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实验室测量程序和要求-最新国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量程序和要求 (2)
频率范围 (2)
声压级测量 (2)
背景噪声修正 (3)
空气声隔声测量 (4)
撞击声隔声测量 (4)
混响时间和吸声量测量 (5)
结构混响时间测量 (6)
从构件表面振速测量辐射声功率 (6)
5 隔声性能测定 (7)
一般要求 (7)
空气声隔声性能测定的一般流程 (7)
撞击声隔声性能测定的一般流程 (8)
附录A(资料性)低频测量补充程序 (9)
附录B(规范性)结构混响时间测量 (10)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9部分:实验室测量程序和要求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实验室测试设施中测量建筑构件隔声性能的一般程序、技术要求和测试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和撞击声隔声性能的实验室测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349.2 振动与冲击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第2部分:用激振器作单点平动激励测量(GB/T 11349.2-2006,ISO 7626-2:1990,IDT)
GB/T 19889.1-202X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部分:实验室测试设施和设备的要求(ISO 10140-5:2021,MOD)
注:G B/T 19889.1-202X被引用的内容与ISO 10140-5:2021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的差异。

GB/T 19889.3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3部分: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 19889.3-202X,ISO 10140-2:2021,MOD)
GB/T 19889.6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6部分:撞击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 19889.6-202X,ISO 10140-3:2021,MOD)
GB/T 19889.8-202X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8部分:特定产品的应用规则(ISO 10140-1:2021,MOD)
注:G B/T 19889.8-202X被引用的内容与ISO 10140-1:2021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的差异。

GB/T 25079 声学建筑声学和室内声学中新测量方法的应用MLS和SS方法(GB/T 25079-2010,ISO 18233:2006,IDT)
GB/T 36075.2 声学室内声学参量测量第2部分:普通房间的混响时间(GB/T 36075.2-2018,ISO 3382-2:2008,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注:ISO和IEC标准术语数据库网址如下:
─── ISO在线浏览平台
─── IEC电子百科
室内平均声压级 energy average sound pressure level in a room
L
声压平方的空间和时间的平均值与基准声压平方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空间平均是指整个房间的空间平均,但不包括受声源直接辐射或边界(墙壁等)近场显著影响的区域。

1
注:室内平均声压级的单位为分贝(dB)。

混响时间 reverberation time
T
在声源停止发声后,房间内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

注1:混响时间的单位为秒(s)。

注2:混响时间通常使用比60 dB短得多的评估范围的线性外推法计算。

结构混响时间 structural reverberation time
T S
结构声源停止后,结构中加速度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

注1:结构混响时间的单位为秒(s)。

注2:结构混响时间通常使用比60 dB短得多的评估范围的线性外推计算,通常为15 dB或20 dB。

背景噪声级 background noise level
除了声源室扬声器或撞击器的声音以外,接收室内测得的来自所有其它噪声源的声压级。

连续移动传声器 continuously moving microphone
相对于固定点而言,以下列任一方式移动的传声器:
a)以近似恒定的速度在一个圆型轨迹内移动;
b)沿尽可能大的圆弧轨迹来回摆动,并且扫测范围不小于270°。

4 测量程序和要求
频率范围
所有被测量均应使用1/3倍频程滤波器进行测量,1/3倍频程滤波器至少应包括以下中心频率(Hz):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4000、5000 如果需要低频范围的补充测量,使用以下中心频率(Hz)的1/3倍频程滤波器:50、63、80。

低频测量补充程序见附录A。

声压级测量
4.2.1 通则
可使用在各位置间移动的单个传声器、固定传声器阵列或连续移动传声器获得室内平均声压级。

4.2.2 传声器位置的最小间距
以下间距为最小值,若有可能宜取更大的间距:
a) 固定传声器位置的间距0.7m;
b) 任一传声器位置与房间边界的间距0.7m;
c) 任一传声器位置与扩散体的间距0.7m;
d) 任一传声器位置与被测试件的间距1.0m;
e) 任一传声器位置与声源的间距1.0m。

2
3
4.2.3 平均时间
4.2.3.1 固定传声器位置
在每个传声器位置,对100 Hz ~ 400 Hz 范围内的各个频带读取测量值的平均时间至少为6s ,对于500Hz ~ 5000Hz ,允许将平均时间减少至不少于4s 。

