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张市长在服务业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市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年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爱军
(2012年2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谋划推进服务业年度工作的研究部署会,更是一次打响服务业项目招商建设大战役的动员誓师会。

刚才,玉新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并代表市政府对“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年”各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在王市长全面部署的基础上,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着眼更高定位,把项目建设摆上服务业发展首要位置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产业的支撑,是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和生命线。

当前,我们明确以“项目建设推进年”统领全市服务业工作,作为第一重点和第一任务,既是顺时应势之举,也是后发快进所需。

1、要充分认识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是夯实服务业主体经济基础的长久之策。

投入是发展的基础,项目是投入的基础。

小投入,小产出;大投入,大产出;不投入,没产出。

“十一五”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投入不足是制约服务业规模壮大、比重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2005年
到2009年这五年间,我市服务业投入一度陷入低谷,投资增速连续多年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速,服务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滑,从42.6%下降至31.4%,并且服务业50%以上的投入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上,产业项目投入少且规模不大;与之相对应,这五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仅提高了 1.05个百分点。

而从2010年开始,这一局面得以迅速扭转。

两年来,随着江苏信息产业基地、税友软件、瘦西湖文化休闲广场、江苏影视制作外包基地、扬州港5号泊位、交总行金融服务中心、西安交大科技园、京杭国际会议中心、明发商业广场等一批重大优质产业项目的实施,直接带动投资220亿元,服务业投资增速迅速实现反超,2011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35.3%,大大超过省均(22.3%)及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9%),同时全市服务业投资占比也一举跃升至36.4%,较2009年回升了5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仅仅两年时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就提高了2.64个百分点。

这一发展过程充分证明,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投资带动对服务业增长仍具有决定意义,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平衡仍是当前服务业最大的矛盾。

没有有效投入,没有重大项目支撑,“十二五”服务业要实现总量翻番、占比达48%的主体经济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坚持走项目兴业之路,千方百计、一着不让、心无旁骛紧抓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不放松,
以大项目带动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发展,为服务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2、要充分认识抓项目就是兴产业,是带动服务业产业升级、提升服务业产业形象的关键之举。

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引进一个大项目,往往能造就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改变一个地区”。

服务业发展亦是如此。

正如“华为”之于南京软件业发展,“阿里巴巴”之于杭州电子商务业发展,“华侨城”之于深圳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功实践表明,抢抓重大项目是迅速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纵观省内,无论是南京的软件和服务外包、苏州的现代物流和风险投资,还是无锡的工业设计和物联网、常州的文化创意和旅游,这些在省内称龙头、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业特色产业,其背后无一例外地都集聚着一大批极具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

反观自身,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近年来在服务业产业项目和载体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与形成和先进制造业相融并进相得益彰的局面相比、与省内先进地区和周边兄弟城市的发展态势相比,与彰显我市城市特质、打造服务业强市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重特大项目方面。

一言以蔽之,缺乏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龙头带动作用的服务业大项目、大企业始终是制约我市服务业做大做强的致命“短板”。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迅速把服务业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大项目
招引和建设上来,聚焦聚力招引更多的像华为、华侨城、阿里巴巴这样的旗舰型、龙头型项目,在重大项目突破上迎头赶上,在项目建设推进上快人一拍,唯有如此,才能带动产业规模壮大和发展层次提升,打造扬州现代服务业的新形象,从而在长三角和宁镇扬板块各城市新一轮发展中站稳脚跟,争取地位。

3、要充分认识抓项目就是争进位,是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服务业提速跨越的现实之需。

现在,我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已定、方向已明、思路已清,理当是齐心协力抓项目出成效的时候。

特别是随着区划调整到位、苏中机场实现通航、城镇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为我们大抓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从宏观政策环境来看,从国家到省市,都把服务业加速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来抓,鼓励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机遇多多。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这表明政策的结构性扶持资金将更多向大消费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使得服务业发展适逢其时,必将加速前行。

相信随着这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会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闻风而动”。

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争抢意识”,乘势快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服务业发展的步子能迈得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区域竞争日趋激烈,项目拼抢态势日益白热化,挑
战也多多。

