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诗意]登鹳雀楼原文及简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的诗意]登鹳雀楼原文及简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小学生必知古诗词鉴赏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

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

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

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
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

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

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

”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