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神的挑战——老年人危机干预个案叶华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死神的挑战——老年人危机干预个案叶华蝶
发布时间:2023-06-01T06:49:21.7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6期作者:叶华蝶
[导读]
广州市天河区嘉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梁四婆(化名),女,年龄80岁,主动向居委求助,由居委转介社工站介入处理。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重要事件:服务对象小儿子突然病重入院急救。

服务对象曾育有四个儿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服务对象的前三个儿子及丈夫相继因病去世。

小儿子80年代末因车祸双腿残疾,服务对象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与小儿子相依为命20余年。

儿子虽然残疾、需要借助轮椅行动,但生活可以自理还曾做过饮食生意。

近几年服务对象身体比较衰弱,日常生活由儿子照料。

如今,小儿子病重入院,情况不明朗,服务对象一下陷入崩溃边缘。

2.行为表现:比较慌张、手脚发软无力。

3.情绪状况:焦虑、恐惧、处于崩溃边缘。

4.疾病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白内障。

5.健康状况:较差。

6.经济状况:目前每月退休金2300元。

7.人际关系及支援网络:服务对象由于年纪大、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身边亲人朋友较少,故此人际关系一般,支援网络也比较薄弱。

其中,服务对象与共同生活的小儿子关系最为亲密,有一个旧时工友(也已经80岁左右)和两位朋友(是服务对象儿子前女友的父母,服务对象儿子前女友已出嫁香港)与服务对象来往。

服务对象单位退管办偶尔会看望和关怀服务对象。

二、分析预估
根据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

服务对象的一生命途多舛,小儿子是她生活的支柱。

高龄及体弱多病的服务对象,需要儿子的协助才能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安全感需要。

多年来,也只有和小儿子相依为命,服务对象才能感觉到真正的爱与归属感。

如今,小儿子突然病重且生命垂危,导致服务对象身处危机,面临崩溃。

一方面,服务对象担心再次失去至亲、失去最后的依靠,面对极有可能再度出现骨肉分离的境况,服务对象陷入极度恐慌和不安当中。

而这种焦虑和恐慌也直接影响着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况,急需外力陪伴和支撑以面对困境。

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已经80高龄且体弱多病,需要多方面的生活照顾。

万一儿子抢救无效,她马上面临无人照料的情况。

这导致服务对象对未来突然丧失基本的安全感,甚至容易出现逃避面对困境的心态而极有可能选择轻生,危机老人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此时,社会工作者必须对服务对象实施紧急协助,陪伴及支撑服务对象共同面对危机,竭力走出危机。

三、服务计划
(一)介入理论
危机理论认为面对突然压力情境及危机事件时,个人经历着情感失衡。

这种失衡并非病态,严重情境的苦恼,是一种生活经验,也属于在稳定情绪、认知、身体状况下的一种沮丧,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有时亦发生在大多数人的生活。

个人在试图重新获得恒定状态时,会暂时性地处于一种脆弱状态,而这又使他比较容易接受干预。

危机干预的目标是使服务对象回复到危机前的功能水平。

(二)服务目标: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危机,加强服务对象的生存意念,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心理状态。

(三)服务策略:危机干预
(四)行动计划
首先,陪伴服务对象、照顾保障服务对象基本生活、加强服务对象的生存意念,缓解服务对象精神上的压力;其次,全面评估个案的情况:了解危机情景的本质、危机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服务对象的应对能力、服务对象可以用于缓解危机的资源等。

再次,想方设法动员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共同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

最后,当服务对象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可正常开展日常生活)时,提醒服务对象为结案做准备。

若服务对象出现过分依赖社会工作者的情况时,处理服务对象的依赖情绪。

四、介入过程
(一)开始阶段
此时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紧急介入、陪伴服务对象面对危机、增强服务对象的生存意念,缓解服务对象精神压力。

社会工作者为此做了以下介入:
1.接案及紧急介入:社会工作者接到居委转介电话后,马上赶往服务对象家中了解情况、陪伴服务对象。

2.陪伴服务对象住院:经初步简单评估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目前手脚发软、身体和精神状况都比较差,不适合在家生活。

服务对象也认为自己需要住院,社会工作者便协助服务对象收拾个人物品、联系的士送服务对象去医院看望儿子,并协助服务对象办理住院手续。

3.协助服务对象儿子转院:医院对服务对象下达儿子的病危通知书并建议转至某三甲医院ICU进行进一步抢救。

社会工作者马上叫来另一名同事,一人协助服务对象及医生处理其儿子转院事宜,一人留在医院陪伴及照顾老人。

(二)全面陪伴与进一步辅导阶段
此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几乎全天候陪伴服务对象、倾听并进一步辅导服务对象情绪、打消服务对象的自杀想法。

