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家访情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个人家访情况报告
篇一:教师个人家访计划
教师个人家访计划
牌楼中心小学刘瑞涛
一、指导思想
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
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二、家访目标:
通过家访,切实掌握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身心状况,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不同困境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保证零辍学率、提高帮困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巩固完善家校互动联动、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机制,丰富教育策略,锻炼教师能力,提高教育实效性。
三、家访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家访活动要求
一是实行“六回访”。
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二是实施“六必进”。
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三是做到“六知道”。
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四是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五、家访时间安排
第一周(3月20日——3月23日)家访学生:孙雪莹、苟杉、许方馨、田旭锋、万昊雨。
(3月24日——3月25日)家访学生:邓荟宁、周珍然、李依杰。
第二周(3月26日——3月30日)家访学生:魏倚梅、赵潇俊、姚婧雨、张益琳、谢兆名
(3月31日——4月1日)家访学生:潘雨晴、杨登宇、吴欣怡、邓富天。
篇二:小学教师家访工作记录
篇三:“教师家访”工作开展情况汇总分析及整改措施
土城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开展情况
汇总分析及整改措施
20年9月5日始,我校认真组织各年级开展“教师大访家”活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校长王德成把家访工作作为密切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教育满意度的有效载体来抓,把家访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常规管理,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
学校领导亲自抓落实,从家访前的工作布臵,到家访后的工作总结都能严格要求,狠抓落实,
并始终参与家访的全过程。
教师们也都细心准备、周密安排。
把家访作为宣传学校的一个契机,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二、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这次“教师大家访”活动的目的是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那个坏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让家长给学校和老师提出建议和要求。
学校对所有老师都明确了任务,如统一设计下发了家访活动表格,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提出明确的家访要求:即每名班主任教师至少家访10名学生,任课教师至少家访7名学生,做好详实的家访记录和自己的家访分析感悟,进行集体交流。
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布臵,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三、不拘形式各具特色。
在家访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能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许多教师的做法颇具特色。
有的班主任老师以电话进行“普访”,总体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
还有的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
家访中,教师们深入到各个学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