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与质量改进工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收集数据的问题, 提供记录相关问题的记录格式
19 19
查检表的作业流程
明确目的
当前的问题:如顾客抱怨、合格率水平、质量损失率、返 工返修、设备故障率等。因此, 必需把握現状与使用的目的
从因果图中选择当前影响不合格的潜在原因作为查检项 目,以4—6项为宜 全检、抽检
拟定查检項目 确定抽样方案
确定查检方法 设计查检表 实施查检
22 22
使用层別法的注意点
1.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別法
在解決日常问题时,经常会发现对于收集来的数据 必須浪費相当多的时间来进行分类,分类后再作一次 统计工作。在得到不适合的数据时,又得重新收集, 费时又费力。所以在收集数据之前应該考虑影响数据 差异性的潜在原因后,先把它层別化,再开始收集数 据。(在做查检时,考虑适当分类)
QC工具
2 2
8D是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它系统性根本性地 研究、分析和解决不符合问题,并防止其再发生, 是一种结构化的工作流程。
8D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的不符合——体系、产品或过程。
系统性:研究与问题所关联的各个分支,解决的是系统偏差的问题;
是一项团队的活动。
根本性:研究发生问题的根源,不仅要解决问题的表观,更注重分析造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层别法、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 FMEA、MSA、……
13 13
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搜集关于可能 原因的全部信息;运用“掌握现状”阶段掌握 的信息,剔除已确认无关的因素,重新整理剩 下的因素。 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 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制定计划来确认原因对 问题的影响;综合全部调查到的信息,决定主 要影响原因;若条件允许,可将问题再现一次。 根本原因: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组织有能力、 有责任管理和控制的质量要素,以满足对顾客 的承诺。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因果图、系统图、矩阵图、PDPC法、矢线图、 FMEA、DOE、MSA、……
15 15
为确保纠正措施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在实施前, 应确认过程要素与质量计划的一致性; 应规定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的最小生产单元数; 记录有效的过程要素与事件; 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的最佳方法:质量特性的 初始能力研究。 验证质量特性的纠正措施,需要时应验证相关 的可靠性指标。
11 11
Who
●何人发现了本次问题 ●谁也发现过同类问题
Where
●何处发现了本次问题 ●零件何处发现了问题 ●别处是否有同类问题
问题涉及的对象
When
●何时发现了本次问题 ●其它时间也发现过吗
问题涉及的地点
问题涉及的时间
确认问题的5W1H法
What
●发现了什么问题和偏差 ●本次问题造成什么不良 ●什么是本次问题的模式
23 23
# # # 工件外观不良查检表
零件名 零件号
工序二 夜 8 3 6 1 2 1 1 1 3 1 45 1 3 1 1 1 2 1 2 3 3 3 4 2 4 2 3 66 早 1 1 2 中 4 2 2 夜 7 3 4
生产日期
工序三 早 2 2 3 中 4 3 3 夜 10 5 6 2 3 2 3 早 4 3 10 0 0 6 5 4
问题一 气缸缸体在搬运过程中被碰伤而导致的 产品报废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问题二 活塞漏气的顾客抱怨屡屡发生; 问题三 提高顾客关注的动力性能指标:功率、 扭矩和功率的质量水平尚不稳定…
8D
问题的性质(对顾客影响的严重度)、特征 (失效形式与表象)、数量、分布等如何? 影响质量指标的根本原因何在? 现行的控制方法是否有效? 提高质量水平的对策何在? 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11
39
22 16
19 31
32
42 76
150
调查工件外观不良的主要失效模式、工件的部位、作业 工序、作业班组。24
24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查检表、分层法、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 散布图、头脑风暴法、系统图、关联图、矩阵图、 QFD、FMEA、DOE、MSA、……
14 14
纠正措施是纠正不合格原因的永久性措施; 发挥团队优势,运用头脑风暴法寻求多种解决 问题的方案,集思广益,研究各种方案的利弊 得失,初步确定团队可接受的一种方案; 团队应预测: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其他 质量的问题(即考虑具有负相关的质量特性); 纠正措施的可行性评估:技术可行性、制造可 行性、供应链可行性、成本可行性等 在可能的条件下对纠正措施展开设计验证活动。
来自于外部
来自于内部
8 8
V
F
E
M
8D工作小组
F:专业部门(发起人) 执行领导,关注并领导组织的质量改进 V:8D项目负责人 (生产、设计、质量、营销……) 内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协调,组织小组 活动,确保问题的预期解决。 E:技术专家、相关者 (开发、设计、策划、实验、生产、 工装设计、质量、工段长、工人及 其他有专长人员) 对问题的充分思考、建议和论证,确 保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M:质量工具的方法专家 (也可以兼为技术专家或负责人) 带领并指导小组使用有效的工具和技 术。
7 7
什么是8D要解决的不符合问题
产品
●顾客抱怨与退 货 ●报告显示造成 产品损失的主要 失效模式 ●批量质量事故 ●关键质量特性 的不合格 ●重复发生的不 合格
过程
●过程不稳定 ●过程能力不足 ●报告显示造成 产品损失的主要 生偏离目标值 ●类似不符合问 题出现在多个流 程中 ……………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查检表、层别法、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 FMEA、MSA、……
16 16
实施标准化的作业,防止不合格及其原因的再 发生。 将本次纠正措施的经验运用在同类区域中,以 消除潜在的不合格。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控制图、FMEA、 ……
17 17
总结成绩:1)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投身质量 改进的活动; 2)交流经验,提高员工质量改 进的技能,启迪员工质量改进的意识;3)宣 传成果,巩固有效的改进措施; 评定不足:找出遗留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的 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 将经验教训输入组织知识管理的数据库。
