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各成长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师的成长不是⼀蹴⽽就的,是多侧⾯、多等级层次的发展过程。

优秀教师的成长是长期的过程,要经历许多阶段。

优秀教师成长阶段应该以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基础划分,划分的核⼼内容就是教师专业业务能⼒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起点可以从参加⼯作开始。

优秀教师的成长阶段⼤致分为:学徒期(1~3年),成长期(4~10年),成熟期(11~15年),成名期(16年以上)。

在学徒期教师所⾯临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任务,适应学校环境,积累经验,⼀般要开展师徒结对⼯作,以利于其快速成长。

在成长期教师积累经验,开始能够独⽴、熟练地从事教学,并逐渐形成⾃⼰教学风格的雏形,创造出⾃⼰的特⾊。

成熟期的教师已经完全胜任教育教学⼯作,具有较好的认知结构,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功底深厚,⼯作上驾轻就熟,形成了⾃⼰的教学个性与风格,教育科研能⼒很强。

成名期的教师是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教学监控能⼒和反思能⼒很强,教育教学能⼒达到炉⽕纯青的地步,具有先进、独特的教育思想。

⼀、学徒期教师⾃负⾃卑⼼理及对策
处在学徒期的教师具备很⾼的⼯作热情,⼲劲⼗⾜,理论知识充裕,想⼲出⼀番事业来。

⼀般在这个阶段学校都会基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考虑,为他们配备师傅、办培训班。

有些教师往往会⾃傲⾃负,以为⾃⼰⼤学毕业,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思考、不探索。

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在⾃⼰认为⼤⼲了⼀番后,并没有出现理想的效果,很⾃卑,⼀蹶不振。

解决的策略是:对前⼀种情况,学校可适当设置障碍,让教师清醒。

对后⼀种情况则应多⿎励,增强他们的信⼼,⽬的是使他们尽快熟悉教学,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成熟起来。

创造条件让他们从⽼教师那⾥获得宝贵的经验,从⽽站稳讲台,积累教学经验,产⽣教学效能感,从⽽使⾃⼰快速地进⼊⾃主的发展的成长期。

⼆、成长期教师教育科研能⼒不⾜及对策
处在成长期的教师⾝上的担⼦普遍增加,他们整⽇地忙于学校⽇常繁重的教育教学⼯作,往往对于教育科研存在⼀定的误解,认为教育科研与⽇常的教育教学是两码事,教育教学评价的瓶颈没有打破,提⾼教育教学成绩的正事都忙得⼀塌糊涂,怎么还有时间搞教育科研、反思、总结和写论⽂呢?⼤凡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尽管他们在成长期获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往往因为缺乏⾃⼰教育教学思想的积累,⽽使⾃⼰到成熟期,发展遇到困难,缺少⾃⼰的教育智慧,成不了教育名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树⽴教育科研是蕴含在⽇常教育教学中的观点。

坚持写教育教学反思⽇记,捕捉第⼀⼿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善于抓住思想的⽕花。

这样做为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思路作铺垫,⾛向成熟。

三、成熟期教师发展停滞现象严重及对策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不会⼀帆风顺的,在成熟期阶段开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接受新知识、新挑战已感觉吃⼒,另⼀⽅⾯满⾜于⾃⾝职业的⽇常成就状况,不思进取,带有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

据调查显⽰,有37%的教师在职业⽣涯中会出现这⼀低潮时期。

解决的策略是教师应该主动继续提升⾃⼰的专业⽔准。

⼀是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的教育理念。

⼆是要多读书,多看教育⼤家的书籍及刊载本学科前沿知识、动态的报纸杂志,使⾃⼰掌握最新的信息,从中不断地吸收养分。

三是写⽂章,对看过的教育理论进⾏再思考,把教育反思⽇记重新加以梳理,从⽽重新认识⾃⼰,使⾃⼰的教学特点、风格渐趋明确,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章的发表对教师还意味着做法得到更加⼴泛的认同,改变交往的接触范围,与更多在教育教学上有造诣的、有⽔平的⼈进⾏交流和沟通,增长⾃⼰的见识,从⽽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四、成名期教师教学思想缺乏及对策
处在成名期的教师应该有⾃⼰的教学思想,之“名”,不在于“名”,⽽在于“明”。

“明”就是智慧。

但是如果在成长期,教师搞教育科研相对薄弱,成熟期⼜不能很好地克服⾃⼰的停滞现象,那么在成名期就会表现为教学思想缺乏。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对我们影响⾄深,是因为他的教育教学思想。

解决成名期的问题的策略是在教师处在成长期、成熟期的时候就应主动发展⾃⼰的教育科研,对⾃⼰的教育教学重积累、勤总结、多提升,经常发表研究论⽂和经验⽂章,为形成⾃⼰的教学思想作铺垫。

教育⾏政部门也要为教师们创造条件,这样在成名期教师主动使⾃⼰的教育智慧更丰厚、精深,参与更为⼴泛、更为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最终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