4.2.3.2 连续移动传声器
平均时间应覆盖全部扫测的位置,且不应小于30 s 。

使用移动扬声器时,测量平均时间应等于扬声器的移动时间,平均时间应至少为30 s 。

4.2.4 平均声压级
4.2.4.1 固定传声器位置
室内平均声压级由公式(1)确定:
⎝⎭
⎪=+++⎛⎫np L p p p n 10lg ...0212222 …………………………………(1) 式中:
p 1,p 2 ,⋅⋅⋅,p n —— 室内 n 个不同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均方根(r. m.s )值;
p 0——基准声压,等于20μPa 。

实际上通常是测量声压级,按能量平均的室内平均声压级由公式(2)确定:∑⎝⎭
⎪=⎛⎫=n L i L n i 10lg 1011/10 ……………………………………… (2) 式中:
L 1, L 2 ,⋅⋅⋅,L n —— 室内 n 个不同传声器位置处的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 )。

4.2.4.2 连续移动传声器
室内平均声压级由公式(3)确定:
⎰⎝⎭
⎪ ⎪ ⎪= ⎪ ⎪⎛⎫p L T p t t T 10lg ()d 1020
m 2m
…………………………………… (3) 式中:
p —— 声压,单位为帕斯卡(Pa );
p 0 —— 基准声压,等于 20 μPa ;
T m —— 平均时间,单位为秒(s )。

背景噪声修正
4
为确保接收室内的信号级不受背景噪声的影响,应测量背景噪声级,并进行修正。

来自测试室外部的噪声、接收系统的电噪声、声源与接收系统间的串音等都会对背景噪声级造成影响。

背景噪声级应比信号和背景噪声叠加的总声级至少低6dB (最好低15dB 以上)。

如果声级差小于15dB ,但大于6dB ,按公式(4)修正信号级:
=-L L L 10lg(1010)/10/10sb b (4)
式中:
L —— 修正后的信号级,单位为分贝(dB );
L sb —— 信号和背景噪声叠加的总声级,单位为分贝(dB );
L b —— 背景噪声级,单位为分贝(dB )。

如果任一频带的声压级差小于或等于6 dB ,采用修正量1.3 dB 进行修正。

对此,测试报告中应明确表示已进行1.3 dB 修正,且数值是测量的极限值。

为检查接收系统的电噪声或声源与接收系统间的串音,可用传声器哑头替换传声器或用等效阻抗替换扬声器的方法。

空气声隔声测量
4.4.1 通则
应使用如下方法产生声场:使用多个扬声器同时在声源室的至少两个位置上发声,或将单个扬声器移动到至少两个位置上分别发声,或使用一个移动中的扬声器发声。

应按GB/T 19889.1-202X 附录D 规定的扬声器鉴定程序和扬声器位置要求,来确定现有声源室与接收室组合所需的最小扬声器数量及其最合适的位置。

4.4.2 固定传声器位置测量
a) 当使用多个扬声器同时发声或使用移动扬声器时,每个房间至少应有五个传声器位置,传声器
的位置应分布在每个房间的最大允许空间内。

