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中映出拱桥的倒影,其桥孔与倒影构成了一个圆形,如果桥下的水面上升,桥孔与倒影构成的图形形状是()
A.
B.
C.
D.
2.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3.下面所举的现象:①按在墙上的图钉;②吸在墙上的塑料衣钩;③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汽水。

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4.在一张纸片上剪出一个方形孔,将纸片置于足够的高度,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片上,光线通过方形孔在地面上照出的光斑形状()
A.一定是方形的B.一定是圆形的
C.可能是方形的,也可能是圆形的D.既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
5.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后把桶口封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冷铁桶的重力使铁桶变扁
B.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
C.浇冷水时铁桶内部分气体液化吸收热量
D.该过程中铁桶内气体总质量不变
6.耳是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人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B.耳廓可以收集外界传来的声音
C.声波带动鼓膜振动后直接传导到耳蜗
D.遇到巨大声响张开嘴可平衡鼓膜内外空气压力
7.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同学们所做的一个探究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探究通过实验+推理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当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减弱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在几乎听不到铃声时,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铃声又逐渐加强
8.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
A.胚乳、子叶、子叶、胚乳B.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
9.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现象,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②上课时小华感到黑板因“反光”而刺眼,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③平静湖面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适用;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10.蓝莓果实因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称。

蓝莓的果实所属的结构层次,以及蓝莓子房内的白色小颗粒分别是()
A.细胞、柱头B.组织、花药C.器官、胚珠D.系统、花粉11.如图所示的过程主要体现了
A.人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
B.人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性
C.婴儿的性别由遗传决定
D.胚胎通过胎盘与母体交换物质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望远镜
13.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4.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
A.声音→耳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神经
B.声音→耳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声音→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D.声音→耳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15.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16.响尾蛇在夜间捕食小动物时,确定小动物位置依靠的是()
A.红外线定位器官B.紫外线定位器官
C.灵敏的嗅觉器官D.感知气压的器官
17.下列关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双数,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单数
B.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一片
C.双子叶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壁包被,单子叶植物的胚珠没有子房壁包被
D.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18.若图中的a、b分别代表蕨和西瓜两种植物,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下列不
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由细胞组成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利用种子繁殖D.有根、茎和叶的分化
19.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拉力成正比。

将两个规格相同的轻质弹簧a和b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图中两小球的质量相等。

两小球静止时,设两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 a和x b,拉力分别为F a和F b。

则()
A.x a=x b B.x a=2x b C.F a=F b D.F a=2F b
20.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 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C.D.
二、填空题
21.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2.同学们在课堂上做观察玉米种子的活动。

(1)在玉米种子剖开的面上滴一滴碘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剖开玉米种子时损伤了种子,情况如图乙、丙、丁所示(阴影部分表示损伤面失去生命力),其中仍能正常萌发的是_________。

23.如图是位于某江上游的一座水库,水库在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成绩显著,已成为一处避暑、休闲胜地。

(1)修建水库时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如上图所示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清澈的湖水使人能清楚看到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若岸上一指示灯距水面的高度是1米,则指示灯在水中所成的像离指示灯的距离为________米。

24.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 集气瓶中灌1/4的水
B 集气瓶中灌3/4的水
C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
D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
(2)此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用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整数)。

25.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

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到了像是黄鹂鸟的叫声,这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______。

舞台上有一位身着黄色上衣和绿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当用黄光照射时,她的上衣的颜色是_____,裙子的颜色将会是_________
26.为了保持西瓜的优良性状,最好用_____方法繁殖西瓜,在开花期间,瓜农老王把一些雄花的花蕊取下来去触碰雌花的花蕊;瓜农老李则在瓜田里放养了大量蜜蜂。

他们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结果率。

其中瓜农老王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进行______。

为防治害虫,瓜农往往在西瓜开花、结实期间频繁地喷洒农药。

试分析评价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物体放在a点时,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当物体由a点运动到c点,所成的像___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28.如图所示,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一条入射光线入射到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图中情况判断,______是折射光线,玻璃在______侧。

(选填“MMˊ的上
方”“MM'ˊ的下方”“NNˊ的左侧”“NNˊ的右侧”)
29.如上图所示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__________,(填数字)其主要功能是产生_______和分泌雌性激素。

(2)精子和卵结合一般是在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
(3)胚胎的发育主要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和名称)
30.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在①发光水母、②木星、③日光灯、④彗星、⑤耀眼的镜子、⑥萤火虫、⑦晶莹的露珠中、⑧月亮中,能称为光源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日光灯属于________(填“冷”或“热”)光源。

