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与教师角色转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导读::从交际教学法一直到任务型教学的兴起和流行。

那么在从原先注重语法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任务型教学模式后。

分析老师角色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角色
近几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先后出现了许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从交际教学法一直到任务型教学的兴起和流行。

那么在从原先注重语法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任务型教学模式后,老师的角色和作用就发生了变化。

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老师往往对此认识不够,以下对任务型教学做个简介后,就传统模式及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作用作出具体分析比较,看看老师角色发生了哪些改变,应该在哪些方面得做出改进,来促进自身发展。

一、简介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自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倡导和运用,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界也比较关注这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学习理论(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1],它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

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语言适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实际意义的课堂教
学方法,老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2]。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 )是交际教学思路(commuuicativeapproach)的一种发展形态,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3] 。

任务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4]。

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心学生,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系统,转移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人(认知、习得过程)的变革趋势[2]。

二、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作用,分析老师角色的转变
1、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指3P模式,由三个以字母“P”开头的英文单词构成,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即讲授、练习和表达运用的三个教学程序。

开始是引入阶段,老师用准备好的资料,可以是一则新闻、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的节选、一首歌等等,来激活学生的相
关背景知识,遂即引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接着进入第一步讲解(presentation)阶段,老师往往直接呈现教学内容,可通过播放幻灯片或多煤体或讲稿,讲授课文或语法点论文格式范文。

随着进入第二步练习(practice)阶段,练习也往往是用相同的处理办法,先自己领着学生做,再让学生配对做,最后选几对学生在班里演示或者就是直接讲解,再让学生做练习。

最后第三步是表达(production)阶段,通常老师会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或辨析、识别等这样的方式进行。

在课结束前老师再次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summary)(summary)。

从上可以看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决定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途经,分立的语言项目经过老师的讲解,并在老师控制下进行了操练,学生说什么、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完全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中。

传统教学方法实质是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一味地灌输,把学习者当容器,因而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学习者积极的认知参与,更不能使学习成为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过程[5]。

2、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老师的作用
根据1996年威利斯(willis)提出的实施框架,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he task cycle )和语言点(language focus)也常称
为任务后。

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的明显不同是,对语言形式的聚焦安排在最后,交际任务是框架的中心[5]。

在第一阶段前任务,关键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标。

在第二阶段任务环中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先完成任务,然后是为汇报作准备,最后是呈现。

完成任务这个阶段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强调语言的流畅性。

这时老师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习者尝试用目的语交际,帮助学生把要表达的思想组织成语言,但不会为了纠正语言错误打断他们。

在学生为汇报呈现做准备时,老师需四下走动,向有需要的同学提出语言方面的建议,提供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提练、修改语言,并鼓励学生利用字典几人合写书面报告。

最后老师请若干同学或小组向全班简要汇报,要大家对结论进行比较,以便使听汇报也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在第三个阶段语言点中,老师主要是要帮学生探索语言,培养对语言点某些方面的意识,帮助学生将他们已观察到的语言特征系统化,澄清概念并注意到新东西。

老师依据学生刚刚读过或听过的材料,布置聚焦语言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并给予帮助。

最后老师根据需要利用相关资料组织练习活动。

与传统的3P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经过任务环阶段,学习者已经接触了语言,完成任务中的听说、读写使他们对语言进
行了积极的认知加工,感受了语言形式所承载的意义;从方法来看也绝非老师讲解、告知,而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其中的规则,这种分析概括不是孤立的,而是结合特定的环境、上下文[5]。

3、老师角色的转变
综上所述对比,在传统的3P模式中,老师往往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管理者,同时身兼“编剧、导演、主角”数职,而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只能当当“配角、观众”。

老师是绝对的中心,老师控制着课堂的教学秩序,以及决定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轨迹。

老师主导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展开,这时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而老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辅助者,与学生一起共同负起教学的责任,锻炼他们自立学习的能力,促使课堂活动有效达到所设定的学习目标[4]。

三、任务型教学对老师发展的促进
实施任务型教学必将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但同时对老
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自身发展。

1、转变教育观念
山以势而变,人以思而变。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老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应改变以老师为中心、单体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应完成从“传授知识”教学目的观向“发展创新能力”教学目的观转变,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老师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转变思想观念,利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6]。

2、注意角色的转变
任务型教学要求老师改变课堂角色,老师在不同的阶段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论文格式范文。

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任务的设计者(选择者),交际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还是交际活动中的激励者和监控者。

在任务的实施中,老师明显得表现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在任务实施之前老师要先告知学生任务实施的条件,组织学生分组及实施步骤,有时还要参与任务的部分过程,还有引导学生顺利
完成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碰到的困难给予帮助等。

3、注意任务的设计(或选择)
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关键,它的设计(选择)和执行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

理查兹也曾指出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的中心角色就是选择、改写并创造种类不同的任务,然后使之排列成教学序列传统教学模式,以迎合学习者的需要、兴趣以及语言水平(Richards 2001:236)[7]。

任务教学法的“任务”选择要符合实用标准,要与真实世界的活动具有可比性。

任务的选择,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话题要多变,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课堂学习任务的素材、难易度及适切性的设计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得到控制。

老师需在实践中摸索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设计、选择任务的能力。

4、注意老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多为“精讲多练”,老师大多担任主讲和指挥这样的角色。

摘要求。

老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关键,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5、驾驭课堂的能力的提高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出老师驾驭教材、设计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讨论,以及可能
出现的走动等等现象,要合适处理,善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从而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使课堂表面上看似有点“乱”,实际上是“活”。

要确定学生围绕任务这个中心,这就是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这样才能确保任务的准确执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馨.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观、综合观与真实观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1):220.
2、张彩萍.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27.
3、Nunan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沈梅英.TBA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中的运用 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36-340.
5、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认知心理学视角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6、余灵.论任务型教学实践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
7、Richards,J.C.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