不应在平行于房间边界的同一平面内设置两个传声器位置。

b) 当使用单个扬声器时,每个房间应至少有五个传声器位置对应于每个扬声器位置(额外的几套
传声器位置可与第一套不同)。

每一套传声器的位置应分布在每个房间的最大允许空间内。

不应在平行于房间边界的同一平面内设置两个传声器位置,且各位置不应处于规则网格内。

4.4.3 连续移动传声器测量
a) 使用多个扬声器同时发声或使用移动扬声器时,采用连续移动的传声器应至少进行一次测量。

扫测半径至少应为1m 。

移动平面应倾斜,以覆盖大部分可供测量的房间空间,且与房间的各个面(墙、楼板或天花板)的角度不应小于10°。

单次扫测的持续时间应至少为15s 。

b) 使用单个扬声器时,采用连续移动的传声器应至少对每个扬声器位置进行一次测量。

扫测半径
应至少为1m 。

移动平面应倾斜,以覆盖大部分可供测量的房间空间,且与房间的各个面(墙、楼板或天花板)的角度不应小于10°。

单次扫测的持续时间应至少为15s 。

对应于各个扬声器的位置,连续移动传声器的支点位置可随之改变,每个位置都应进行相同次数的测量。

撞击声隔声测量
4.5.1 通则
5
何撞击声隔声测量采用的撞击位置均不应少于四个。

4.5.2 应使用标准撞击器作为撞击源产生撞击声。

撞击器应符合GB/T 19889.1-202X 附录E 的技术要求。

任固定传声器位置测量
传声器位置的数量应等于撞击器位置的数量或撞击器位置数量的整数倍。

对每个撞击器位置应使用相同数量的传声器位置。

如果使用四个或五个撞击器位置,则应对每个撞击器位置至少进行两次撞击声压级测量。

对应每个撞击器位置应至少在两个传声器位置进行测量。

如果使用六个或更多撞击器位置,则应对每个撞击器位置至少进行一次撞击声压级测量。

对于每个撞击器位置,应在不同的传声器位置进行测量。

4.5.3 连续移动传声器测量
对每个撞击器位置应进行相同次数的测量,且应至少进行一次测量。

扫测半径至少应为1m 。

移动平面应倾斜,以覆盖大部分可供测量的房间空间,且与房间的各个面(墙、楼板或天花板)的角度不应小于10°。

单次扫测的持续时间应至少为15s 。

对应于各个撞击器位置,连续移动传声器的支点位置可随之改变,每个位置都应进行相同次数的测量。

混响时间和吸声量测量
4.6.1 通则
根据GB/T 36075.2,尽管可以使用精密法测量,但工程法测量仍是首选。

在衰变曲线上从声压级比衰变开始时低5dB 起计算混响时间,使用的衰变范围宜为20dB ,选用的衰变曲线的下端应至少比测量系统背景噪声级高10dB 。

4.6.2 混响时间测量
4.6.2.1 总体要求
应按照GB/T 36075.2规定的中断声源法或GB/T 25079规定的脉冲响应积分法进行混响时间测量。

宜使用全向辐射声源以利于产生合适的声场,但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声源。

4.6.2.2 中断声源法
对于固定传声器位置,每一频带的混响衰变,应至少测量六次。

对每一种情况至少用一个扬声器位置和三个固定传声器位置,每个测点有两个读数,或者六个固定传声器位置,每个测点有一个读数。

对于移动传声器,每一频带的混响衰变,应至少测量六次。

对每一种情况至少用一个扬声器位置,并沿传声器扫测路径进行六次测量。

4.6.2.3 脉冲响应积分法
对于脉冲响应积分法,应使用固定传声器位置测量混响时间。

使用脉冲声源时,每一频带应至少测量六次。

对每一种情况至少用一个声源位置和六个固定传声器位置。

混响时间应通过对脉冲响应的平方进行时间反向积分来计算。

4.6.3 吸声量测量
6 根据接收室容积和混响时间,按公式(5)给出的赛宾公式计算等效吸声面积A ,单位为平方米(m 2)。

=T
A V 0.16 ………………………………………(5) 式中:
V —— 接收室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3);
T —— 接收室的混响时间,单位为秒(s )。

结构混响时间测量
结构混响时间的测量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原文为IS0 10848-1:2017,7.3)。

总损耗因数ηtotal 与构件结构混响时间T S 之间的关系由公式(6)给出:=ηfT 2.2S
t o t a l ………………………………………(6) 式中:
ηtotal ——总损耗因数,无量纲;
f —— 1/3倍频带中心频率,单位为赫兹(Hz );
T S ——构件的结构混响时间,单位为秒(s )。

总损耗因数包括内部损耗、结构耦合损耗和辐射损耗。

注: I S0 10848-1中给出了因滤波器和检波器导致的可靠性结果的下限。

从构件表面振速测量辐射声功率
试件和侧向构件辐射的声功率可用于确定测试情况下可达到的最大隔声量(见GB/T 19889.1-202X ,附录A ),这可以通过测量这些构件上的振动来计算。

如果试件和侧向构件的临界频率与测试频率范围相比较低,则从面积为S k 的某构件k 辐射到接收室的功率W k 可按公式(7)估算:
=ρσW c S v k k k
k 2 ……………………………………(7) 式中:
v k 2——垂直于表面的空间平均均方速度;
σk ——辐射效率,可假设其在临界频率以上时等于1;
ρc ——空气的特性阻抗。

构件的平均表面速度级L V 由公式(8)计算:
⎝⎭
⎪=+++⎛⎫n L v v v n v 10lg ...02v 12222 …………………………………(8) 式中:
v 1, v 2, …, v n ——构件上n 个不同位置的均方根(r.m.s.)法向表面速度;
v 0 ——基准速度(10-9 m/s )。

