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文言词类活用》课件大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数词与量词活用
数词活用作动词
表示计算、测量的动作
01
如“一目十行”、“岁赋其二”。
表示数量变化的结果
02
如“六王毕,四海一”。
表示数量达到的程度
03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数词活用作形容词
01
02
03
表示数量多或少
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 爷名”。
表示次序
表示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或达到的目的,如“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 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中的“语”表示“谈论的事情”。
动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 行为,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中的“活”表示“使……活命”。
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 物,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中的“王”表示“使……为王”。
根据对举、排比等修辞手法识别词类活用
观察句子的修辞手法
如对举、排比、反复等,这些修辞手法往往涉及词类的活 用。
分析词语在修辞手法中的作用
如在对举中,两个相对的词语可能被活用为相同的词类; 在排比中,多个并列的词语可能被活用为相同的词类或不 同的词类。
注意修辞手法的特殊用法
有些修辞手法具有特殊的用法和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识别。
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这些特殊用法往往是词类活 用的标志。
根据语义关系识别词类活用
01
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
掌握词语在字典中的基本解释,了解其所属词类。
02
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语义关系
如并列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判断其是否被活用为其他词类。
03
注意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这些含义往往与原有词类不同,需要根据语境进行识别。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表示概数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 墙”。
量词活用作动词
表示计量动作变化的结果
如“匹马只轮无反者”。
表示事物数量的增减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量词活用作名词
1 2
表示计量单位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
表示与量词相关的人或事物 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学习建议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和运用,避 免死记硬背。要多做练习,加强实践和 应用,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02
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概念解释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临时 改变词性,充当动词使用,表达
相应的动作或行为。
示例分析
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中的“目”,原意为眼睛,此处活 用为动词,表示“用眼睛示意”。
文言词类活用概述
定义
文言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的语法功 能和意义,而获得新的语法功能和意 义的现象。
类型
特点
文言词类活用具有灵活性、临时性和 语境依赖性等特点。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等词类的活用。
学习方法与建议
学习方法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语 法知识,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和技巧。 同时,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 习。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 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表示
“使……变绿”。
动词的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宾语而发出某种动作或行为,如“等死,死国可乎?”中的 “死”表示“为……而死”。
表示主语为宾语而产生某种情感或态度,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的“哀”表示“为……感到悲哀”。
活用条件
名词活用作状语通常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需要根据上下 文进行判断。同时,一些特定的名词如方位名词、时间名词等也可以活用作状语。
03
动词活用
动词活用作名词
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中的“赋” 表示“写的诗”。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手段,如“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中的“假”表示“借用的军队”。
3
表示抽象概念
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
06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 别方法
根据语法功能识别词类活用
观察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
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判断其语法功能是否与其原有词类相符。
分析词语前后的修饰成分
如名词前后的定语、动词前后的状语等,判断其是否被活用为其他 词类。
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根据上下文语境识别词类活用
01
理解句子的整体意 思
通过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判断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
02
分析词语在句子中 的搭配关系
如词语之间的修饰关系、支配关 系等,判断其是否被活用为其他 词类。
03
注意词语的语境义
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 的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 境进行识别。
《文言词类活用》课 件大纲
目 录
• 引言 • 名词活用 • 动词活用 • 形容词活用 • 数词与量词活用 •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文言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 法现象,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具 有重要意义。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 言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识 别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 力。
表示主语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而采取某种行动或措施,如“今媪尊 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中的“尊”表示“为……提高地位”。
04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表示具有该形容词性 质的人或事物。
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 表示与该形容词相关 的人或事物。
形容词前加“之”、 “者”等结构助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
活用条件
名词活用作动词通常出现在特定的 语境中,如连动句、动宾结构等, 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名词活用作状语
概念解释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充当状语使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行 为的方式、状态等。
示例分析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原意为哥哥,此处活用为状语, 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后带宾语,表示与该形 容词相关的动作或行为。
形容词前加“能”、“可”等 助动词,表示具有某种能力或 可能性。
形容词作谓语,表示主语发出 的动作或行为与该形容词相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
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