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临床特点比较及治疗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第 6 卷第 59 期2019 Vol.6 No.59
39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临床特点比较及治疗对策
热孜万古·马木提
(新疆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科,新疆 克孜勒苏 8455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某时段内接收病治疗的160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共有舒张性心衰80例(舒张组)和收缩性心衰80例(收缩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表现并给予治疗措施。
结果 舒张组高尿酸症患者概率明显较高于收缩组,收缩组其他临床表现概率明显较高于舒张组,舒张组前白蛋白、血钠、胆固醇、收缩压、血氯水平、白蛋白均明显较收缩组高,收缩组EDV 、ESV 、BNP 明显较舒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患者临床表现及指标存在明显显著,因此需给予对症治疗措施。
【关键词】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临床特点;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9.39.02
临床将各种类型的心脏病末期阶段统称为心力衰竭,该病主要患病人群我老年人群,且临床研究发现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导致心力衰竭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心力衰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
心力衰竭主要有舒张性和收缩性两种;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等方面两种心力衰竭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有效对比分析这两种心衰类型,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的认识疾病,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内接收病治疗的160心衰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59~85岁,平均(72.36±10.26)岁。
心功能:Ⅰ级30例,Ⅱ级35例,Ⅲ级85例,Ⅳ级10例。
其中共有舒张性心衰 80例(舒张组)和收缩性心衰80例(收缩组)。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此次参加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查阅病历的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统计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用SPSS 系统录入,计量资料(x ±s )体现,“t ”值检验;计数资料n (%)体现,“x 2”检验; 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统计两组各项临床表现
舒张组高尿酸症概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收缩组其他临床概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经对比,舒张组前白蛋白、血钠、胆固醇、收缩压、血氯水平、白蛋白均明显较收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收缩组E D V 、E S V 、B N P 明显较舒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对比(n )
组别肾功能不全
低蛋白血症
高尿酸血症
贫血高血脂症收缩组n =803640256670舒张组n =80
2222504550x 2 5.30098.531915.686312.973013.3333P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x ±s )
指标舒张组n =80收缩组n =80t P 舒张压(mmHg )82.23±14.3680.23±13.330.9161P >0.05收缩压(mmHg )138.56±22.00129.33±23.33 2.5744P <0.05EDV (mL )123.33±33.33185.55±45.559.8599P <0.05ESV (mL )58.59±11.23145.66±25.2528.1812P <0.05BNP (ng/L )1055.22±585.36
1966.33±765.33
8.4577P <0.05前白蛋白(g/L )0.23±0.010.25±0.06 2.9408P <0.05胆固醇(mmol/L ) 4.58±1.25 4.00±1.13 3.0786P <0.05血钠(mmol/L )153.33±4.23133.33±3.5532.3935P <0.05血氯水平(mmol/L )108.56±5.2396.66±4.5815.3104P <0.05白蛋白(g/L )
43.23±4.55
35.26±3.33
12.6430
P <0.05
(下转42页)
42
2019 年第 6 卷第 59 期2019 Vol.6 No.59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于表1。
表1 不同病情脑外伤患者治疗前后的诊断结果(x ±s )
组别
时间PCT (ng/mL )APACHE Ⅱ(分)轻度损伤(n =34)治疗前
1.35±0.12#1
2.07±1.37#治疗后
0.19±0.08*#7.16±1.04*#中度损伤(n =29)治疗前
6.91±0.55#15.24±1.54#治疗后
0.47±0.13*#10.62±1.28*#重度损伤(n =26)治疗前
11.74±0.8719.15±1.85治疗后
0.62±0.18*
14.39±2.01*
注:治疗前后比较,*P <0.05;与重度损伤组比较,#P <0.05
3 讨 论
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病,一般都是由外力导致头颅受伤而引发的疾病,通常是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致病原因多由车祸、事故、跌伤等造成[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交通和工业的日益发展,脑外伤的发生也出现了明显升高。
受到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也会增加,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形成一定的威胁。
由于病情危急、严重,脑损伤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帮助其尽快脱离危险。
在脑损伤的临床救治过程中,需要以精准的诊断结果作为参考,具体了解其病情进展和预后情况。
在脑损伤发生后,患者会出现急性病理反应,可以根据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对病情做出判断,需要对典型的炎症标志物进行检测。
PCT 是一种糖蛋白,PCT 主要由甲状腺的髓质细胞分泌,血清PCT 的含量极少,而在严重细菌感染如出现脓毒血症情况下,血清中PCT 含量会显著升高[4]。
正常人体中降钙素原含量极低,降钙素原可由内毒素、TNF-α、IL-6等致炎因子作用于肝、脾、肾、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5]。
其生物学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物质,对感染的炎症具有放大作用,但不是始动因素[6,7]。
当机体受到急性病理反应影响时,PCT 变化最为明显,会出现快速升高的情况,适用于病情的早期诊断。
而PCT 的上升幅度,能够反映出急
性病理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对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
本研究资料提示,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 )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 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PCT 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轻度患者的PCT 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相对更低,中度患者其次,重度患者更高。
因此,在脑外伤的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可以将PCT 检测结果做出参考,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8]。
综上所述,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诊疗中,根据血清降钙素原与疾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能够具体掌握病情的进展,便于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徐 静,王宝凤.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
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14(1):158-159.
[2] 谢远强,黄思思.血清降钙素原早期诊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VAP
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2):72-73.
[3] 李 丽,李淑君,王 琴,等.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脑外伤患者认
知功能恢复及减少鼻饲并发症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8):898-900.
[4] 贺 峰,孙晓东.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在脑外伤患者
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意义研究[J].安徽医药,2017,21(11):2035-2037.[5] 何 静,何春琳,李 琦.降钙素原监测在呼吸重症疾病中的研究
进展[J].四川医学,2011,32(3):430-432.
[6] Casado-Flores J,Blaneo-Quiros A.Procalcitonin:a new marker for
bacterial infection[J].An Esp Pedliatr,2001,54(1):69-73.
[7] Oberhoffer M,Stonans I,Russwurn S,et al.Procalcitonin expression
in human periperi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and its modulation by lipopolysacch arides and sepsis-related cytokines in vivo[J].J Lab Clin Med,1999,134(1):49-55.
[8] 丁 强,刁奇志,徐绍德.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急性生理与
慢性健康评分对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58-560.
本文编辑:赵小龙
3 讨 论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措施也是一直以来临床较为关注的难题;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最典型表现,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区分这两类的统一标准;各类心脏病患者的终末阶段便为心力衰竭,多发于老年人群。
经临床研究证明:舒张性心衰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收缩性心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年龄增大会增加心肌僵硬程度,从而会导致左心室肌肉肥厚[2]。
此次研究发现舒张性心衰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方面,尤其是高尿酸症方面的概率明显较收缩性心衰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收缩性心衰患者在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方面的人数明显较舒
张性心衰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就临床指标来说,舒张性心衰患者胆固醇、收缩压、血钠、前白蛋白、血氯水平、白蛋白均较收缩性心衰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结果均可以为临床全面认识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贺艳华.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临床特点比较及治疗对策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3(2):193-195.
[2] 于彤彤.舒张性和收缩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分析[J].天津
医药,2015,43(1):68-71.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