建筑声学中,也使用5×10-8 m/s 的基准速度。

因此,宜注明公式(8)中使用的基准速度。

在本文件中使用的基准振动速度为10-9 m/s 。

公式(7)中的法向表面速度均方值的空间平均值由公式(9)计算:
=v k L v 10022/10V (9)
7
如果使用加速度计测量构件的表面速度,则加速度计应安全地连接到构件表面,且其质量阻抗与构件表面的驱动点阻抗相比应足够低。

5 隔声性能测定(原标题为隔声测量注:测量侧向传声的另一种方法是声强法(见GB/T 31004.1)。


一般要求
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测量中,均可使用固定或连续移动的传声器进行声压级测量。

测量期间室内吸声不应发生明显变化。

空气声隔声性能测定的一般流程
5.2.1 通则
可选择5.2.2、5.2.3、5.2.4和5.2.5中描述的四个选项之一进行测量和计算。

5.2.2 固定传声器位置对应(此条应与5.3.1条对应)可使用固定或连续移动的传声器以及移动或固定的扬声器进行测量,并且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测量宜同时进行。

多个同时工作的扬声器或一个移动扬声器
测量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声压级(见4.4.2),计算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背景噪声级修正见4.3),按GB/T 19889.3确定隔声量或构件规范化声压级差。

5.2.3 固定传声器位置对应在多个位置工作的单个扬声器
测量声源在第一个扬声器位置发声时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声压级(见4.4.2),计算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背景噪声级修正见4.3)。

按GB/T 19889.3计算该扬声器位置下的隔声量或构件规范化声压级差。

在移动扬声器之前,声源室和接收室的声压级均应进行测量。

对其他扬声器位置重复以上步骤,按公式(10)或(11)进行平均计算出隔声量R 或构件规范化声压级差D n,e :
∑⎝⎭
⎪=⎛⎫=m R i R m i -10lg 1011-/10 (10)
∑⎝⎭
⎪=-⎛⎫=-m D i D m i 10lg 1011n,e /10n,e, ……………………………………… (11) 式中:
m —— 扬声器位置的数量; R i —— 扬声器位置i 下测量的隔声量,单位为分贝(dB );
D n,e ,i —— 扬声器位置 i 下测量的构件标准化声压级差,单位为分贝(dB )。

5.2.4 连续移动传声器对应多个同时工作的扬声器或一个移动扬声器
8
测量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声压级(见4.4.3),计算声源和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背景噪声修正见4.3)。

按GB/T 19889.3 确定隔声量或构件规范化声压级差。

注: 如果移动传声器在每个房间中仅绕一个固定支点移动,则经过背景噪声修正后的测量声压级即为声源室和接收
室的平均声压级。

5.2.5 连续移动传声器对应在多个位置工作的单个扬声器
测量声源在第一个扬声器位置发声时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声压级(见4.4.3),计算第一个扬声器位置下声源室和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背景噪声级修正见4.3)。

按GB/T 19889.3计算该扬声器位置下的隔声量或构件规范化声压级差。

在移动扬声器之前,声源室和接收室的声压级均应进行测量。

对其他扬声器位置重复此步骤。

根据需要,用公式(10)或(11)计算平均隔声量或构件规范化声压级差。

撞击声隔声性能测定的一般流程
5.3.1 通则
可使用固定或移动传声器和标准撞击器进行测量。

在每个传声器位置测量接收室内的声压级(见4.4.2),计算平均声压级(背景噪声级修正见4.3),按GB/T 19889.6确定规范化撞击声压级。

5.3.3 测量期间室内吸声不应有明显变化。

撞击器位置的最小数量应符合GB/T 19889.8-202X 中附录H 或GB/T 19889.6的规定。

为获得可靠的平均值,每套测量应使用足够数量的撞击器位置。

5.3.2固定传声器位置连续移动传声器
在每个移动传声器位置测量接收室内的声压级(见4.4.3),计算平均撞击声压级(背景噪声级修正见4.3)。

按GB/T 19889.6确定规范化撞击声压级。

注: 如果移动传声器在室内仅绕一个固定支点移动,则经过背景噪声修正后的测量声压级即为接收室的平均声压级。

附录A
(资料性)
低频测量补充程序
A.1 通则
在低频段(通常低于400 Hz,特别是低于100 Hz),测试房间中的声场不够扩散,特别是房间体积仅为50 m3~100 m3时,对于测量最低频带,不能满足房间尺寸至少为一个波长的一般要求。

