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浅谈
作者:孙晓晴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12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千百年来,音乐是一直在人类生活中显得那么不可缺少。
在我们周围,不少人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歌曲。
因为歌曲具有具体的内容,人们从歌词中对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预先已经了解,觉得所表达的内容很明确,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联想起有关的人物、意境或情节,并同作曲家对这些内容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然而这只能是一种对音乐的误解,当人们唱着明确的歌词时,以为这就是音乐,实际上,他们所理解的只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
在音乐的海洋中,歌曲只是其中小小的部分。
大量的音乐作品并没有语言解释,于是人们对此就深感困惑,这也是当今人们理解高雅艺术的一种障碍。
人们听不出音乐究竟在说什么,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去体会音乐,他们认为音乐太不具体了。
持这种看法的人主要是不了解怎样去欣赏音乐。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其它艺术门类有所不同,它的表现手段不像绘画、戏剧、电影那么直观,又不像语言艺术那么明确。
它不解释述说具体的情节,而是用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乐音有机地给组合在一起来塑造形象、烘托形象、烘托气氛、表达情感。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引起某种情感,传过某种情感的工具。
”
音乐是人类语言的延伸。
如果人们仔细审视和回味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就会发现人的内心深处有许多感受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
无论作品怎样描述,在那种最深刻的体验和瞬息万变的内心世界面前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这方面,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乐者,心之动也,”音乐正是为了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才产生的。
诗人海涅在解释音乐艺术时曾说:“在语言结束的地方,音乐开始了。
”
音乐的特殊魅力在于对人心灵的洞察。
俄罗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谢洛夫说:“如果人心灵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用语言表达,世界上就不会有音乐。
”音乐语言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人们内心深处思想的自述,是一种感情的独白。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当它与我们的内心引起共鸣时,你会觉得这正是自己想要诉说的。
它虽然不能明确地描述什么,却深深地打动每一颗心。
音乐虽不能具体地描写情节、人物。
但它在渲染气氛,描述人的内心活动时,却常常准确生动而又细腻。
音乐虽然不像语言那样具有确定的含义,但有时也能借助某种特殊音响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模拟,发挥造型的功能。
比如鸟鸣、雷雨、马蹄声、流水声的模仿,尽管不一定和被模仿的声音一模一样,但使人一听就能较容易地联想到这是什么。
音乐的这种模拟造型的功能是为表现性服务的,它可以使人触景生情,通过生动的形象将人们带入艺术境地。
艺术都是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创造发展而来的。
人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全方位地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感触和体验,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
所以用理解其它艺术形式的方法去理解音乐,往往是失败的。
音乐不是不可知,而是知的方式有所不同。
当你不再试图从中听到具体事件,人物情节,而是积极主动地体验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绪、情感并与之发生共鸣时,你就会发现,音乐竟是那样的美妙,而且,听一首音乐作品,人们的感受永远不会完全重复。
每听一遍,总能唤起人们不尽相同的感受和联想。
这也是好的音乐作品令人百听不厌的原因之一。
音乐是清泉,音乐是熔炉。
它潜移默化的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
它使拥有它的人感到无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