春沐《中国动画片创作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闹天宫》等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与动画相结合,鲜明地展示了中国的形象和气质。
B . 中国动画片对于传统文化借鉴、吸收的实践在当代有所断裂是由于其存在着娱乐化、低龄化倾向。
C . 国产动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动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准。
D . 外国制作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动画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观众所认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二段揭示了中国动画产量可观但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引出论述话题。
B . 文章第三段承上启下,主要论述国产动画的创作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必要性。
C . 文章第四段通过举例来论证欧美日出品了许多与世界各碰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动画片。
D . 文章最后两段论述了中国动画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创新性地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国动画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B . 欧美经典动画片选取世界各地传统文化素材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国产动画片创作学习和借鉴。
C . 国产动画在创作时,要以敬畏之心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形式和作品内容融为一体。
D . 制作动画只要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潮流有机结合,就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
3. (9分) (2019高一下·承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
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有。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
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以北京市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市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
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
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上。
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
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
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
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国家级智能网络气象预报特点
(资料来源于《智能网格预报——从站点到格点的全新变革》)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降不下来。
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移势的把握。
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
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对,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天气预报员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 .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 .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的经验“培养”机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对其他“点”而言,
它总是不准确的。
B .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 . 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以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 .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4. (12分) (2017高二上·上高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震柳
梁衡
①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②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
③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
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
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
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
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
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④柳树这个树种很怪。
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
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
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
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
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o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
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
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
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
⑤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作铺垫。
B .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C .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D . 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地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抚慰”“细雨轻轻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
(2)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
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
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19·揭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折可适字遵正,府州人。
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
鄜延郭逵见之,叹曰:“真将种也。
”荐试廷中,补殿侍。
从种谔出塞,遇敌马以少年易之,可适索与斗,斩其首,取马而还,益知名。
米脂之役,与夏人战三角岭,得级多。
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军门,或欲掩杀以为功,可适曰:“此以饥而逃耳,非叛也。
”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
羌、夏人十万入寇,可适先得其守烽卒姓名,诈为首领行视,呼出尽斩之,烽不传,因卷甲疾趋,大破之。
论前后功,至成州团练使。
渭帅章楶合熙、秦、庆三道兵筑好水川,命总管王文振统之,而可适为副。
熙州兵千人失道尽死,文振归罪于可适,楶即下之吏,宰相章惇欲按军法,哲宗不许,犹削十三官而罢。
嵬名阿埋、昧勒都逋,皆夏人桀黠用事者,诏可适密图之。
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
迁可适东上阁门使,真拜和州防御使。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
诏使入觐,帝以传策访焉,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
”帝曰:“卿言是也。
”进步军都虞候。
俄知卫州。
转运使请于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筑场圃,置刍粟五百万,可适以费大难之,又欲借车牛以运,及致十万斛于熙河,皆戾其意,乃中以疑谤,召为佑神观使。
明年,复以为渭州,数月而卒,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折可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B .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C .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D . 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未冠指未行冠礼,即未满二十岁,古礼男子年满二十就束发加冠,表示已成年。
B . 宰相是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具体官名随朝代更替而不同。
C . 中夜即半夜,与子时、三更、三鼓等相对应,指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
D . 入觐最早指古代诸侯于秋季入朝觐见天子,后来泛指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折可适天资不凡,很早崭露头角。
他勇力过人,被人赞叹为天生将才。
出征塞外,就斩下轻视他年轻的敌军骑兵首级,夺取战马,声名远播。
B . 折可适有勇有谋,常常出奇制胜。
羌、夏军队大举入侵,他先用计除掉敌军守烽火的士兵,使得烽火无法传递,再乘机快速进兵,大败敌军。
C . 折可适心地仁慈,理解士兵疾苦。
米脂作战期间,士兵千余人聚集闹事,有人想全部杀掉这些士兵博取功名,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
D . 折可适任职卫州,因公遭人嫉恨。
转运使请求在四个地方修建仓库储粮,他因为费用太大而反对,结果遭转运使中伤,被召回朝廷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
②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7·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体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
”②憀(liáo):依赖。
③争:怎,怎么。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 . 《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 . 《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 . 《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 . 《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2)
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一下·湖北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一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句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2)在《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通过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将领和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5分)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个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