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膏方治疗学理 论基础与实践(吕文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方储藏方法
膏滋药应储存在瓷罐中亦可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锅作为容器。膏方 应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最好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内,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 以防霉。当每天取用膏滋药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匙去掏,以免每天将水 分带进罐里,促使发霉变质。应该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
进补膏方举偶
1.琼玉膏(《寿世保元》)
中医 讲久病 必虚,, 这些病 人最适 合服用 膏方
以白领精 英居多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讲, “年四十,而 阴气自半,起 居衰矣”。
“女子以 血为本、以 肝为先天”
膏方禁忌对象
儿童及体质健壮者 急性感染性患者
药补不如食补, 儿童只要是比 较健康的,就 没有必要服膏 滋药。体质健 壮者,阴阳本 就平衡了,膏 方怎么补都是 破坏
进补膏方举偶
2.固元膏
成分:阿胶500g、冰糖500g、红枣200g、核桃仁500g、芝麻500g、枸杞75g、黄 酒500g。 制法:将阿胶和冰糖敲碎,制成粉末备用。锅内加黄酒加热,待煮沸后将阿胶和 冰糖粉末倒入锅内搅拌均匀。将去核红枣放入锅内煮30分钟,再将核桃仁、芝麻 、枸杞倒入阿胶红枣锅内搅拌均匀。最后将锅内熬制好的膏剂盛出,装入陶瓷容 器里压实即可。 服法:每日2次,每次10g。 功效:养气补血,美容养颜,滋阴润肺,延缓衰老。 适应证:常用于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贫血。还能美容养 颜、乌发祛斑,是女性的美容佳品。
进补膏方举偶
3.神仙饵茯苓延年不老方(《普济方》)
成分:白茯苓1500g(去皮、切细、晒干),白菊花500g。 制法:上药为末,以炼松脂和丸,如弹子大。 服法:每服6g,以酒化破服,日再。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明目。 适应证:脾虚便溏,头昏眼花。
进补膏方举偶
4.仙术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急性病,按照中 医来看是身体当 中有邪气,所需 要的是把它赶出 去,如果这个时 候你用膏方,就 等于关门留寇。
难治病处于不稳定阶段者
难治病很多,比如 说肿瘤的早期、放 化疗阶段,或者慢 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病情波动多的时候, 都不适合用膏方。 再比如肝炎活动期、 血糖升高期的人, 也不宜进补。
服用膏方不能盲目跟风,膏方若服用不当,例如补阳的吃多了,就会 齿浮、口干、大便干结,流鼻血;补阴的吃多了,就会食欲减退、大便稀 薄,怕冷;要是吃了做得不好的膏方,没有补泻结合,来年春夏就会产生 不良反应。
成分:人参、生地黄、白茯苓、白沙蜜。 制法:人参(拣好者去芦)600g,生地黄(洗净捣取其汁)5000g,白茯苓(坚白 者去皮及筋膜最佳)1200g,白沙蜜2500g。上将参、苓为细末,忌铁器。蜜用生 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去渣,同药一处,拌和匀入瓷器内封固。净纸二十余重 密封,入重汤内煮。用桑柴火煮六日,如连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 口,入井内,去火毒,一伏时久。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三匙作三盏。 服法:每晨以二匙温酒调服,不饮者白汤化下。 功效:滋阴润燥,益气生津。 适应证:肺气虚损,肺燥伤津。
膏方制作流程
膏方的制作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 1.浸泡:先将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不锈钢锅内,加水以高出药面
10厘米左右,冬季浸泡6-8小时,夏季2-3小时; 2.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
