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大理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 N2和H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3
B. 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取NO
C. NO在空气中转化为NO2
D. 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
参考答案:
A
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变为化合态的氮元素;N2和H2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NH3,氮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故A正确;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取NO,氮由化合态变为化合态,故B错误;NO遇空气转化为NO2,氮由化合态变为化合态,故C错误;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氨,氮由化合态变为化合态,故D错误。
2. 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HClO4>HBrO4>HIO4②碱性:NaOH>Mg(OH)2>Al(OH)3
③微粒半径:Cl->Al3+> Mg2+>Na+④热稳定性:HF>HCl>H2S> PH3
⑤沸点:新戊烷>异戊烷>正戊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参考答案:
B
①非金属性Cl>Br>I 故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ClO4>HBrO4>HIO4,故①正确;②金属性:
Na>Mg>Al,故其最高价的碱碱性:NaOH>Mg(OH)2>Al(OH)3,故②正确;③微粒半径:Cl-> >Na+ > Mg2+Al3+,故③错误;④非金属性:F>Cl>S> P,故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 PH3,故④正确;⑤有机物支链越多沸点越多,故沸点应是: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故⑤错误;故选B.
①②④。
3. 溶液、浊液和胶体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 丁达尔效应
B. 是否能透过半透膜
C.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D. 分散质粒子大小
参考答案:
D 溶液、浊液和胶体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其中浊液的分散质微粒大于100nm,溶液的分散质微粒小于1nm,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介于1nm~100nm之间,答案选D。
4. 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
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参考答案:
C
略
5. 能用H++OH-==H2O表示的离子反应为
A.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溶液B.氢氧化铜和硫酸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D.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C
略
6. 反应3NO2+H2O===2HNO3+NO中,当有6 mol e-发生转移时,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3∶1
参考答案:
C
解析:在反应中3 mol NO2参与反应,其中2 mol NO2被氧化,1 mol被还原,不论有多少电子发生转移,被氧化与被还原的N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故选C。
7. 以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Be < B < Na < Mg B.B < Be < Mg < Na
C.Be < B < Mg < Na D.B < Be < Na < Mg
参考答案:
B
略
8. 在下列分子结构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H2O
B. PCl3
C.N2
D. CO2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关于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参考答案:
C
略
10. 根据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元素⑦位于第二周期第V族
C. 元素①⑧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 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参考答案:
C
【分析】
短周期元素中,①只有最低价-2,处于ⅥA族,则①为O;③⑥都有最高正价+1,处于ⅠA,⑥的原子半径较大,③原子半径不是所有元素中最小,故③为Li、⑥为Na;⑤有+7、-1价,则⑤为Cl;
④⑦都有最高价+5、最低价-3,处于ⅤA族,且④的原子半径较大,则④为P、⑦为N;②有最高价+2,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大于Li,则②为Mg;⑧有最高价+3,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大于P,则⑧为Al,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为O,②为Mg,③为Li,④为P,⑤为Cl,⑥为Na,⑦为N,⑧为Al,则
A.元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是NCl3,属于共价化合物,A错误;
B.⑦为N元素,位于第二周期VA族,B错误;
C.元素①⑧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Al2O3具有两性,C正确;
D.元素③为Li,在上述元素中Na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推断元素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
11. 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种物质是()A.盐酸B.氢氟酸C.烧碱D.纯碱
参考答案:
B
解:A、盐酸和二氧化硅不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A错误;
B、氢氟酸与二氧化硅易反应,生产四氟化硅气体,能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B正确;
C、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但反应缓慢,生产的硅酸钠和二氧化硅难以分离,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C错误;
D、纯碱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不能用于在玻璃上进行刻蚀,故D错误。
12.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A.同一种物质 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 D.同素异形体
参考答案:
D
13. 将下列各种液体①苯②四氯化碳③碘化钾溶液④己烯,分别与溴水混合后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两层,原溴水层几乎是无色的是
A.只有② B.只有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略
14. 3mol SO32-恰好将2mol XO4-还原,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
参考答案:
D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SO32-具有还原性,其SO42-氧化产物是,因此3个SO32-一共失去3×(6-4)=6个电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个XO4-也应该得到6个电子,即1个XO4-得到3个电子。
在XO4-中x的化合价是+7价,得到3个电子后降低到+4价。
答案选D。
15. 运动会上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5KClO3+6P=3P2O5+5KC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KClO3是氧化剂
B. P2O5是氧化产物
C. 1molKClO3参加反应有6mole﹣转移
D. 每有6molP被还原,生成5molKCl
参考答案:
D
A.因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1价,则KC1O3是氧化剂,故A正确;B.P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则红磷为还原剂,生成P2O5是氧化产物,故B正确;C.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1价,所以1 mol KC1O3参加反应有1 mol×(5+1)=6mol e-转移,故C正确;D.P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则红磷为还原剂,所以每有6 mol P被氧化,生成5mol KCl,故D错误;故选D。
点睛:需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的真正含义。
做题时注意仔细审题,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规律: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还原剂)升(化合价升高)失(失去电子)氧(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降(化合价降低)得(得到电子)还(发生还原反应),若说剂正相反;5KClO3+6P═3P2O5+5K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1价,P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5价,以此来解答。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实验室欲配制0.1 mol/L CuSO4溶液450 mL,回答下列问题(1)需称取胆矾晶体g;
(2)选用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外还有;
(3)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CuSO4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①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②溶液移入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参考答案:
(1)12.5;
(2)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①偏大;
②无影响;
③偏大。
解:(1)配制480mL 0.1mol?L﹣1的CuSO4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依据m=CVM计算溶质CuSO4?5H2O的质量;0.1mol/L×0.5L×250g/mol=12.5g,
故答案为:12.5;
(2)溶液配制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根据步骤选择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①称量所需CuSO4.5H2O的质量时,砝码生锈了,导致称取溶质的质量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大;
②容量瓶内原来存有少量的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无影响;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大。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在标准状况下,将5.6LCO2通过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求所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和氧气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设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m(Na2CO3),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44.8L 212g 1mol
5.6L m(Na2CO3) n(O2)
列比例求解:m(Na2CO3)=26.5g
n(O2)=0.125 mol
6.0 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标况下的CO2 6.72 L和
7.2 g H2O,测得该化合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30,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
C3H8O
略
19. 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
(1)生成的黑色(单质)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填名称),实验室经常用________溶液进行吸收,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酸性B.吸水性C.脱水性D.强氧化性(4)将实验(2)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可以看到品红溶液________,加热后________。
(5)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二氧化硫NaOH
C+2H2SO42SO2↑+CO2↑+2H2O,SO2+2NaOH===Na2SO3+H2O
(3)CD
(4)褪色恢复红色
(5)不能溴水、酸性KMnO4溶液或品红溶液任两种均可
解析:(1)浓H2SO4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成炭;(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经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3)这些实验现象体现了浓H2SO4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4)SO2通入品红可使之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5)SO2和CO2均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它鉴别,可用溴水、酸性KMnO4溶液或品红溶液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