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城市》学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人口与城市》学案
【学法导航】1.人口增长模式及判断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①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实行“公交优先”原则;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兴建经济适用房;抑制楼价等)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管理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使其有利于自净,有利于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4、城市区位
5、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
交通和自然资源因素始终起巨大影响。
城市区
位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__地形平坦(谷地)__
2.气候:_气候适宜(气候温暖湿润)
3.河流:①河运起点_② 河运终点③过河点和水运起止点 社会经济要素 1.自然资源_水源充足、矿产资源充足__ 2.交通__水陆交通便利__ 3.科技、旅游
4. 政治、军事和宗教:
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
2.城市功能分区
举例说明
科技和旅游成为新的城市区位因素,如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黄山市、张家界市等城市的形成。
6、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划分: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 商业区:(1)主要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2)主要的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中心商务区(CBD)的主要特征:
①是城市商业核心区;
②以高层建筑为主;
③交通运输便捷;
④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 住宅区⑴用地面积: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用地的40﹪~60﹪;
⑵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⑴工厂企业之间靠拢布置可带来集聚效益,工业集聚
形成工业区。
⑵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两个特点:
一是不断向城市区外缘移动;
二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⑶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历史原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现状。
经济因素: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2.交通的通达性:
社会原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
与坡度大小、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是指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主要内容:
【专题综合】
1.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根据所提供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
监测点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材料四:S11点的PM10
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曲线和月降雨强度与PM10月平均浓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 (3)根据以上图文资料,简述甲城市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规律。
(4分) (4)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2分)
月平均浓度mg/m 3
主导风向(度)
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
月
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
月
月平均浓度mg/m 3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和____。
A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工业。
(3分)
(2)B、C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城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
(2分)
(3)试评价F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分) (4)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拟再建两条铁路线,请你帮助设计合理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规范图例绘制出来。
(4分)
3.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回答图示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各具有的突出优势。
(5分)
(2)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分)
(3)A城与B城相比,城市问题哪一个更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甲图所在的大洲有世界最大的沙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与乙国相邻的该洲另一农畜产品出口大国是哪国?(1分)
答案:
1.(1)S71点(2分)。
原因:S71点生态环境保护好,植被覆盖率较高(1分);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1分),因此PM10的月平均浓度较低,空气质量好。
(2)S11点6-7月的PM10浓度较低(2分)。
因为6、7月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即由海洋吹向陆地(1分),而S11点正好位于该城市的东南方向,此时由海洋吹来的风带走了大气中的一部分颗粒物(1分),故PM10的浓度较低。
(3)甲城市PM10浓度时间变化规律:雨季(夏季)PM10浓度较低(1分),旱季(春秋冬季)浓度较高(1分);空间变化规律: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PM10较低(1分),而建筑
用地和裸地面积大的地区,PM10的浓度较高(1分)。
(4)加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1分);降低裸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1分)。
2. (1)B;C;棉纺织(3分)(2)钢铁或机械(2分)
(3)优点:旅游资源丰富;与经济发达城市的距离较近。
缺点:交通通达度欠佳。
(3分)
(4)答案见图(从C城向北的铁路线,宜偏向E城,亦可设计为从C城至E城;从C城向
南的铁路线,为保护旅游区环境可到F城。
)(4分)
3.(1)甲国:气候炎热干燥,光热充足,太阳能丰富,石油资源储量大。
(2分)
乙国:气候湿热,水量充沛,水能蕴藏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铁矿质优量大。
(3分)(2)两国人口地区分布都极不平衡(1分),甲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1分),乙国人口集中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带(1分)。
(3)A城(2分)。
A城市职能复杂,B城市职能单一(答人口数量、基础设施等可酌情给分)(2分)
(4)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域宽广;西海岸有加那利寒流的减湿作用;北部与亚欧大陆相联系使东北信风从大陆上吹来干燥气流。
(每点2分,共4分)
(5)阿根廷(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