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1.5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 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泡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一小时, 如此反复三次,合并药液;
进补膏方举偶
6.胡桃丸
成分:胡桃仁、破故纸、杜仲、萆薢各500g。 制法:上药为末捣匀,丸如梧子大。 服法:每空心温酒盐汤任下15g。 功效:补肾气,壮筋骨。 适应证:老年人肾气虚衰,腰膝酸软无力。
进补膏方举偶
7.延龄固本丹(《万病回春》)
成分:天门冬(水泡,去心)、麦门冬(水泡,去心)、生地黄(酒洗)、熟地 黄(酒蒸)、山药、牛膝(去芦、酒洗)、杜仲(去皮、姜酒炒)、巴戟(酒浸 、去心)、五味子、枸杞子、山茱萸(酒蒸、去核)、白茯苓(去皮)、人参、 木香、柏子仁各100g、老川椒、石菖蒲、远志(甘草水泡去心)、泽泻各50g, 肉苁蓉(酒洗)200g,覆盆子、车前子、菟丝子(酒炒烂捣成饼,焙干)、地骨 皮各75g。妇人加当归(酒洗)、赤石脂(煨)各50g。 制法:上为细末,好酒打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15g,空心温酒送下。 功效:益肾壮阳。 适应证:五劳七伤,诸虚百损;颜色衰朽,形体羸瘦;中年阳事不举,精神短少 ,未至五旬须发先白。
膏方选材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易患感冒、乏力、易出汗、饮 食无味、脉弱无力等,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 白术等制成的膏方;
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 脉细无力等,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制 成的膏方;
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尿频遗精 等,可以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制成的 膏方。
药治疗皮肤皲裂,可谓早期膏方的雏形。在另一部出土的汉代《五十 二病方》以及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都有膏方的记载。而此时这种 膏方多指外用剂。
2、在汉代《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外用的叫“膏方”,内服的叫
“煎”,比如大乌头煎,用来治疗寒疝绕脐痛,可谓是内服膏方的最 早记载。 3、到了唐代,膏方已用于滋补强身,比如杏仁煎、枸杞煎。宋代,内 服膏方的命名已出现“煎”向“膏” 过度,用途亦更加广泛,并以内 服为主,如琼玉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膏方出现于秦 汉时期,完善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清代膏方 属于宫廷御用,备受达官贵人青睐。晚清时,由于贸易 和物流的发展,配置膏方所需药材能够在全国流通,膏 方的配置技术日臻成熟,膏方开始在民间流行。
源 远 流 长
膏方历史悠久
1、最初起源于外用膏剂。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记有用羊脂类
切不可有药越贵越有效的想法,只有处方得当、服用合 理,才能促进急慢性病人康复,使正气旺盛、身体健康,起 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可见,膏方虽好,使用时亦应区别对待, 不可盲目使用。
服用膏方时间
服用膏方最好从冬至起连续服用约50天左右,也就是冬 至以后的“一九”到“六九”,或服至立春前结束。
服用膏方时还需要配合饮食调理,并做到劳逸结合、适 度运动,这样才能使膏方的作用发挥至最佳。
成分:苍术75g,枣肉、杏仁各100g,干姜1500g(炮),甘草黄1500g,白盐 100g。 制法:上为细末。 服法:每用6g,沸汤空心冲服。 功效:温中健脾。 适应证:脾胃虚寒,痰湿内停。
进补膏方举偶
5.乌麻散(《千金翼方》)
成分:纯黑乌麻,量不拘多少。 制法:将乌麻以水拌,令润,勿使太湿。蒸令遍即下,曝干再蒸,往返九蒸九曝 讫,捣去皮作末。 服法:空腹以温水或酒调下6g,日二服。 功效:补肾润燥。 适应证:老年肾虚津亏,肌肤干燥,大便秘结。
指导思想
“今冬进补,来春打虎”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天人相应
膏方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四时养生学