隔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发的房间模式,而房间模式的激发高度依赖于声源的位置。

在低频段即使重复性已令人满意,但复现性及与其他实验室试验结果的可比性也可能非常差,测试结果将取决于测试设施。

为降低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有必要对房间内声场的激发和采样以及房间需满足的特殊要求作出规定。

容积小且尺寸不利的房间不适合用于低频测量。

房间尺寸中至少宜有一个达到最低频带中心频率的一个波长,另外的尺寸至少达到半个波长,并留有按要求放置声源和传声器的空间。

A.2 最小距离
距离房间边界约1/4波长范围内测量的声压级会显著增加。

因此,直至测量频带低至50Hz的1/3倍频带,宜将最小间距(见4.2.2)加倍。

对于传声器位置和房间边界之间的距离,最小值约为1.2 m。

这也适用于传声器位置之间的距离、传声器与试件表面之间的距离。

A.3 声场采样
为了获得可靠的室内平均声压级,宜增加传声器位置的数量。

传声器位置宜均匀分布在房间最大允许的空间内。

如果使用移动传声器,则宜尽可能均匀地对允许空间的所有部分进行采样。

在非常低的频率下,如果房间尺寸在半个波长的范围内,则在房间的中心区域会出现极低的声压值。

因此,合适的传声器位置宜避开该区域。

A.4 扬声器位置
低频测量时小房间中扩散程度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依次激发不同的声场并对结果进行平均来部分补偿。

因此,宜增加扬声器位置的数量,最少为三个位置,并建议使用连续移动的扬声器。

A.5 平均时间
对于50 Hz频带的测量,由于绝对滤波器带宽较小,且模式重叠较低,测量的平均时间宜增加至不小于15 s(约为100 Hz频带测量要求的三倍)。

使用移动传声器时,平均时间不宜小于60 s。

A.6 混响时间
在非常低的频率下,具有坚硬表面的测试室往往具有较长的混响时间(见GB/T 19889.1)。

9
10
附录B
(规范性)
结构混响时间测量
B.1 通则
本附录描述通过点激励和不同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测量来测定A 类构件结构混响时间的方法[4]。

按照GB/T 36075.2定义的脉冲响应积分法,通过对脉冲响应的平方进行反向积分得出各1/3倍频带的衰变曲线。

一般来说,为避免信号处理对衰变曲线的影响,宜测量加速度而非速度。

注1:具有以下特征的构件称为A 类构件:至少在中心频率不超过1000Hz 的1/3倍频带内,结构混响时间主要由相连
构件决定,并且在垂直于交界线的方向上振动级衰减小于6db 。

A 类构件示例:相互之间机械地连接在一起的现浇混凝土、实木(包括交叉层压木板)、塑料、金属、带饰面或面层的砖/块/板(如石膏、镶木涂层、找平层、混凝土)。

构件一般只在部分频率范围内符合A 型构件定义,一些砌体墙可能低频和中频率范围内属于A 型构件,高频范围则不属于。

注2:构件的总损耗因子ηtotal (等于内部损耗、耦合损耗和辐射损耗的总和)和结构混响时间T s 之间的关系见公
式(B.1): fT =
2.2s
total (B.1) B.2 试件的激励 可使用两种激励方法:电动振动器或冲击锤。

使用电动振动器,可用MLS 信号或扫频正弦信号测量脉冲响应,这些信号可以产生正确的脉冲响应(见GB/T 25079)。

对于实验室测量,首选方法是使用具有MLS 或扫频正弦信号的电动振动器进行测量。

关于固定和使用电动振动器的详细信息见GB/T 11349.2。

注: 使用最大长度序列技术要求系统是线性的,非线性可通过计算的脉冲响应中的低信噪比检测来判断。

非线性的
影响可通过降低激励级来降低,必要时还可通过增加测量周期来降低。

如果使用冲击锤,则可能存在诸如非线性、高阻尼和频率范围等因素的限制[3]
,测量中应加以考虑。

如果可以证明测试构件上的混响时间测量不受锤击强度的影响,则可以使用锤击激励。

该验证应在每个构件上取一个位置进行。

冲击锤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质量和材料,因为不同的材料在频带中会产生不同的激励。

