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的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的研究概况
摘要:手足口病作为临床儿科常见的病变,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该病毒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为了尽早解除患儿病症,除对症用药治疗外还应重视起临床护理。

此种疾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若病情加重可能还会引起肺水肿或脑部炎症等,病情发展迅速导致患儿处于危重状态,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后足口病流行病学展开分析,并概述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防治
手足口病好发部位多为手部、足部、口部、臀部等,该病发作时这些部位出现水泡丘疹的皮肤症状。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柯萨奇病毒(即CV 病毒)是导致发生手足口病的病原微生物,大部分患儿的病程比较轻微。

也有少部分发病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而EV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疾病情况比较严重。

但近来来,常有感染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A10)的病例出现。

一、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作为诱发手足口病的关键病毒,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该病毒可以在温热的环境内长时间生存,并进行传播,且不容易被胃酸、胆汁消灭,其抵抗能力较强,可以在4℃环境内生存1年。

而在-20℃的状态下,其可以长时间对乙醚、5%来苏儿、氯仿等消毒剂不敏感[1]。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及漂白粉)、甲醛、碘伏等可使其灭活。

当前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

肠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进入消化道,在小肠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在扁桃体或咽部淋巴结内繁殖,产生毒素。

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形成毒血症,出现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感染。

二、手足口病防治概述
人体肠道是诸多病毒的常见宿主,且手足口疾病患者以及隐性感染的人群,
都是携带手足口病致病原的主要传染源,且隐性感染人群很难被大众所发现,明
显加大鉴别难度。

存在于机体肠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粪便进行传染,也可以经飞
沫进行传染。

因此,当儿童接触存在病原菌的呼吸道分泌物、存在病毒的皮肤黏膜、被污染的物品时,其也可以感染手足口病[2]。

人体肠道内存在的病毒是诱发
手足口病的主要因素,且多以CA16、EV71十分常见。

此类病毒适合在湿热环境
中生存和传播,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外环境中可长期
存活,在4℃条件下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对乙醚、5%来苏儿、氯仿等
消毒剂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及漂白粉)、甲醛、碘伏等可使其灭活。

当前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想要避免儿童感染
手足口病,相关部门需要对辖区的居民展开健康教育以及宣传工作,进而指导城
市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根本上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
播途径比较广泛,而散居儿童和托管幼儿比较容易感染这些疾病。

因此,想要避
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相关部门需要对居民展开健康教育以及宣传工作,进而指
导城市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根本上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3]。

由于手足口病的绝大多数患儿可自愈,多数患者并无特异性的临床治疗方法,常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儿则进行联合治疗。

1.一般治疗:若患者不存在并发症,且预后一般良好。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
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

2.重症病例:(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
白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

适当给子镇静镇痛。


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

保护重要胜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

此外,手足口病患者的常见护理诊断多为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潜在并发症。

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展开诊治[4]。

并且,医护人员还需
做好消毒隔离一旦确诊,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和水疱结痂脱落后方可解除隔离,一般隔离时间为2周。

将患
儿安置在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隔离室内,定时空气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患
儿污染的物品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处理,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手消毒。

除此之外,针对每年手足口病的高发阶段,相关部门需要对其展开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将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扼杀在萌芽阶段,并积极做好易感人群的预防工作,通过全面的消毒、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托管儿童以及散居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性。

并且,还需要联合卫计委加大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针对重点感染疫情的地方进行控制,并组织各项检查以及督导,并积极开展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5]。

结束语:
综上,手足口病作为常见的疾病,该病并无特异性治疗措施。

此时,相关部门需强化综合放置措施,加强病原学检测,及时识别患者的症状,对患者进行救治,减少人员的伤亡。

同时,相关幼儿机构也需强化病情检测,展开防控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提升群众的意识,从根本上预防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何华蓥,周兴余,邵丹,朱元方. 2008—2020年雅安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22,20(01):6-11.
[2]张兴国,李晨光,张智丽,孙宇,崔薇,初秋,乔凤娟,王宇冰,孙炳欣. 吉林省长春市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01):234-240.
[3]宋永胜,郭强,吴娜,刘小平. 呼和浩特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2,38(01):58-60+79.
[4]武晶,冯悦,杨霄星,杨军勇,武庆锐,孟艳,李若曦,刘璐,杨洋,张建军. 2015—2019年北京市丰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22,38(03):294-298.
[5]李会,凌云,余容,闫菊. 重庆市巴南区2016—202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聚类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01):75-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