看看我们周边的兄弟市,在推动服务业发展上各显神通,成绩突出。

从2011年数据分析,在服务业增速方面,我市(13.2)位列全省第6,低于淮安(14.3)、盐城(14);在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方面,南京(52.4)比重超过50%名列榜首,徐州、镇江(40.5)首次突破40%,与无锡(44)、苏州(42.7)常州(42.4)进入同一方阵,我市(38.7)仅列第10,低于淮安(39.8)、泰州(38.8);从总量看,苏州突破4000亿,南京、无锡均超过3000亿,我市(1017.89)和南通、常州、徐州、盐城同列1000亿方阵,位列第8,略低于盐城(1048.24)。

可见,大家都在发力向前,在前面领跑的标兵越跑越快,在后面的追兵越追越近,同一方阵对手难分高下,有的甚至反超领先,未来我市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压力空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总之,面对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势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面对我们自身的工作差距,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投资是第一拉力、项目是发展基石”的理念,切实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上服务业工作的首要位臵,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大招商、招大商,上大项目,大上项目的实践中,在全市上下形成“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浓厚氛围,以项目建设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彰显产业形象,不断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二、提高组织水平,切实保障服务业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来不得半点虚假、半丝懈怠。

今天会上下发了2012年服务业目标任务和《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抓好落实,要围绕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核,优化服务保障,营造良好氛围,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坚强有力的工作举措,推动全市服务业项目建设有突破、上水平、创特色、见成效。

具体做好“三个到位”:
1、责任落实要到位。

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

各县(市、区)、开发园区和服务业九大重点产业责任部门作为“服务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主体,要认真研究《实施意见》,结合全年目标任务,切实承担起各区域和领域内服务业产业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发展服务等各项工作。

其中,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要切实发挥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九大产业各责任部门,要尽快将推进项目建设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管领导配备到位,从而建立起上下一致、条块结合、推进有力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工作网络。

其次,要实行领导挂包项目责任制。

各地、各产业责任部门要参照市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业重大项目制度,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将项目招引、储备、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的
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明确每个重大项目的责任主体,对照时序,挂图作战,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抓好项目建设责任的落实。

其三,要坚持把项目建设推进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重大项目推进,各地、各重点产业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坚持靠前指挥、亲自协调,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措施在一线落实,办法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水平在一线检验,形成各区域、各产业领域“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的工作合力。

2、考核督查要到位。

一是完善考评体系。

去年全市服务业发展推进大会作出决定,将优化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体系,按照与工业同等要求、同等考核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服务业考核的比重、权重和力度。

前不久全市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再次强调,将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加大重大项目建设的考核权重。

从今天会上下发的服务业目标任务分解和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意见来看,我们已经旗臶鲜明地树立了“项目为王”这一导向。

会后,我们还将谋划出台新的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相关指标的考核权重,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围绕项目建设比成绩比贡献”成为今年服务业工作的第一导向。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

各项目责任单位和市服务业办公室,要密切跟踪、及时了解重点项目推进动态,坚持一线工作、现场考评,加强项目建设情况分析、汇总,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建立完善定期督查和奖惩机制,按照年初排定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抽查、半年一评议、一年一考核”,加大督查落实力度。

市委、市政府将每半年组织一次服务业项目建设观摩会,查看新亮点、检阅新成效,大力推动全市上下比学赶超、争先进位。

三是严格奖惩。

要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奖惩制度,以项目比贡献,以招商论英雄,以发展定奖惩,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抓项目、谋发展的积极性。

年底考评时,对未能及时完成重大项目推进任务的,要查找原因,严肃问责。

根据督查结果,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3、合力共谋要到位。

抓好项目建设,需要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要围绕“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第一重点、第一任务”的总体要求,在服务业战线开展“转变服务理念、推动项目建设”争先创优活动,比作风、比斗志、比效能,拼勇气、拼干劲、拼智慧,在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上实现更大突破。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奋发有为的舆论环境、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环境的优化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发改、经信、规划、国土、建设、环保、工商、金融、税务、科技等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点对点”、“一对
一”联动服务、集中会办,着力化解重大项目“审批难”、“用地难”、“融资难”等矛盾,积极探索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形成推动项目落实的强大合力。

全市各部门单位都要把服从和服务项目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参与、积极服务。

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挖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项目资源,激发各个方面推动项目建设的热情。

新闻单位要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宣传报道,组织策划更多有份量、有深度的系列、专题、专栏报道,及时宣传项目进展情况,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引导全市上下形成关心支持服务业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让我们牢记使命,强化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热情,更快的速度,再创项目建设新佳绩,为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态提升,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