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一、教学内容
1. 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
3. 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4. 掌握电动机的分类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提高他们的物理知识水平;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2. 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
3. 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电动机模型、电路图、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思考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讲解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电动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动机的工作过程,探究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与电动机原理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电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1. 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 构造:线圈、磁铁、换向器、支架等;
3. 符号表示:。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 转速与电流、磁场强度有关;
3. 电动机的分类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符号表示;
(2)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根据电动机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动机模型。
2. 作业答案:
(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符号表示:。
(2)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电流大小、磁场强度、线圈匝数等;举例:电流越大,电动机转速越快。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了电
动机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但在实验操作和知
识讲解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深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动机的应用领域,如家电、交
通工具等,并探究未来电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电动机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电器设备,了解电动机的原
理和构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电动
机的原理和构造,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电动机的原理
电动机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
当通电线圈放置在磁场中时,线圈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转动。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
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而线圈中的磁极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力,从而产生
转动。
这个原理是电动机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基础。
二、电动机的构造
1. 线圈:线圈是电动机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导线绕制而成。
线圈
中的电流产生磁场,受到磁场的作用力而转动。
2. 磁铁:磁铁是电动机中的磁场源。
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会产生磁场,对线圈产生作用力,从而使线圈转动。
3. 换向器:换向器是电动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用于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够持续转动。
换向器通常由两个半圆形的铜片组成,通过碳刷与电源相连,在线圈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自动改变电流方向。
4. 支架:支架是电动机的外壳,用于支撑和固定电动机的各个部分,同时也起到保护作用。
三、电动机的符号表示
1. 电动机的整体形状:电动机的符号通常是一个矩形,表示电动机的外壳。
2. 线圈:线圈的符号是一个绕制在一起的导线,表示电动机中的线圈。
3. 磁铁:磁铁的符号是一个带有N极和S极的磁铁,表示电动机中的磁场源。
4. 换向器:换向器的符号是一个带有碳刷的半圆形铜片,表示电动机中的换向器。
四、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
1. 电流大小:电流越大,电动机的转速越快。
因为电流越大,线圈中的磁场强度也越大,对线圈的作用力也越大,从而使电动机的转速增加。
2.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越大,电动机的转速也越快。
因为磁场强度越大,对线圈的作用力也越大,从而使电动机的转速增加。
3. 线圈匝数:线圈匝数越多,电动机的转速越慢。
因为线圈匝数越多,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越小,对线圈的作用力也越小,从而使电动机的转速减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有一个深入
的了解,掌握电动机的符号表示和影响转速的因素,为进一步学习和
应用电动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时,使用清晰、简洁、
生动的语言,语调要适中,既不过于平淡也不过于激昂。
可以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使抽象的知识更具体、有趣。
2.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足够的讲解
和讨论时间。
在讲解电动机的原理时,可以稍作详细解释,以便学生
理解;在讲解构造时,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示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3. 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讲解电动机的原理时,可以提问:“电流通过线圈时,
为什么会产生转动?”在讲解构造时,可以提问:“换向器的作用是
什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情景导入:在课程开始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
的电动机设备,如电风扇、电动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动机的工
作原理。
然后逐步引入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接受新知识。
5. 实验演示:在讲解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时,可以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例如,可以让学生亲手搭建一个
简单的电动机模型,观察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情况,从而加深对原理
和构造的理解。
6. 举例说明:在讲解影响电动机转速的因素时,可以举例说明,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可以解释说:“电流越大,相当于增加了
电动机的‘动力’,所以转速会更快。
”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运用上述教学技巧和窍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电动机的原理和构造。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