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
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2、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B.耕田
C.生火D.灌溉
3、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5、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
6、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质D.一定是混合物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8、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
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
9、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
10、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1、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32 C.64 D.96
12、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核外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1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D.对垃圾进行分类
14、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1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7、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1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19、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
2B.2H C.2H
2
D.2H+
20、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请你认真观察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__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2)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一个甲烷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一个氧气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4)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水和甲烷这两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
2、从下列实验现象的编号中,选择合适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火焰呈淡蓝色
B、火星四射
C、耀眼白光
D、浓厚白烟
E、蓝紫色火焰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使火势更旺.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图(甲)把一根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其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符号均可)________;实验前要在
集气瓶内预先放入一些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图(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
__________;请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的表达式为(文字符号均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___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
仍为A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g
(2)B图中倾倒液体时,手握细口瓶时的注意事项是_____。
(3)图C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
(4)欲量取4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50mL的量筒和_____,某同学如D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_____4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下图所示,实验室要加热约150mL的水,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准备的仪器有_____ (填序号)。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根据要求计算:
(1)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求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整数)。
(2)若铁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不需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D
4、A
5、C
6、B
7、D
8、B
9、D
10、D
11、B
12、A
13、B
14、A
15、C
16、C
17、B
18、D
19、C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水分子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原子氢原子
2、D C A E B
3、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移走了可燃物充足的氧气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或234Fe+O Fe O →点燃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可以持续提供所需要的氧气,让铁丝燃烧更持久(或过氧化氢溶液既是反应物或提供氧气,又起到水的作用)(合理即可)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 或
22222MnO
H O H O+O −−−−→
2、12.4 7.6 标签朝向手心 将玻璃导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胶头滴管 大于 ①④⑤⑥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质量和化学性质(2)1.6(3)5%
2、
(1)铁的相对原子质量=-26269.28810kg
56
11.9931012
kg -⨯≈⨯⨯。
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2)Fe 2O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