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练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 下列生态系统最为稳定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2. 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
A.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时,应以经济发展为重,会造成环境、生态的破坏,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A正确;B.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不以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方式求得发展,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B错误;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渡消耗并得到补充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以“掠夺”的方式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C错误;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保护环境,不剥夺或破坏后代人合理享有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权利不违背可持续发展观点,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环境的保护。

3. 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 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 树木的大量砍伐
D. 海洋石油开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主要是城市排放的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海域引起的。

因为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被排入海洋中后,被逐渐降解而释放出有机物中的N和P,导致一些有毒藻类大量繁殖造成,使某些海域出现富营养化。

藻类过多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致使这些海域的海水中缺氧;排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鱼类中毒,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 农业生态系统较之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A. 营养结构单一
B. 人为干扰太多
C. 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
D. 长期种植同一种植物
【答案】A
5. 关于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种生物数量增加时,它的天敌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B. 生物圈的调节使每一种生物种群数量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调节大气中的CO2含量
D. 一种生物灭绝,有相同作用的生物会取代它的位置
【答案】B
【解析】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生物种类的变化和数量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一种生物数量增加时,它的天敌数量也会相应增加,A 正确;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中,其中的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也有迁出,如果环境剧烈变化,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群数量会减少甚至灭绝,总之,一个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淀粉和氧气,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C正确;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一种生物灭绝,有相同作用的生物会取代它的位置,D正确。

6. 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象,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 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C
【解析】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体现了有花、有水的田园风光,A错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生态系统中有花、有草、有马的生物景象,B错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

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C正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D错误。

7. 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
A. 分解者大量减少
B. 生产者大量减少
C. 动物大量减少
D. 食物网简化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

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绿色植物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受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的功能就难以维持,生物种类将减少,食物网将简化,大量生物的死亡甚至绝灭,整个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 如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__,B代表______,C代表______。

(2)B、C、D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

(3)在A、B、C、D中,其中______形成食物链.如果图中D大量死亡,图中C的变化是______。

(4)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5)如果把此图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话,还应再加上______。

【答案】(1). 分解者(2). 生产者(3). 消费者(4). A (5). BCD (6). 先增加,后减少(7). 1 (8). 非生物部分
【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
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是非生物成分,因此,图中B属于生产者,C和D属于消费者,A属于分解者。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

在B→C→D食物链中,B含的能量最多,因为B是生产者。

(3)在B→C→D食物链中,如果图中D大量死亡,图中C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图中有B→C→D一条食物链。

(5)如果把此图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话,还应再加上非生物部分。

9.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下列捕食关系,由于某种传染病的流行,该生态系统中的兔全部灭绝了,请问:
(1)此生态系统中首先受影响的是什么?______。

(2)在以后的几年里,该生态系统中数目将大大增加的生物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

(3)几年后,狼的数量是否有较大的变化?为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1). 狼和草(2). 羊(3). 因为兔灭绝,缺少竞争食物的对手(4). 没有大的变化(5). 因为羊的增加代替了灭绝的兔
【解析】(1)由图示可知,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兔→狼;②草→羊→狼。

由于某种传染病的流行,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的兔全部灭绝了,则由①草→兔→狼食物链可以分析,狼由于食物缺少,会迅速减少,草由于缺少天敌,数量会迅速增多。

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首先受影响的是狼和草。

(2)在以后的几年里,该生态系统中数目将大大增加的生物是羊,因为草的数量增多以及兔灭绝,缺少竞争食物的对手,所以羊的数量增多。

(3)几年后,狼的数量没有大的变化。

因为羊的增加代替了灭绝的兔,所以狼的数量持续稳定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10.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其作用是______;兔等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除了土壤中的矿物质、水以外,还有______(任写一种)等。

兔等动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______。

(3)图中①是______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______和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______。

【答案】(1). 生产(2). 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3). 消费者(4). 阳光(5). 太阳能(6). 分解者(7). 细菌(8). 真菌(9). 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10). 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