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企业能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能力分析(Enterprise Capacity Analysis)
企业能力分析是指是指对企业的关键性能力进行识别并进行有效性、强度特别在竞争性表现上的分析。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新业务活动必需的能力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并制订提高企业能力的战略计划,使企业新业务计划得以顺利地实现。
为此,企业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企业能力的结构,即明确反映企业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能力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能力状况。
其次,在分类基础上,切实掌握企业现有能力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发展战略计划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业能力分析的关键。
然后通过对企业能力评价,发现企业现有能力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关于企业能力的评价,目前西方国家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方法。
总的评价思路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按某基准所要求的企业能力相对照。
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基准的选定.目前采用的基准有两种:一是主观基准,即由评价者设定的企业理想能力;二是客观基准,即竞争企业中或其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的能力。
企业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 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安排是否合理?
2) 企业是否应该进行某种程度的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3) 企业购货和发货定额成本是否过高?
4) 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是否使用恰当?
5) 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是否有效和高效率?
•生产能力
1) 对生产和服务的需求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和有效的预测?
2) 生产是否达到了合理的经济规模?
3) 工厂、库房和销售点的位置是否合理?
4) 工厂、库符和销售网点的数量是否合适?
5) 工厂、库房和销售网点的规模是否合适?
6) 企业是否有全面的计划生产成本?是否合理?
7) 是否有处理临时订货的应急计划?
8) 企业是否有有效的生产控制体系?
•劳动力
1) 企业是否对所有岗位进行了时间和工作研究?
2) 生产岗位是否有高效率?
3) 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称职和具有高的积极性?
4) 企业的生产标准是否清楚、合理和有效?
5) 企业是否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生产政策?
6) 职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是否低于可以接受的水平?
7) 生产工人的士气如何?
•质量
1) 企业是否具有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2) 下列方面的质量控制成本是否计算和评价过?•控制
17) 销售人员的目标、定额、责任和奖惩制度是否明确和合理?
18) 销售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否与企业的有效战略相适应?
19) 销售人员是否表现出较高的士气和能力?
四、科研与开发能力分析
科研与开发能力是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企业科研与开发能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科研成果与开发成果分析。
企业已有的科研与开发成果是其能力的具体体现。
如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专利以及商品化的程度的程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2) 科研与开发组合分析。
企业的科研与开发在科学技术水平方面有四个层次:即科学发现、新产品开发、老产品的改进、设备工艺的技术改造。
一个企业的科研与开发水平处于哪个层次或哪个层次的组合,决定着企业在在科研、开发方面的长处和短处、也决定着企业开发的方向。
一个好的科研或开发部门,应该能够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和实力决定选择哪一个或哪几个层次的有效组合。
3) 科研与开发能力分析。
企业科技队伍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水平。
分析科研队伍的现状和趋势就是要了解他们是否有能力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是否有能力改进生产设备的生产工艺。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员,是否能在短期内找到这样的人才。
否则企业就要考虑和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合作,以解决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问题。
4) 科研经费分析。
企业的科研设施、科研人才和科研活动要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予以支持,因而应根据企业的财务实力做出预算。
决定科研预算各经费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按照总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根据竞争对手的状况来制定;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下面是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分析应该回答的若干问题:
1) 企业是否有恰当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2) 企业是否有使研究与开发工作有效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
3) 企业是否有使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有效的信息与资源?
4) 企业是否调查了改进老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利弊?
5) 企业是否比较了下列两种选择:开发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与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生产过程?
6) 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部门?
7) 企业是否为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足够的人力与资金?
8) 企业是否利用了现有的各种关于新产品的设想?
9) 在不知道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企业是否敢于对研究与开发作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