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经典诵读抢答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发白帝城》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提示一: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 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 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 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 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提示二: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 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 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该诗为725年 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诗人无比 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 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提示三: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 望天门山的情景。经源自文化诵读抢答环节
抢答规则: 1、每题有三至四个提示,每念完一个提示,各队 即可抢答。 2、每个提示之后,主持人会留3秒钟时间供队员 抢答,若无抢答队员,主持人继续念下一提示。 3、规定时间(3秒钟)以内,各队可按响抢答器, 抢答器以最先按下按钮为准,主持人没念完题抢 答器响的,视为犯规。 4、得到抢答权的各组必须在10秒内作答,超过 10秒视为无法继续回答。 5、各队必须由一名选手回答,答对一题加10分, 答错扣10分。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提示一: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 的感受。 提示二: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 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 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 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 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 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提示三: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 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 “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 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 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提示一: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 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 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提示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 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 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 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 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 证。 提示三:后两句用汉代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 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 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 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 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 迈的英雄气概。
《静夜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示一:这是诗人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 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 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提示二: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 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 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提示三: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 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 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 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 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咏鹅》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提示一:这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 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 提示二: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 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全诗以清 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 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 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 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提示三: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 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的多 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 大好春光的。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示一:诗人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 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思 想感情。 提示二: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 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 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 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提示三: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 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 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 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 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 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 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 神。
提示一: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哲 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 抓住动物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 真切、传神。 提示二:这首诗相传是诗人在七岁时写的一首 诗,开头的三个字不只是模拟动物的叫声,而 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提示三:小诗人用三个字道出该动物由远至近 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 “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它在水中嬉戏时 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 力。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示一: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 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轻松与喜悦的心情。 提示二: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 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彩 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 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 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提示三:“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 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 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 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 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 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目的不暇迎送,才 一一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