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教版中考科学优化提分冲刺训练14(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中考科学优化提分
冲刺训练14
1.新冠肺炎是SARS-CoV-2病毒导致的,该病毒传染性很强。

专家指出,加热到56℃并持续3分钟,或使用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SARS-CoV-2病毒属于________(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为了遏制疾病的传播,武汉市在1月23日开始“封城”,专家呼吁人们呆在家里,不外出,不聚集,外出戴口罩等等。

在这些措施中最关键的是一旦发现确诊病人,应立即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来看,该措施属于________。

(2)为了更好的抵御此病毒,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在研发疫苗,而我国科学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已经开始了疫苗的二期临床实验。

人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病毒,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在生态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写出该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

(2)在图中进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是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实现碳循环主要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4)分析如图能量传递的过程,可以分析一条食物链不会太长的原因是________。

3.某市热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含硫较多的煤。

该厂附近一所中学的同学经常闻到空气中有异味,且空气能见度差。

学习科学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Ⅰ.我国关于SO2在风景区、居民区、工厂区的空气质量最高标准分别见下表:
Ⅱ.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以下步骤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

Ⅰ.用2L的空可乐瓶采集工厂附近的空气样品。

Ⅱ.向取回的装有空气样品的可乐瓶中倒入NaOH溶液,盖紧瓶塞后充分振荡。

Ⅲ.加入一定量氧化剂H2O2,使其中Na2SO3完全转化为Na2SO4,向可乐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Ⅳ.经过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为1.165mg。

地区风景区居民区工厂区
SO2浓度
限值(mg/m3)
0.150.50.7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__。

(2)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该工厂附近空气质量状况。

(3)【发现新问题】考虑到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第一组认为第二组同学求出的SO2的含量偏大,其依据是________;你提出的实验改进方案是________。

4.某石化厂的一种石油产品中,残余硫酸质量分数为4.9%,工作人员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残余硫酸。

请计算:
(1)若要清洗100千克的这种石油产品,需要多少千克的NaOH?
(2)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代替NaOH清洗这些残余硫酸。

通过技术改造,每清洗处理100千克这种石油产品,可以节约多少经费?
NaOH和Ca(OH)2的市场价格
名称Ca(OH
)2NaO H
价格(元/千克)6.0024.0
5.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二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

已知金属球重5牛,体积为5×10-3米3。

(滑轮和细线的重力、配重的体积及各种摩擦均忽略不计)
(1)用气泵向甲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用了体积为5×10-5米3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他设想将该演示器改进成如图乙所示装置。

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3.0千克/米3,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请通过计算说明。

6.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质量为1.2t,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四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00cm2。

当它在水平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440m时,求:
(1)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
(2)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了多长时间?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多大?
参考答案
1.(1)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
解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病的人群。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3)对病原体的抵抗,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1)SARS-CoV-2病毒是使人患新冠肺炎的微生物,属于病原体。

病人属于传染源,所以对病人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2)人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是SARS-CoV-2病毒,该免疫具有针对性,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控制传染源;(2)特异性
2.(1)草→兔子→狐狸
(2)草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1)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绿色植物,终点生物是动物;故图中的食物链为:草→兔子→狐狸;(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在食物链中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碳循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植物体实现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体实现碳循环主要是呼吸作用;故生物与生物之间实现碳循环主要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不可逆转的,故一般食物链都不会太长。

故答案为:(1)草→兔子→狐狸;(2)草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4)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1)用可乐瓶装满水盖上瓶盖拿到工厂附近,然后倒掉水,再盖上瓶盖
(2)设2L空气中含SO2的质量为x.
SO2∽BaSO4
64233
x 1.165mg
64:233=x:1.165mg
X=0.32mg
0.32mg/0.002m3=160mg/m3>0.7mg/m3
∴SO2含量严重超标。

(3)空气中CO2参与反应,最终生成BaCO3沉淀影响计算结果;在第(3)步生成的沉淀中滴加稀硝酸直至无气泡产生。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建立起SO2和BaSO4的质量关系并解答。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从而会干扰
实验结果。

解答:(1)由题可知,最后的沉淀应该是硫酸钠,相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SO2+NaOH=Na2SO3+H2O;2Na2SO3+O22Na2SO4;
Na2SO4+BaCl2=2NaCl+BaSO4↓,由此可得关系式SO2∽BaSO4
设2L空气中含SO2的质量为x
SO2∽BaSO4
64233
x 1.165mg
64:233=x:1.165mg
解得x=0.32mg
0.32mg/0.002m3=160mg/m3>0.7mg/m3
所以SO2含量严重超标。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碳酸钡
白色沉淀,结果会使得读出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求出的二氧化硫质量偏大。

因为碳酸钡会
与酸反应而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可在第(3)步生成的沉淀中滴加稀硝酸直至无气泡产生,这样除去了碳酸钡而留下了硫酸钡。

故答案为:(1)SO 2含量严重超标;(2)空气中CO 2参与反应,最终生成BaCO 3沉淀影响计算结;在第(3)步生成的沉淀中滴加稀硝酸直至无气泡产生
4.(1)设需要氢氧化钠质量为x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9880
100kg×4.9%x
98:80=100kg×4.9%:x
x=4kg ;
(2)设需要氢氧化钙质量为y
H 2SO 4+Ca(OH)2=CaSO 4+2H 2O
98
744.9kg y
98:74=4.9kg:y
y=3.7kg
24.00元/kg ×4kg-6.00元/kg×3.7kg =73.8元。

解析:(1)根据硫酸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析;
(2)根据硫酸的质量计算出所需氢氧化钙质量,再根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单价计算节约的经费分析。

5.(1)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2)解:m=
=5牛10牛/千克=0.5千克
ρ= 金=
0.5千克5×10-5米3=10×103千克/米3答: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3)解:F 浮1=ρ汽1gV 球=1.2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 浮2=ρ汽2gV 球=3.0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15牛
F 1=2×(
G 球-F 浮1)=2×(5牛-0.06牛)=9.88牛
F 2=2×(
G 球-F 浮2)=2×(5牛-0.15牛)=9.7牛
△F 拉=F 1-F 2=9.88牛-9.7牛=0.18牛
∵△F 拉=0.18牛>0.1牛
∴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

解析:密度是指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1)在向装置鼓入空气之前,金属球和配重二力平衡,处于静止状态,如果通入空气后金属球一端上升一段高度,则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故答案为: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6.(1)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1.2×103kg×10N/kg=1.2×104N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105Pa (2)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s v =1440m 20m/s =72s ;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

答: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了72s ;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为3000N 。

解析:(1)首先根据F=G=mg 计算出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然后根据p =F S 计算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根据t =s v 计算汽车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F =P v 计算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