B.3 测量和激励的位置
测试构件上应至少使用三个激励位置,对应每个激励位置应至少使用三个测量位置。

激励位置和测量位置的布置间距不应小于以下最小距离:
――测量位置距离测试构件边界0.5 m ;
――激励位置距离测量位置1 m ;
――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0.5 m 。

测点应随机分布在测试构件上。

B.4 振动测量要求
11
应使用直接安装在测试构件表面上的加速度计进行振动测量。

加速度计测量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低噪声性能,以获得足以覆盖结构响应动态范围的系列测量的信噪比。

加速度计在测试构件上的固定应保证垂直于构件表面的方向上是刚性的。

采用蜂蜡或石油蜡固定较为方便,但固定不牢固会导致高频范围内的测量误差。

如果由于表面纹理属性而无法用蜡直接固定,
可将小型金属垫圈粘合/胶合到表面,以便用蜡固定或通过垫圈上的螺柱固定[1]。

与测试构件接触的加速度计的质量应足够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荷载对测量振动的影响。

当满
足公式(B.2)中的不等式时,可避免质量荷载的影响[6]。

<πfY m 21dp
acc (B.2) 式中:
m acc ――加速度计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Y dp ――驱动点导纳,单位为牛顿•秒每米(N•s/m );
f ――1/3倍频程的中心频率,单位为赫兹(Hz )。

对于混凝土、砖石、实心砖、木材、石膏板和玻璃等材料,可通过假设一个薄的各向同性板来估算板中心区域的驱动点阻抗(是否是导纳),如公式(B.3)所示。

==ρc h
Y L 2.31s dp (B.3) 式中:
B ――弯曲刚度,单位为牛顿•米(N•m );
ρs ――板的单位面积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2);
c L ――纵波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
h ――板的厚度,单位为米(m )。

对于分别在x 方向和y 方向上具有弯曲刚度B x 和B y 的正交各向异性板,等效弯曲刚度可按公式(B.4)计算:
B (B.4)
B.5 衰变曲线评估
应按照GB/T 36075.2的规定获得衰变曲线并进行评估。

测试构件的结构混响时间通过单个混响时间的算术平均或通过单个衰变曲线的能量平均来确定。

应在高于背景级至少35dB 的位置开始记录衰变曲线。

评估范围应在5dB 至15dB 之间。

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出现多重斜率或曲线型衰变曲线,则评估范围应主要考虑衰变曲线的上部。

注: 对于与其他重构件耦合的重构件,弯曲波的衰变曲线的特征是短、快、直的衰变,随后由于建筑结构的其他部
分返回的能量而产生明显的曲率。

因此,对于现场测量,优选5dB 或10dB 的评估范围。

考虑到衰变早期的信号处理误差以及衰变曲线的评估只能在来自板边界的第一反射波到达测量位置之后开始的事实,对于低频和中频范围,也可将评估起始点设为低于最大级3dB (而不是5dB )。

参考文献[7]中给出了评估结构衰变曲线的程序。

B.6 滤波器和检波器引起的可靠结果的下限
采用传统的脉冲响应正向分析法,应检查1/3倍频程带的测量结构混响时间是否满足公式(B.5)和
(B.6)的要求:
70
T f
>
(B.5)
s
T T2
>
(B.6)
s det
式中:
T s――结构混响时间,单位为秒(s);
f――1/3倍频程中心频率,单位为赫兹(Hz);
T det――平均检波器的混响时间,单位为秒(s)。

如果不满足公式(B.5)的不等式,则应采用反向时间技术来减少滤波器对衰变曲线的影响。

使用这种技术,其极限比公式(B.5)的不等式给出的极限约低四倍。

注1:反向时间技术是通过将脉冲响应相对于滤波前的时间进行反转来实现的。

该技术利用了滤波器的上升时间,该时间比衰变时间短得多。

它需要脉冲响应的瞬态存储器或模拟磁带记录器和反向重放。

如果不满足公式(B.5)的不等式,应采用反向时间技术,或以较慢的速度重放脉冲响应,并使用转置滤波器进行分析(有关可靠结果的极限,见IS0 3382-2)
注2:使用线性平均和极短的平均时间形成衰变记录,通常不会出现与平均检波器有关的问题。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