扶正与祛邪

疗 学
来源于
气血理论
理 论
精气学说


肾命学说
治虚三本论
膏方经典理论指导实践
例如: 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反复发作,本已亏虚,更易招致外邪,而重虚其 精,所以肾精亏虚又是这些疾病所共有的表现。故而可见精气充盛对于疾病的重 要性。而膏方之中或配味厚滋腻之品,或伍血肉有情之品,善于填精扶羸,培本 固元。
膏方注意事项
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能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 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 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 服用膏方期间如患者属阳虚有寒者,应忌食生冷饮食;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 刺激性食物;如为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 为保障膏方的品质和效果,在进行膏方选材时一定要讲究药材的道地性。
《玉机真藏论》 云:“故邪气 胜者,精气衰 也”
《金匮真言论》 指出:“故藏于 精者,春不病温 ”,《阴阳应象 大论》更是昭示 大法:“精不足, 补之以味”
《金匮真言论》 云:“夫精者, 身之本也”, 《六节藏象论》 云:“肾者主 蛰,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膏方经典理论指导实践
慢性疾病或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然而迁延 日久,多呈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势。若遇外感风 寒、饮食劳倦、七情触犯,则更虚其本,而形成虚 者愈虚、实者愈实的恶性循环。故而此时的疾病多 处于以本虚为主导,夹杂邪实的过程。
膏方服用方法与用量
将膏方储存在密闭的瓷罐中,每日清晨取一汤匙冲开水服用。也可根据病情需要, 用黄酒冲服。如方中用地黄等滋腻药或配料中胶类剂量较大时,则膏滋非常黏稠, 难以冲开,这时可隔水蒸化后服用。
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决定,与患者消化功能关系 非常密切。一般来说,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成人每日先服一汤匙, 约10—15克,如果消化功能正常,1周后改为1天服两次,即早晨起床后与晚上睡前 1小时各空腹服用1次。
膏方制作流程
3. 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 不散开来为度,此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4. 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 ,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 珠而不散即可。 5. 封装:把熬好的膏剂放到专业封装机里进行封装,装好的膏方后要 放置阴凉处存放。
膏。
按照制作过程分类
蜜膏:如在浓缩以后再加入蜂蜜收膏,就成为

蜜膏。



素膏:就是药也好,加入的辅料也好,不含有
动物药、动物胶,血糖高的人还可以用木糖醇收

膏。
按照含有成分分类
荤膏:反过来加入动物药、动物胶的,就叫荤
膏,如阿胶、鹿角片、龟版胶等,起到补血补肾 的作用。
膏方适应范围
慢性病人 亚健康者 中老年朋友 中青年女性
因此,冬季也就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期,配一料膏 方,服用一个冬天,为身体“加油”、“充电”,足以 将亚健康状态逆转回健康状态。
何谓膏方?
何谓膏方?
中药膏方,属于中医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酒、露、 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我们常说的冬令进补的膏方俗称“膏 滋药”。
膏方一般由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组成,具有较好的滋补作 用,有病祛病,无病防病,也可强身延年,集祛病、强身于一 体,以培补后天脾胃及滋补先天肝肾者居多。膏方广泛使用于 内、外、妇、儿、骨伤及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病后体虚 者。
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偏瘦、口干咽燥、潮热盗汗 等,可以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制成的膏方。
膏方选材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膏方药,都是在中医师悉心诊察询问 病人的详细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在中医整体调整观 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 后制订的方剂,具有针对性强,作用明显全面的特点。
膏方治疗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吕文亮 湖北中医药大学
内容提要
1、膏方概述 2.膏方的治疗学理论基础 3、膏方经典理论指导实践
4、膏方之源、分类、适应范围和制作流程
5、膏方选材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6、服用膏方时间、方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7、进补膏方举偶
前言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古 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 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 积蓄的阶段。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 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可以说是投资少,见效 快。民间常讲“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
膏方经典理论指导实践
阻遏外邪侵袭,提 升自身之抗邪能力
辨气血阴阳有余 不足而配制膏方
扶助正气、燮理阴 阳,使正虚得复
扶正填精, 正胜邪却
膏方之源
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 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根植于中医理论的膏方,至今 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养生贵族”之称。 在古代,膏方属于宫廷御用,多为达官贵人所服用,以 达到“补虚驻颜,延年益寿”的养生功效。
4、到了金元时期至明代,内服膏方的称谓才正式改为“膏方”,如 天门冬膏、龟鹿二仙膏。至清代,膏方已广泛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上 至宫廷,下至民间,此时期在膏方的制作上有了严格的规定。
5、近代以后,上海、江浙一带的医生,在这方面的多有建树。发展 到现在,膏方成为既能够健身又能够治病的一种剂型。
膏方分类
清膏:是中药经过慢煎、浓缩到最后是直接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