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蚯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結構,能用卞氏圖表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
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對蚯蚓的細緻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
教學準備
每組:幾條蚯蚓,一隻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
一、課前佈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裡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麼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蚯蚓是否傷害蚯蚓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蚯蚓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
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
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扣、和環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
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
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節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卞氏圖表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裡,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裡,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資訊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