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课时选自新人教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1节。

其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神经调节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调节机制,在稳态调节网络中占主导地位,教材内容从细胞水平上说明了稳态的本质,与第一章个体水平上的稳态密切联系,也对后续体液调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动画讲解、阅读文本,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通过观察图像、阅读文本,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从科学事实中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3、基本思想(利用实验现象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条件反射的原理学习,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思路
生物教学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逐步形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以教材为蓝本,调整原教材内容,增设相应实验探究,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并且高二学生已经具备思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并具有一定的探究、协作,观察和分析能力,然而学生对反
射和反射弧的知识认识尚浅,并且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又抽象难懂阻碍了学生的理解,因此我设计通过问题引领和探究实验、模拟实验等来清除这些障碍。

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教无定法,但要主导。

本节课是在我校“导学自主,三步一课”的教学模式下,采用问题驱动,情景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而成的。

(二)学法分析:学无定式,却为主体。

课前——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主干知识:课上——通过合作探究,自主生成知识;而课后——则通过完成精选习题,巩固所学。

教学手段与课前准备
全方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探究实验、模拟实验。

2、设计本节课的课前预习及《生物电的探究历程》资料。

3、自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神经调节教学时间为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授课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安排的教学程序分四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逐层探究,达成共识→总结反馈,知识升华→巩固知识,课外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逐层探究,达成共识
探究(一):兴奋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点一: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知识点二:动作电位形成机理及传导
知识点三:静息电位形成机理及传导
探究(三):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三、总结反馈,知识升华
四、巩固知识,课外探究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通过探究实验,模拟实验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完成知识的宏观化与系统化,使三维
目标得以动态生成,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利用“导学自主”的教学思想,贯穿始终的采取问题驱动和情景驱动并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另一方面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