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必背古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必背古文
一、出师表
1. 作者介绍
这篇超有名的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

诸葛亮那可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超级聪明,被人们称为“卧龙”。

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去世后,他又一心辅佐刘禅,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董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董允等之过,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 注释
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秋:时候。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陟,提升。

罚,惩罚。

臧,善。

否,恶。

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昭:彰显,显扬。

平明:公平严明。

偏私:偏袒私情。

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

简拔:选拔。

遗:给予。

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咨,询问。

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弥补。

阙,通“缺”,缺点。

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性行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晓畅:精通。

试用:任用。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行阵:指部队。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痛恨:痛心遗憾。

死节:为气节而死。

布衣:平民。

躬耕:亲自耕种。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闻名显达。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份低微。

鄙,见识短浅。

猥自枉屈: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枉驾屈就。

顾:拜访。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驱驰:奔走效劳。

倾覆:兵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尔来:那时以来。

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

恐托付不效: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害先帝的知人之明。

五月渡泸: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师南征,这年五月渡过泸水。

泸,泸水,即金沙江。

深入不毛:深入不长庄稼(的地方)。

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不毛,不长草。

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兵甲已足:武器装备已经充足。

奖率:激励率领。

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

庶,希望。

竭,竭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恢复汉朝的帝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

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损,除去。

益,兴办、增加。

进尽忠言:毫无保留地进献出忠诚的建议。

效:功效。

告:祭告。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慢:怠慢,疏忽。

自谋:自己思考。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诹,询问。

察纳雅言: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

察,明察。

纳,采纳。

雅言,正确的言论。

深追先帝遗诏: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临表涕零:面对奏章(的时候),(我)涕泪交流。

涕零,流泪。

4. 翻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达。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时的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我十分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帝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疏忽,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考,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我涕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5. 赏析
这篇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从情感上看,文章饱含着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深情。

他回忆先帝的知遇之恩,“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几句把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写得很真挚。

同时,他对刘禅也是充满了期待和担忧,既有长辈对晚辈的劝诫,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又有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他愿意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从写作手法上,文章逻辑严谨。

开篇分析天下形势,指出蜀汉面临的危机,然后提出广开言路等三条建议,接着回顾自己的经历,表明自己的忠心,最后提出北伐的请求和对刘禅的期望。

全文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二、论语(部分经典语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学:学习。

时:按时。

习:温习、实习。

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恼怒,怨恨。

翻译
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赏析
这几句是论语开篇的话,非常经典。

它涵盖了学习、交友、修养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学习要不断温习巩固,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朋友从远方来,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对友情的重视。

而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是很高的道德修养境界,教导人们要有平和的心态面对外界的不理解。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三省: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忠:尽心竭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赏析
这一句体现了儒家重视自我反省的思想。

从为他人做事、与朋友交往、学习三个方面来反省自己,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自我要求。

它提醒人们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保持忠诚、诚信的品质,并且重视学习知识的巩固。

三、孟子(部分内容)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介绍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强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被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版,打土墙用的夹板。

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商纣王大臣。

鱼盐:此处指贩卖鱼和盐的场所。

管夷吾:管仲。

士:狱官。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后被楚庄王任用为令尹。

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

后入秦做大夫。

市:市井。

降:下达。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穷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