社会工作者在此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聆听服务对象、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儿子转院后回来继续陪伴服务对象时,服务对象面对社会工作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社会工作者说起自己曾先后丧失4位至亲的经历以及老天为何如此对自己不公的困惑。

2.缓解服务对象对未来的恐慌,加强服务对象的生存意念:服务对象面对危机不知所措并对未来充满恐慌,曾叫社会工作者买瓶农药给她自杀。

医院医生也向社会工作者表示担心服务对象会自杀。

社会工作者与医生护士沟通,院方表示会加强对服务对象的看护。

社工也拒绝服务对象买农药的请求,并与服务对象分析目前活着的意义以及以后养老的选择。

3.社会工作者担任服务对象与其儿子转院后所在医院的联系人角色。

社会工作者转达医生的话给服务对象,告知服务对象其儿子在重症监护室抢救需要较大支出,询问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

(三)激活、加强服务对象支持系统阶段
此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向服务对象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现在及潜在的支持系统,激活或加强服务对象支持系统,共同协助服务对象面对挑战、度过难关。

为此,社会工作者做了以下努力:
1.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打电话给居委会、原单位退管办告知情况并求助。

1.1.社会工作者联系居委主任告知情况,居委表示只能向上级汇报等上级指示。

居委主任致电街道社管科及残联,但回应都表示服务对象的情况无法给予救助,只可协助申请居家养老服务,处理后事事宜应该是单位退管办的职责。

1.2.社会工作者联系原单位退管办负责人,负责人表示万一服务对象儿子身亡,无人处理身后事,退管办会负责办理。

经济方面,服务对象有退休金,服务对象及儿子都有医保报销,而且据他们所知服务对象家应该有部分积蓄。

2.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其他亲人、亲戚的信息。

服务对象表示孙子及他的妈妈和自己多年不来往了,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自己有一些逢年过节来往的表亲,但都在外地,家里应该有他们的电话。

但服务对象不会拨打电话,就从来没管过。

3.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儿子的手机通讯录一一打电话给有可能和服务对象及其儿子有关系的人。

成功打通一些亲戚的电话,但大部分亲戚表示无能为力;仅有一个在中山的表亲表示愿意明天过来看望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的一位朋友(儿子前女友的父亲)来到了医院协助照顾服务对象。

4.服务对象发现有一位旧时工友也在隔壁病房住院,服务对象希望和工友住在同一病房。

医生同意协助服务对象换房,方便两位病友相互照顾和扶持。

5. 服务对象在中山的表亲第二天来到医院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后,联系服务对象的孙子未果。

中山表亲表示愿意协助服务对象处理目前的一切困境,让服务对象先在医院安心养病。

6.服务对象儿子病逝,中山表亲出面处理后事,并向服务对象承诺待出院后把她接到中山一起生活,让服务对象先安心养病。

(四)危机解除阶段
此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提醒服务对象为结案做准备,具体做法如下:
1. 社会工作者渐渐减少陪伴服务对象的时间,并告知服务对象;鼓励服务对象在有需要的时候主动叫护士帮忙打电话联系社会工作者。

2. 在服务对象请求帮忙时,社会工作者陪伴她回家处理儿子遗物、翻找房产证、儿子银行存折等有效证件;服务对象请求社会工作者帮助去银行取钱等。

3. 服务对象抱怨社会工作者不再经常来看望。

社会工作接纳服务对象的抱怨并与其分析抱怨的深层原因是对社会工作者出现了依赖情绪。

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澄清专业角色,让她明白社工的目标是协助她解决问题,现阶段的目标已达成。

4. 2013年1月25日,服务对象出院并跟随亲戚去中山。

社会工作者联系居委主任一起相送。

此阶段,社会工作者减少陪伴服务对象时间时,服务对象出现因过分依赖社会工作者而抱怨社会工作者的情况。

但经过社会工作者自我披露的分享与解释后,服务对象也表示可以理解。

五、总结评估
(一)评估方法:通过对比服务对象介入前后的状态及个人功能,分析危机是否解除、个案目标是否达成评估个案介入成效。

(二)介入成效:危机介入前,服务对象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身体也受到影响,临近崩溃边缘,有自杀倾向,同时生活照料得不到保障。

社会工作者进行危机介入后,服务对象的情绪和精神压力得到了有效的舒缓,打消了自杀想法,生存意念得到有效的加强。

服务对象已恢复到危机前状态、个人生活照料也得到了亲戚的保障。

由此可见,此个案介入成效很好。

六、专业反思
社会工作者主要采用了危机介入模式,在介入时,将引起危机的事件或原因具体化、清晰化。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使用了个别化原则,根据案主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案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