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
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
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
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
上都:今陕西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宜人。
C.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E.全诗先写景后抒情,层次明晰,写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浅淡而有韵致,耐人玩味。
(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自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
”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 ,______ ”写出了箫声的作用和力量,深谷中的蛟龙听了箫声飞舞起来,独处孤舟中的寡妇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
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 。
三、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
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
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
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
麦克尼尔却,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
他,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不易之论硕果仅存异军突起顺藤摸瓜
B.不易之论弥足珍贵独辟蹊径抽丝剥茧
C.金科玉律硕果仅存异军突起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弥足珍贵独辟蹊径顺藤摸瓜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B.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C.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D.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D.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4.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5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
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藐视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______?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②______?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______,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人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kūn)钳(qián),称王家奴。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宜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越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疲弊。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疲弊,不忍出战,而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注】:虫出:指死不得葬。
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案:指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B.王长者,不倍德倍:背离,背叛
C.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右:等级高的
D.汉与楚相距,士卒疲弊距:有距离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警觉对方的姿态。
B.“长者”,指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又指有德行忠厚的人。
文中说“王长者”,是指后者之意。
C.“髡钳”,古代刑罚名,谓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典出《史记•季布列传》--“乃髠钳季布”,就是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
D.“顿首”,指磕头。
一方面指古代汉族的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另一方面它也作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本文意为前者。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译:______
②而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译: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7.(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
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載体。
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
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
略地位。
世纪之交,美国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斬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
改革。
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有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造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从世界形勢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
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
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
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摘编自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党和国家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基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
B.高校要坚持“双一流”建设,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
C.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生源特质决定了它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建设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的问题。
B.第二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C.文章第三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一流本科的迫切性,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D.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再提出观点,紧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努力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流本科,才能建设一流大学。
B.如果不进行改革调整,高校教育会跟不上新形势,难以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C.借鉴国外经验,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
D.在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中,加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的滋味
①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
只小猫从车底跑出来,似乎想跟我玩。
我朝它们走去,才看见猫妈妈紧张地看着这几只小猫,更紧张地看着我。
这一家人在城市里流浪,它们会幸福吗?
②更早几年,还在学校,夜里我们骑着车,经过学校里的小河,一只猫妈妈带着自
己的几只小猫正在行进的途中,它们大概是搬家了,顺着铁栅栏往校墙外走。
见到我们,猫妈妈加快了步伐,一溜烟消失了,小猫也紧紧跟随,但还是有一个落下了,嗷嗷地叫唤。
同学想把小猫抱走,我说,一会它妈妈会来找它的,我只是这么说。
它们最后团聚了么?
③前几天,我们去一处废弃的厂房考察,天气已经变凉,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
翼翼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一片荒废的建筑里。
厂房里的机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断的铁丝电线从高高的房梁上垂下。
地面上堆放着杂物,墙上留下了涂鸦,有个地方写着:“阿凡提到此一游”。
同事拽着我,感觉很害怕,说如果天再暗一点,真的像电影里的绑架现场。
这是被城市遗忘的地方,曾经机器轰鸣,而在我们的眼里,未来它将熙熙攘攘。
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许多的野草。
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为与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
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我受好奇心驱使,来到一间小屋,想看墙上还未揭掉的字纸,
却在地上,一处辨不清是毛毯还是沙发皮套的堆放物里,发现四只团在一起的小黑狗,它们的身体半截盖在被子之下,虽然简陋,却能给它们足够的温暖。
离开之后,我们沿着马路继续考察,一只母柴狗甩着奶子穿过花坛,遥遥地看了我们一眼。
厂房已经荒废多年,沿着马路的一边为了美观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色,我曾预想会在那里遇到流浪汉,却发现那里有狗的一家。
它们会不会饿肚子,小狗长大之后,会继续流浪吗?
⑤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
生而为人,我们为
生命赋予了重重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会为自己庆生,为亲友厚葬,我们设计并遵守种种制度和规则,并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间挣扎。
然而在人群之外,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命简单而野蛮。
一只小猫从无到有,从一团肉泥成长为捕食能手。
一只从未受过宠爱的流浪狗照例每天觅食、哺育,却从未听说有哪只狗因为生活压力而自杀。
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胁从未消失过,然而这些生命却从未因为顾虑明天而自断。
⑥人生之中有许许多多无可奈何的事情,痛苦与烦恼常存,有时出自强烈的打击,
有时出自难以更改的性情。
幸福圆满常常难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骚动的欲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觉,记忆里的伤痕和幻想里的末日让人更容易离开现实,变得像亡命之徒,与自己作着旷日持久的追逃噩梦。
然而在计算收入和个人颜面的房间之外,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灵,让它生,让它快活,让它以
本能延续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裁定它的本质,羁押它的未来。
⑦当有一天,我们迎来了死亡。
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乐也随我们一同死亡。
生命中
的各种滋味与我们同生同死,并且,因为苦,我们识别出了甜,因为甜,我们识别出了苦--残缺与完美,虚浮与实在,与我们同生同死,并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一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
(选自2014年第1期《散文》,有删改)
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树木、杂草、野草的繁盛景象?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⑤段中两处划线句的含意。
①生而为人,我们为生命赋予了重重的意义和价值。
②从未听说有哪只狗因为生活压力而自杀。
第⑥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结合全文,探究第⑤段中“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句的丰富内涵。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运行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C.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城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D.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C.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人生的经历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某种情感或感悟。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E
【解析】(1)C.“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这一分析牵强附会,脱离诗歌的内容实际。
E.“写景虚实结合”无中生有。
(2)诗的颈联“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意思是为“老朋友马上要离去,白发不经意生成”,诗人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
尾联“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意思是“这次分别无多话说,盼君转运天下闻”,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勉之情,情真意切。
分析诗人情感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CE
(2)①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
②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
译文:
长流不断的水清清,洛阳城的雨已停。
槿花刚开时很艳丽,蝉叫预告季节更。
老朋友马上要离去,白发不经意生成。
这次分别无多话说,盼君转运天下闻。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答案】【小题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小题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小题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