Why
●为何要解决本次问题 ●为何在此时才发现问题
问题的性质和偏差程度
How
●本次问题涉及的范围 ●本次问题涉及的数量 ●估计涉及的范围数量
问题的严重度和迫切性
12 12
问题的范围与趋势
遏制行动是纠正不合格现象的临时性措施; 对锁定的区域,建立质量阀:对产品采取措施,对过 程采取措施,需要时对体系采取措施。 对产品的措施:1)对过程不稳定锁定的产品组实施 全检;2)过程稳定的同类产品组加严抽样检验;3) 可行的话,变换测量系统;4)对检验的结果实施统 计分析,研究数据的分布状态,应注意数据的分层。 对过程的措施:1)首先应识别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接 受准则;2)若过程要素已明显偏离设计要求,则对 偏差的过程要素实施纠正行动;若过程的原因不清晰, 则应暂停该过程的运行;3)收集整理问题组相关的 过程记录。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调查表、层别法、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 矩阵图、系统图、关联图、 FMEA、……
10 10
8D工作流常见问题
2. 对设定要解决的问题描述不清晰。 应基于当前信息,描述以下问题: 问题的提出者——即本次活动的顾客:内部顾 客/外部顾客、直接顾客/间接顾客; 问题发生的时间段 问题发生的地点 问题的性质和偏差程度 问题的范围和趋势 问题的严重度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判断不合格的基准、检测与判定方法、查检时间和地点、 查检活动责任人等 数据记录格式
对记录的数据可应用柏拉图确定主要原因
20 20
# # # 工件不合格查检表
#### #### 表面不良 砂眼 加工不良 气孔 其他 缺陷合计数 不合格工件数 #### #### 42 13 38 13 8 114 69
9 9
本阶段的任务是确认问题涉及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本身问题的时间段、数量段、分布段; 广度:本问题可能影响的/同类的区域——同材料、同 工序、同设备、同工艺、同测量系统、同人员等 若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环等各种 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若干要点,如:时间、地 点、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特征等等。 为防止问题的扩散,基于调查的深度和广度,锁定涉 及区域,关闭通道,并作标识。
AP CD
AP CD
AP CD
AP CD
AP CD
AP CD
P AP C CD
A P C D
AP CD
4 4
①提出问题 成立工作团队 ②锁定问题掌握现状 ③决策并采取遏制行动
⑤研究并确定纠正措施
检查措施有效性
更新纠正措施
⑥采取纠正措施 更新纠正措施
验证措施有效性
修正临时措施
评价有效性
⑦确定预防措施
生产数量
工序合计 中 11 7 7 0 0 5 7 5 夜 25 11 16 3 0 6 8 7 40 21 33 3 0 17 20 16 53 36 总计
责任者 工序一 缺陷名 早 中 污迹 折印 周边 中部 前缘 中部 后缘 划痕 前缘 中部 后缘 5 1 3 2 2
61
班组合计
工序合计
10
12 23 6
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采取措施。
结构化:①提出问题——②描述问题——③临时遏制措施
——④查明根本原因——⑤确定消除原因的措施 ——⑥采取消除原因的措施——⑦确定实施预防措施 ——⑧总结和评定
3 3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质量 方针,为建立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 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 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处置 策划
④查明根本原因
实施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 遏制行动 预防措施
验证根本原因 ⑧总结与评价 检查
实施
5 5
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为什么比其 他问题重要。 严重度和相关度: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内部/外部、产 品/过程/体系),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与目 标之间的差距,偏离的程度)。 核心与描述:将不尽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 来,作为8D的课题。 确定小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 初步制定改进计划,拟定定任务目标。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查检表、层别法、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 矩阵图……
6 6
8D工作流常见问题
1.8D工作流程的输入接口不清晰。 是否定义了8D工作的发起人:谁领衔8D活动 是否定义了以下接口(即8D问题的识别): 外部抱怨:投诉;退货; 内部/供货抱怨:批量不合格、重复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过程不稳定、 过程能力不足; 内外部审核:严重不符合;重复不符合; 过程业绩:连续/严重偏离质量目标等.
21 21
层別法
层別法就是针对班组不同、作业员不同、工艺方法不 同、設備不同、原材料批次等生产要素所收集的数据,按 照它們共同的特征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也 就是为了区別各种不同原因对结果的影响,而以个別原 因为主,分別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解决数据的分类问题 为设计查检表提供依据
原材料进货质量信息统计分层: 交检数、验收合格数(递交合格率)、验收不合格数、使 用不合格数、偏差使用数(应列入使用不合格数的分项)、 退货数、质量特性的分类。
本阶段适用的工具 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FMEA、 ……
18 18
查检表
为了便于收集数据,使用简单记号填写并予统计整理, 以作进一步分析或作为核对、检查之用而设计的一种 表格或图表。(用来检查有关項目的表格) 查检表以工作的种类或目的可分为记录用查检表、 点检用查检表兩种。
(1) 记录用(或改善用)查检表 主要用于:根据收集之数据以调查不合格項目、不合格原因、工程 分佈、 缺点位置等情形. 其中有: (a)原因別:设备、人員、缺陷、时间、批次、班组、工艺方法 等;(b)位置別 (2) 点检用查检表主要用于:为确认作业实施前的准备,对各生产要素 的状态实施检查,防止不良事故、確保安全运行。
2.QC手法的运用应特別注意层別法的使用
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图、查检表、散布图、直方于和控制 图都必須以发現的问题或原因来作为研究对象。 例如制作柏拉图时,如果设定項目太多(分层过细)或设 定項目中其他栏所估的比例过高(即分层不足),就不知道问题 的重心,這就是层別不良的原因。例如直方图的双峰型或高原 型都有层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