三、探究题
31.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
(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2.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移,光屏向______移(以上两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成清晰的像;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3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实验步骤]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并记录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改变蜡烛A距离玻璃板的距离,重复步骤(2)
(4)去掉玻璃板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分析与思考]
(1)器材的选择:
①用方格纸替代白纸的优点是______。

②选用茶色玻璃的优点是_______。

③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④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试验
(2)步骤操作:
①玻璃板与方格纸保持垂直,如果不垂直则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②点燃蜡烛A,蜡烛B不点燃,便于观察到清晰的像。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异常情况分析:
在实际实验中,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cm。

34.小安和小博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

(1)小安和小博商议,先用眼睛来观察一下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于是,他们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0cm处,小博负责将蜡烛从透镜一侧50cm处逐渐向透镜靠近,小安从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并按照观察到的像的大小进行编号,然后整理记录观察到的几个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请问以下哪些像是虚像________;
(2)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现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3)在图甲中的光屏上已经呈清晰像的情况下,实验中有一只小蜜蜂误入停在了凸透镜上(如图丙所示),则对光屏上的像会造成什么影响?________(选填序号)。

A.像的上半部有残缺,但亮度变亮
B.像的下半部有残缺,亮度不变
C.像大小形状不变,亮度不变
D.像大小形状不变,但亮度变暗
35.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入射光AO和反射光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______。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______,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______;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调整后蜡
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站的像,说明______。

36.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

各组种子 7 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

(写出 1 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 15%时,该玉米种子在 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故所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即B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A
【详解】
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先汽化后液化,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①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是利用手的压力来工作的,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吸住在墙上的塑料衣钩,使用前先把空气排空,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的,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力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汽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内,利用了大气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③符合题意;
故B正确。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该现象为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地面上形成的光斑为太阳的实像,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故B正确。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使铁筒变扁的力是外面的大气压力,而不是铁桶的重力,故A错误;
B.皮铁桶被压扁,大气压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
C.浇冷水时,铁桶内的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而不是吸收热量,故C错误;
D.该过程中,铁桶内的水蒸气会液化成水,因此气体质量会减小,故D错误。

6.C
解析:C
【分析】
根据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保护等知识分析解答。

【详解】
A、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正确。

B、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正确。

C、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错误。

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

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正确。

【点睛】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耳朵的卫生和保健。

7.C
解析:C
【详解】
A.真空罩中的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这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而真空不能传声则是通过推理得出的,那么该探究通过实验+推理的方式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空气可以传声,当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铃声减弱,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几乎听不到铃声时,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空气可以传声,铃声又逐渐加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B
【分析】
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都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一片子叶、营养物质的储存在胚乳中;大多数双子叶种子无胚乳、两片子叶、营养物质的储存在子叶中.
【详解】
大米用水稻加工而成,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成,水稻、小麦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大豆、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可见B 正确.
【点睛】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D
解析:D
【详解】
①由于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故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的地方不是水,故错误;
②玻璃黑板因“反光”刺眼而看不清上面的字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故正确;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静湖面上的“倒影”也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成立,故错误;
④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

所以看到的是字的虚像,故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因此,蓝莓的果实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每个子房里生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

所以在蓝莓子房内看到的白色小颗粒是胚珠。

【点睛】
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11.A
解析:A
【分析】
此题考查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形成过程。

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详解】
A、此图示表示的是父亲、母亲分别提供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因此此图示能说明人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

符合题意;
B、人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但是从图示中不能体现此特征,不符合题意;
C、人类性别遗传的决定是精子中所带的性染色体,此图示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此图示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12.B
解析:B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详解】
A.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则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而此时图中所示像距小于物距,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解析:A
【详解】
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解析:C
【分析】
耳的结构如下:。

【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睛】
听觉的形成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15.B
解析:B
【解析】
A.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
B. 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

故B正确;
C.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 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1)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

(2)当实验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4)平面
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

响尾蛇捕获猎物后,并不马上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

过一段时间后,再去追寻和吞食。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只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猎物如老鼠,响尾蛇才会去追寻;没有被响尾蛇袭击中毒的老鼠,响尾蛇根本不会去追寻。

【详解】
响尾蛇的“热眼”非常灵敏,温度变化即使只有0.1%,它也能分辨出来。

因此,小动物虽只发出与地面、草丛略有不同的红外线,响尾蛇依然可以通过自己那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准确无误地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并捕食之。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响尾蛇红外线探测器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植物形态和结构的差别,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

一般情况下,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据此解答。

【详解】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不能说是双数还是单数,A 错误;B正确;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种子胚珠都有子房壁包被,C错误;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种子都有果皮包被,D错误。

【点睛】
掌握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是解题的关键。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体已有真正的根、茎、叶和维管组织的分化,蕨类植物主要靠孢子进行繁殖,仍属孢子植物。

2、被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并且种子不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